王金娥,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博士。兰州文理学院敦煌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分会理事,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员。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敦煌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项目、校级各类科研及教学研究等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辅用书3部,参编专著、教材3部,发表论文30篇。作为负责人创建了“敦煌文化传承发展应用科研创新团队”和“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团队”,团队运行状态良好。专著《敦煌写本蒙书十种校释》2023年获甘肃省第17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系列论文“敦煌写本《古贤集》研究”获2014年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奖;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厅级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对于一个高校教师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从事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教学并在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术领域自由地探索,这种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内心的满足。王金娥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快意于自己的职业,幸福于自己科研领域的人。
一、敬业爱岗,乐学怡教
王金娥,199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入职甘肃教育学院中文系,开启了她向往已久的教师职业生涯。
甫入高校即遵中文系安排,师从专业指导教师姚冠群先生学习,一边积极听课思悟,一边认真执教逻辑学和古代汉语。数年如一日地教授逻辑学这样一门基础课程,养成了她较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求实的品格;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塔基,也是认识、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工具,二十九年甘之如饴地从事这一课程教学,更是奠定了她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厚了她的学养。
二、识才育珠,培优纾困
韩愈说“大木为杧,细木为桷……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功也。” (《昌黎先生集·进学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多方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王金娥老师总是对一些优秀的学生予以特别指导,鼓励他们考研、考公,充分发挥潜资所长,探寻适合发展的个性化成才之路。
她教过的学生,无论在中小学从事教学的还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甚至在高校学习工作的,都踏着老师的足迹,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授课之余,她与学生的或深或浅地真诚交流,既廓清了学生成长路上的迷茫、化解了学业发展困惑、助力学生专业能力成长,又强化了她立德树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秉持“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要务”理念的她积极引导学生科研,指导3个科研小组成功申报兰州文理学院大学生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其中1项为敦煌文化研究,两项为基于古代汉语的传统文化研究;2013年以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57篇,其中5篇为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的敦煌文化相关研究,其它均为古代汉语或地域文化研究,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蓄力兰大,结识敦煌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在潜心教学的同时, 王金娥老师鉴于学校发展的日新月异和自身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缓慢,有了进一步深造的愿望。经过积极努力,于2002年顺利考入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习,2005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有感于新形势下国内省内对敦煌学研究发展的重视和我校在敦煌学基础研究领域力量薄弱的遗憾,2009年她再度考入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专业,学习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在郑炳林、伏俊琏先生的鼓励下,2009年首次参加全国性敦煌学学术会议,提交论文《从<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看蒋礼鸿先生的治学精神》(《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传承与发展——百年敦煌学史”论文集》)。2012年至2014年,先后发表《敦煌训蒙文献研究述论》(《敦煌学辑刊》)、《唐代敦煌的民间教育及特点探赜》(《求索》)、《敦煌一卷本<王梵志诗>儒释相谐的教化特点论析》(《甘肃社会科学》)、《敦煌写本文献<古贤集>校释商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论文7篇,其中CSSCI论文4篇。完成的博士论文《敦煌蒙书及蒙学研究》成为了我国敦煌蒙书方面的重要成果,也为敦煌蒙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本参考资料。
硕博阶段的学习,不仅提升了她的科研能力,激发了她对敦煌学的研究兴趣,助她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在理论和方法上为后来她的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四、树立团队意识,整合科教生力
2021年,响应学校的号召,结合兰州文理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凝聚我校敦煌学研究力量,发挥优势,她主持申报了“敦煌文化传承发展应用科研创新团队”,获学校批准,成为学校第一批科研创新团队之一。该团队将教学科研相结合,跨学院跨学科合作,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团队除了基础研究外,还加大应用力度,联合艺术职业学院策划拍摄的敦煌舞短视频《舞翩跹》成功推出,这是本团队第一次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发展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反响热烈。
2023年,结合文学院硕点建设目标和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评估工作,创建的“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团队”获批为校级教学团队。
这两支团队的创建,有效推动了她的科研教学进一步融合共进,也带动了青年教师成长。
五、不忘初心,十年磨剑
王金娥教授始终秉持教研相长的理念,她认为高校教师的科研,首先应该立足于教学,反哺教学,服务教学,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带教学。她的教研实践也正是这样。
2004年、2005年,她应甘肃教育出版社之约,编著出版了《新课标文言文全解》(七年级)、《新课标文言文全解》(八年级),这是她首次将所教专业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也是首次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基础教育。此后,她一直关注中学文言文教学和大学古代汉语教学的关系,研究古代汉语课程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先后发表论文近10篇。
科学研究方面,2010年首次尝试申报教育部项目获立项,大大增加了她学术研究的信心。2012年获立我校“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五代敦煌教育生态研究——以敦煌藏经洞教育文献为中心”,在此基础上申报获批2012年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项目“敦煌写本训蒙文献中的家训文化研究”。以上项目成果“敦煌写本《古贤集》研究”系列论文获得2014年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9月,完成博士学业的王金娥老师继续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等更为繁重的工作,继续敦煌学研究,努力撰写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积极申报科研项目。
2014年以来发表科研、教研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并出版《历代咏甘肃诗词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该教材运用于文学院选修课教学,收效良好。2020年专著《敦煌写本蒙书十种校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极有特色的十种敦煌写本蒙书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校勘、注释,为学界提供了较为准确、可靠的文本资料,对深入研究敦煌写本蒙书的内容、思想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2023年,《敦煌写本蒙书十种校释》获第17次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在项目申报上也用力较勤,在学校、学院支持下,她的努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2014年获批甘肃省社科项目“敦煌蒙书语言特点及其文献学价值研究”,2018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唐五代宋初敦煌写本蒙书语言研究”,2022年获批兰州文理学院雁苑科技创新项目博士专项计划项目“敦煌写本字书的特点及价值研究”,2023年获批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新世纪敦煌文化艺术成果传播研究”,2024年获批兰州文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甘肃省教育厅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专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学术前沿的高校古代汉语教材内容更新与拓展研究”,2024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写本蒙书语言文字研究”。
学贵有恒,学贵有深。自认为目前的学术研究还很浅的她,目力所及较远,热情不减,初心不衰,一如既往地热爱学生,热爱讲台,热爱和团队成员的交流共进,热爱翻检和整理那些从敦煌莫高窟散佚出来的文献册页。
贠国霞,女,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已结项;近期主持的《高性能IPN加氢Lewis酸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催化行为研究》(项目编号:22462017)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立项。同时,主持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及教育厅项目各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数篇。
一、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高端化学品合成
由于新能源的崛起,氢能作为一种环保、绿色能源备受关注;此外,环境生态问题是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特别是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高毒性和难降解性,传统的生物或物理化学方法很难有效消除这类污染物。因此,针对西部化学工业和精细化学工业面临的污染物排放问题,致力于发展光催化、光电催化消除水相难降解污染物的先进催化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此外,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法规的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日益严格,人们对油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在提高燃料质量,减少大气中的SOx、NOx、CO和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集中于航空煤油的合成、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脱硫、脱氮及芳环化合物加氢脱芳等传统热催化的相关研究。同时,致力于高端化学品及新能源的合成。
二、科研感想
科研既是一项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科研又需要专注和耐心。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文献阅读。这需要我们持续保持专注,且保持耐心。有时候实验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困难,但不能轻易放弃。同时,科研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思考,挑战自己以及提出新的观点。此外,科研是一项团队合作的工作。在合作中,我们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知识,相互学习和进步。而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交流,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路,为科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总体而言,科研需要一股执着,一股不怕吃苦的勤奋和一股认真的不能再认真的态度,纵使眼前迷雾蒙蒙,仍相信会有美丽的风景。
回首过去几年,在研究生课题组那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我心中充满了感慨。每每回想起那些讨论,交流,查文献,搜资料,写论文的日子,真的很让人怀念,对于科研,课题组成员都很认真地对待,每个人的确付出了不少努力和汗水,在整个过程中也尝尽了酸甜苦辣,不仅仅学到很多,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总之,研究生期间,在读书—思考—研究中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三、持之以恒,不忘初心
工作以来,始终注重理论学习,增强科研意识,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秉持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要务,坚信“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长流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迅速的年代。老师更应该坚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对科学充满敬畏之心。正所谓“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心中有光、全力奔跑的人”。我们当以此自勉,不负先辈遗志,兢兢业业,苦心孤诣,开展更加宽广的道路!
图文来源 | 科研处
新媒体编辑 | 陈瑞瑞 李娜
责任编辑 | 王伟真
审核 | 苏文龙 叶萌
↑关注我,了解更多雁苑故事↑
喜欢这篇推送记得给小编点赞喔
官方微信:
luasnews
官方微博:
@兰州文理学院
投稿邮箱:
2922039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