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航拍的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盘山公路。本报通讯员 何 清 摄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家,客厅可能是北京、上海,卧室是苏浙,客卧是海南,厨房很多地方都会争:广东、四川、山东。但书房,毫无争议,就是安徽。这个位置也正好是书房的位置,书房的样子也应该是安徽的样子。里面有中国最好的‘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就是镇纸,美丽的徽派建筑就是笔架。还可以在里面喝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安徽,就是人们心中那个书房,书香墨香茶香花香,香飘江淮,诗意盎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学者魏新,如此描绘诗情画意的安徽印象。
安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名山大川多。“徽风皖韵”,是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殷切嘱托,厚爱如山;巨大关怀,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安徽发展文旅产业的工作路径。”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周明洁表示,“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统筹山脉、水脉、文脉,以地域优秀文化为内核、自然生态景观为底色、文旅深度融合为支撑,构建板块联动、区域协同、业态多样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美好安徽,迎客天下。放眼江淮,一张前景广阔的全域旅游蓝图正在青山绿水间铺展开来。
♣广度:
构建“一区三圈四带” 优化全域旅游布局
作为迄今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成果累累,备受全国瞩目。与考古发掘同步,淮南市积极推进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更把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纳入《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规划(2023—2027年)》。
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全省“一区三圈四带”全域旅游格局中的重要一“圈”。“我省坚持全省‘一盘棋’思想,在总体布局上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着力破解旅游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着力构建“一区三圈四带”,即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大别山红绿交融文化旅游圈、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建设,打造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文化旅游带。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安徽文旅精品的富集区;大黄山,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傅广武表示,结合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全市将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发展布局,重点围绕徽州文化、文房四宝文化、名人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要素,聚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构建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产业发展轴,建设以文房四宝为重点的研学和文化创意廊道,奋力将宣城打造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高地、康养旅游样板地、研学旅行示范地。
作为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颍上县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雄厚基础和巨大潜力。颍上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许传忠说:“我们将树牢全域旅游理念,着力打造‘平原水乡’,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八里河景区、南北淮河湿地旅游带、北部乡村旅游体验风景带,建设一批乡村旅游聚集区、乡村旅游休闲基地,让迪沟国家级湿地公园、保丰沟竹海画廊、淮罗庄台等景区景点成为点缀全域旅游的亮丽风景,塑造‘皖北四季田园风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深度: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丰富业态创新场景
“既然安徽是中国的书房,最重要的就是书。”魏新认为,安徽各地就像是一本本书,有人文历史类,有社科类,有美术类,有烹饪类,一本本都图文并茂,被高铁和高速装订起来,等待着人们翻阅。“来安徽行万里路,本身就是读万卷书。”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创建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含山凌家滩、寿县寿春城、蚌埠双墩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出蚌埠《垓下之战》、亳州《曹操》、六安《遇见·舒茶》等演艺项目……越来越多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文化资源,正在“变身”为旅游资源。
黟县今年上榜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我省又增添一张“国字号”文旅名片。黟县政协副主席、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程丹说:“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们将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积极推动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申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光影秀《西递传奇》等民俗演艺节目,培育秀里影视村、方坑等影视拍摄创作基地,建成西递、宏村、南屏、秀里、守拙园五大研学游基地,逐步形成一批民宿集群,打造一批特色品牌赛事活动。”
随着人们的旅游需求日趋多元,传统旅游行业主打登山望水、逛街购物的产业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出游需要。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旅游与科技、旅游与康养、旅游与体育等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玩法,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让江淮大地精彩出圈,成为广大游客遇见“美丽中国”的样板之地。
徜徉徽州古村呼吸厚重文化的气息,探访科技企业感受创新驱动的成果,走进纪念场馆瞻仰英雄先烈的伟绩……研学旅游,带领游客体验江淮大地的历史人文之韵、科技创新之光、山川风物之美。今年9月,2024安徽研学旅游大会在合肥市举行,以“研学安徽·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主题,展示“一市一品”特色研学主题。从合肥市“科里科气”研学到淮北市“隋运而安”研学,从亳州市“亳药风华”研学主题到黄山市“文化徽州”研学,每市一个主题,各地各美其美,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研学品牌。
♣温度:
强化硬件软件条件 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服务既在景区内,又在景区外。“十一”前夕,全省首个开放式交旅融合服务区——呈坎服务区启用,自驾游客不仅能从服务区快捷地直达呈坎景区,还能获得停车补能、信息咨询、旅游接待、休憩淋浴等服务。
“近年来,我省加快高速服务区旅游化改造,建成九华山、休宁等一批特色服务区,推动服务区从‘歇脚地’向‘打卡地’转变。”安徽交控集团驿达公司董事长王兴兵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高速路网与文旅资源深层次、高质量融合,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升级‘皖美驿站’功能设施,推动收费站微笑服务向景区延伸,提供旅游咨询与预订、ETC办理等一站式便民服务。”
优良的旅游环境,包括优越的硬件条件和优质的软件服务。尤其是旅游服务,既是拉升游客流量的金名片,又能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从打造“安徽旅游诚信日”到选树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文旅系统服务意识,打响美好安徽旅游服务品牌,锻造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守护黄山的“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铜陵淡水豚保护区“江豚爸爸”张八斤,“安徽文旅海外宣传推广使者”汝志刚……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各地各单位,共同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安徽文旅志愿服务行动,并选树各行各业的“迎客松”典型人物,汇聚全社会力量,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氛围。
如今,文旅产业已经突破原有的“吃住行游购娱”范畴,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更贴合文旅消费市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全过程、全链条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服务满意度,让优质服务成为最好的旅游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头回客’变‘回头客’。”
♣速度:
大力实施“引客入皖” 打造文旅支柱产业
全球各地的游客有多钟情安徽?今年9月,在第十四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2024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入境旅游课题研究成果:黄山入选“入境游客喜爱的十个景区度假区”,宏村入选“入境游客喜爱的十个名城古镇”,黄山屯蒙学舍的“四时有序·中国风雅黄山行”入选“入境旅游新线路TOP5”。
文旅产业,既要强“人气”,又要强“财气”。从“春游江淮请您来”宣传推广活动到第二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我省大力实施“引客入皖”,做好“人气旺、市场热、消费火”文章。清明假期,全省接待游客202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1%、95.1%;“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49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8%,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十一”假期,全省689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77.9万人次,门票收入约2.79亿元。
江淮大地,魅力无穷;文旅产业,潜力无限。我省成立文化旅游工作推进组,为招引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加强基金研究募集,出台各项土地支持政策,更好保障文旅项目建设。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安徽文旅板块的热度:1月至8月,全省谋划文旅项目总数790个,总投资金额1548.32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664个,投资金额1146.96亿元。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进一步健全现代文化旅游业体系。”周明洁表示,全省将实施重点文旅项目牵引行动、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产品优化行动、文旅消费促进行动、文旅市场推广行动“五大行动”,每年滚动实施100个标志性牵动性大项目,谋划招引100个重大项目,培育更多“皖字号”主力军,形成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