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县坚持把“三抓三促”行动作为深化自我革命、推动作风转变、提升工作能力、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部署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常态化抓学习、抓执行、抓效能的制度机制,坚持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综合运用台账清单、攻坚突破、督办督导等推进机制,锚定农业优先型和生态功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实施“六大攻坚行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追赶发展,全县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3亿元、增长6.9%,增速居全市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4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1元、增长8%……强劲的发展态势,深刻折射出“三抓三促”行动的成效。
发展特色产业,稳固“经济根基”
走进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日光温室矗立田间、整齐排列,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绿油油的秧苗上挂着的一串串西红柿鲜嫩欲滴、长势喜人。大棚旁,工人们忙着挑选刚刚采摘下来的西红柿,并进行装箱、称重。
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刘玉江介绍:“一期28座大棚年产水果辣椒、西红柿等优质蔬菜4000吨,产值达到1700万元以上,2024年又新建了智能温室大棚35座。”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漳县立足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现路径,瞄准“药菌菜薯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把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态致富路,使特色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据悉,2024年,全县共种植中药材21.5万亩,产值25亿元;淫羊藿种苗驯化繁育、种子轻简化采集技术取得突破,淫羊藿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新建佛慈药源等中药材趁鲜加工生产线5条,培育壮大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55家;建成菌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菌菜种植面积达到12.8万亩、产值达到11.74亿元以上。
推进文旅融合,释放“经济活力”
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近年来,漳县大力开展“文旅活县”工作,坚持“天下贵清·康养漳县”品牌定位,围绕“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的首位产业谋划推动,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的“诗和远方”,文旅融合焕发勃勃生机。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7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亿元。
“近年来,我们深入开展‘文旅活县’工作,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县首位产业培育,着力打造陇上生态旅游康养名县,走出一条“旅游+”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已成为百姓致富的支柱产业。”漳县文旅局副局长陈蓉说。
2024年,漳县探索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开展文旅推介、节会赛事、产品展销等活动,举办全国自然岩壁攀岩系列赛、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等文体活动80余场次,赴天水、兰州、陇南等地开展引流推介40余场次,与周边33个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实施总投资10亿元的重点文旅项目8个,贵清山/遮阳山景区稳居全省文旅热搜榜前列,入选全国十大户外运动推荐目的地。贵清山植物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联村获评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做强工业经济,集聚“发展势能”
自“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漳县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了主导产业持续发力、传统产业质效提升、新兴产业动能增强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包怀玉说,全县工业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盐产业、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此外,还积极培育其他产业,如新能源产业、贵重矿产元素提取等,2024年共谋划实施总投资25.2亿元的14个工业项目,总投资8943万元的祁连山水泥2024年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改造并启机生产,总投资3000万元佛漳县地产药材趁鲜加工项目投产运行,盎知建材、沙棘产品高值化深加工等项目有序推进……一个又一个项目在漳河两岸热火朝天地抢时间抓进度,现代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立足新起点,锚定新目标,砥砺奋进再出发。漳县将把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激发出来的新鲜活力转化为狠抓落实的持久动力,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漳县蓄积强劲动能。
如今的漳县,真抓实干蔚然成风,效率效能显著提高,追赶进位势头强劲,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崭新气象,也是新征程的壮丽图景。让我们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持续放大“三抓三促”行动的效应,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漳县篇章!(通讯员 汪泽福)
来源:绚丽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