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当青野铲屎官
我是小熊猫,
不是大熊猫。
我不是小的大熊猫,
不是大熊猫。
我是小熊猫,
不是小浣熊。
我不是红色小浣熊,
不是小浣熊。
——节选自螳小螂科学儿歌《小熊猫》
我从小就喜欢吃竹笋。
当我告诉很多人我的这个饮食爱好的时候,很多人会以为我是南方人,但其实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之所以我从小就喜欢吃竹笋,是因为我从小就吃了很多竹笋,确切地说,是我的老家有着吃竹笋的传统。
我出生在山东青岛的莱西市,那里是青岛的一个县级市,在我的老家以及周围的莱阳、栖霞、招远、海阳等胶东半岛的几个县级市都有着吃竹笋的传统。这些地方的人们在过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重大活动时,宴席的菜单中都会有一道竹笋炒肉,当然,其中的竹笋是由来自南方的干笋发制而来。
在我的老家,干竹笋经过反复浸泡、水煮之后,便从硬邦邦的状态恢复成为了软嫩适口的状态,再加以熟练的刀工,切成宽窄均匀的笋丝或笋片后,与肉片或肉丝一起佐以调料,用大火烹炒,就成了备受大家喜爱的传统保留菜品。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这儿的人们会喜欢吃竹笋。因为这里不适合竹子的生长,除了偶尔能看到为数不多的观赏竹被种植以外,这儿根本就没有大片的竹子,更不可能产出竹笋。更让我疑惑的是,放眼整个山东地区,只有胶东半岛的一部分区域的人吃这个东西。
随着我的年龄增长,我发现这里喜食竹笋的地域范围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扩大或缩小。同时,我也不知道这儿的人们过年吃竹笋的习惯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为此,我请教过很多老人,也查过一些资料,但都没能获得权威的解答。因为我从小吃了很多竹笋,我知道竹笋那尖尖的笋芽部位最嫩,吃起来味道也最好,而越往下的部位越趋于木质化,吃起来就有一种老扎扎的纤维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能吃竹子的动物一直充满了好奇,它们究竟是有什么本事,能够吃下去并消化那又粗又扎且还没什么营养的竹子?我认为,能吃竹子绝对是要有“金刚钻”的。
●“吃”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生态系统就是由一条一条的食物链相互交织在一起后组成的一张大网,在自然状态下,生物们彼此吃来吃去,总会以某种形式进入这张网中。所以,生物多样性此时的表现形式就成为了食物多样性。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为了获得食物,同一个食物链层级中的动物免不了就要互相争夺,比如,狼和狐狸就会争夺兔子、土拨鼠等食物,争夺食物权的本质就是争夺生存权。生物的进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食”俱进的。长颈鹿为了能够吃到高处的枝叶,于是就进化出了更长的腿、更高的脖子和更灵活的舌头,食蚁兽为了能够吃到蚁穴深处的蚂蚁和白蚁,于是就进化出了更尖的嘴巴、更长的舌头和更灵敏的嗅觉。
很多动物为了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要么剑走偏锋,去练就自己的独门绝活;要么就干脆另起炉灶,硬生生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赛道。
剑走偏锋的例子就比如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的岩羊,它们能够在陡峭的悬崖上觅食和休息,对于它们而言,90度的峭壁就是“墙”,但89度的峭壁就是“坡”,只要是坡就能上。那些对于其他动物显得异常危险的地方,反而为它们提供了食物资源和避难所。
另起炉灶的例子就比如生活在海洋中的海龟,由于海龟性情温和、捕食能力较弱,所以它们除了吃鱼虾和藻类之外,还开辟了新的食物来源——水母。由于水母的触手上布满了有毒的刺细胞,所以一旦被水母被蛰伤,就会异常难受,因此一般的海洋动物遇到水母,都会绕道而行。而海龟由于有着坚硬的龟壳和厚实的皮肤,不用担心被水母蛰伤,而且在它们的胃液中也有一种能化解水母剧毒的特殊物质,使它们可以免于中毒。所以说,能吃别的动物不能吃的水母,便是海龟硬生生开辟出的全新赛道。而类似这样案例,还有能吃有毒桉树叶的考拉,因其肠道内有一种特殊的细菌,便可以分解这种有毒物质。
借用明代文学家唐伯虎诗歌《桃花庵歌》中的一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我们可以说这些在食物链上独辟蹊径的动物们是“别人笑我伙食差,我笑他人不消化。”所以,不要笑话哥吃的不好,你们若想吃哥这一口,还需要有哥这样的本事才行。我曾经给学生们教授过《市场营销学》这门课,我特别喜欢借助自然界的故事来给学生们解释市场中的种种现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们在理解市场现象的同时也收获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
我觉得,企业面临的社会生存环境和动植物面临的自然生存环境是一样的,企业和动植物一样,都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威胁,都需要为自己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参与竞争的关键能力被叫做“核心竞争力”,而一种动植物能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存下来,也同样需要核心竞争力。对于动物来说,吃的能力就应当是首当其冲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营销学中,有这样一个原理,它强调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要在对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的步骤来制定竞争战略。我觉得这个原理和自然界中的物种进化规律是一样的。每一种生物都要从自然界中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间、能量来源以及生存模式。对于动物来说,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生存竞争战略,便要向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进化,一代一代,最终形成自己的生存核心竞争力。而吃什么、怎么吃,就成了顶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的人类社会中,驾驶机动车辆需要有相应的驾驶证,比如,驾驶20座以上和车身长度超过6米的大型客车需要持有A1驾驶证,驾驶小型载客汽车需要持有C1驾驶证,驾驶普通两轮摩托车需要持有E驾驶证。不同类型的驾驶证对应着驾驭不同类型车辆的能力。如果我们把食物比作能够驾驭的车辆的话,那么动物能够“驾驭”的食物便是其可以食用和消化的,也就是要具备最终能把这种食物变成屎的能力。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动物们其实都是拥有不同的驾“屎”证的,就比如上面提到的,海龟能够驾驭水母,它们就拥有了能吃水母的驾“屎”证;考拉能够驾驭桉树叶,它们就拥有了能吃桉树叶的驾“屎”证。
在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一般动物看来,竹子是不好吃的,所以,能吃竹子的也不是一般动物。那么,在大自然中,有哪些动物拥有能吃竹子的驾“屎”证呢?
目前,世界上已知以竹子作为主要食物的动物主要有四种:大熊猫、小熊猫、竹鼠和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竹猴。
人类要想获得驾驶车辆的驾驶证,就需要参加考试,比如,想要获得C1驾驶证就要考包括理论知识和驾驶技能在内的总共4个科目。等到4个科目全都通过后,才能够获得C1这个类型的驾驶证。同理,动物要以某种物质为食,也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综合能力,这就相当于人类取得车辆驾驶证要进行考试一样,大自然作为生物进化的考官,也需要对动物们进行相应的检验和筛选。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动物想要获得能吃竹子的驾“屎”证,那么它应当具备什么能力,需要通过哪些科目的考试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青野铲屎官”的行动过程中,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2024年8月中旬,根据我们铲屎行动的进展,我们把铲屎的对象对准了一种可爱的动物——小熊猫。相对于大熊猫身上的光环来说,小熊猫就显得非常低调了。如果把大熊猫比喻成专门为舞台而出生的“E人”,那么小熊猫就像是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I人”。
●小熊猫的烦恼?
或许就是因为小熊猫太“I”了,所以它的形象才没有像大熊猫那样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也还有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
作为食肉目下的一种动物,小熊猫是自成一科的,它就属于小熊猫科、小熊猫属。但在历史上,对小熊猫的归类却有过巨大的争议,在不同时期,它曾被归类到浣熊科,后又被归类到大熊猫所在的熊猫亚科(直到该科被移到熊科之下)。也就是说,过去的人们就曾认为小熊猫和浣熊或熊猫是同一家人。
这个问题对于小熊猫来说,着实是有些尴尬的。这就好比一个人,他还没有身份证,在一段时间,大家说他姓“王”,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又说他应该姓“李”,而最后,这个人的家谱终于被搞清楚了,它其实应该姓“张”。博物学家们在小熊猫身上犯过的错误是有情可原的,因为这些错误普通人也都会犯。现实中的小熊猫就是会被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要么被误认为是小的大熊猫,要么被误认为是小浣熊。但好在小熊猫自己并不是太在意,以它的性格,很有一股“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感。
在我们给小熊猫铲屎的时候,恰好遇到一个游客人数比较多的旅行团,我趁着手上有“新鲜出炉”的小熊猫便便,就给游客们进行了一次“强行输出”,主动给游客讲解了一些关于小熊猫的知识。然而,在听我讲完之后,有一位中年女性游客往小熊猫的馆舍中看了又看,然后疑惑地问道:“哪里有熊猫?我怎么没看到?”结果,她的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周围的人都给逗笑了。和她一起的游客告诉她:“看!那个就是小熊猫,它不是大熊猫,也不是大熊猫的宝宝。”
小熊猫的外形与大熊猫差异较大,看起来与猫更像,但是因为身披红褐色的绒毛,尾巴又粗又长,所以又比猫要显得肥大。小熊猫的脸比较圆,嘴巴比较短,脸上还有白色的斑纹,耳朵较大但并不长,尾巴上还有12个红暗相间的环纹,因此在我国民间,它又被老百姓叫做“九节狸”或“九节狼”,而这里的“九”是个概数,表示其尾巴上环纹数量多的意思。
小熊猫走路的步态有些“内八字”,这一点与熊猫、亚洲黑熊都很像,这也是小熊猫曾被认为属于熊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小熊猫和熊猫的走路方式都是跖[ zhí ]行,凡用前肢的腕、掌、指或后肢的跗[ fū ]、跖、趾全部着地行走的方式就是跖行,包括猿猴类和人类,也都是这样用脚板触地行走,步伐柔软,奔跑的速度较慢。
关于小熊猫名字的来历,在博物史上是有一段公案的。1825年,法国动物学家弗列德利克·居维叶收到了一份奇特的标本,这是一种动物的皮、爪子和残缺的颌骨。通过研究,以及发挥动物学家的想象力,居维叶认为这是一种外观非常华丽的哺乳动物,并将其归类为浣熊科,又基于小熊猫类似家猫的外表将其属名命名为“Ailurus fulgens”,意为“鲜亮的猫”,其中,“Ailurus”取自古希腊语“αἴλουρος”,意思是“猫”,而拉丁语形容词“fulgens”表示“闪闪发光的”。同时,居维叶还根据这份标本的发现地——尼泊尔关于对这种动物的尼泊尔语名称发音,转换为一个法语单词“panda”。后来,“panda”一词又为英语采纳。此后,小熊猫的法语名称就是“panda éclatant”(华丽的panda)。“panda”一词被翻译成中文后,就叫做“熊猫”。在193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中,“熊猫”所指的就是今天的小熊猫。
那么,“熊猫”这个名字后来为何又易主了呢?
1869年3月,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德神父在中国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教堂附近做科学考察时,见到了当地人所称的“白熊”或“花熊”的踪迹。后来,他在当地猎人的帮助下,采集到了白熊的标本,并将其运回法国。后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这是一个新物种,将其命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这份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的第五卷。
其实,大熊猫在我国近代时期的通行名称是“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像猫那样圆胖,但体型又像熊,并且当时就直接把它归入了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汉语的书写方式是直书(竖式排版),阅读的方式是从右往左念,后来,汉语的书写方式改为横书(横式排版),阅读的方式就变成了现今这样的从左往右念。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了一个大熊猫的标本,标本旁边的标题采用了横书的书写方式,写的就是“猫熊”,而当时的很多参观者还并不习惯这种新式的书写方式,就按照过去的直书方式阅读,结果误读为“熊猫”,自此开始,“猫熊”就变成“熊猫”了。
当“熊猫”这个名字被出道虽晚但风头更胜的大熊猫“夺走”之后,小熊猫也因为体型更小,不得已在名字中加上了“小”字。而英文名称“panda”也一道归了大熊猫,小熊猫的英文名字变成了“lesser panda”(小熊猫)或“red panda”(红熊猫)。
虽然,我们知道了小熊猫和大熊猫在生物学上并不是关系特别近的亲戚,但是过去的人们总喜欢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这是因为它们走路的姿态很像,脸蛋又圆又萌,模样都很可爱,前掌都有“第六指”——伪拇指,特别是都能够以竹子为食。小熊猫和大熊猫还有一对好玩的俗名,由于皮毛颜色的关系,小熊猫也被叫做“金狗”,而大熊猫也被叫做“银狗”。这也足以说明,小熊猫和大熊猫本身就挺适合作为一对CP一起出道,所以,总会被人给搞混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会和大熊猫搞混以外,小熊猫还常常被误认为是另一种动物——小浣熊。而实际上,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够避免这个错误。小浣熊是一种分布于北美洲和中美洲的浣熊科、浣熊属动物,它的体型与小熊猫比较接近,也是四肢短小的跖行动物,并且长长的尾巴上也有环纹。但是,小浣熊的毛色是灰色,嘴巴尖长,眼的周围有深黑色斑纹,就像是戴着一副黑色的眼罩,看起来有一种贼眉鼠眼的感觉,而实际上,它们也的确会做一些偷偷摸摸的勾当。
相对于小熊猫来说,食性更杂的小浣熊会经常潜入人类的生活区域偷取食物,因此被戏称为“食物小偷”。小浣熊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会翻人类的垃圾桶,也喜欢在水边寻找食物,还有在进食时有用前掌处理和清理食物的习惯,因此被误解为会在进食前将食物放在水中浣洗,并由此得名“浣熊”。
如果站在小熊猫的感情角度想象一下,我估计它是不屑与小浣熊相提并论的。因为它们俩的差别其实很大,一个相貌堂堂、模样可爱,而另一个却贼眉鼠眼、模样猥琐;一个饮食讲究、品行端正,而另一个却饥不择食、品行不端;一个性格羞涩,虽避世隐居却受人喜爱,而另一个放荡不羁,虽招摇过市却令人厌恶。
在自然界中,小熊猫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尼泊尔、印度锡金地区以及中国四川西部和云南地区海拔2200至48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它们喜欢住在树洞、石洞或岩石缝隙中,通常在早晨和晚上出来活动和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凉处睡觉。除了以竹叶、竹笋和竹子的嫩枝为主要食物外,小熊猫还吃各种野果、树叶、花朵、蘑菇、苔藓、鸟卵,偶尔也会捕食小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
●竹香屎中来
在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当我们给小熊猫铲屎的时候,我也被小熊猫的食盘给吸引住了。在食盘中,有粗粮窝头、胡萝卜、鸡蛋和苹果等辅食,内容很丰富。在我看来,这些食物都会让人很有胃口。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这个食谱也正符合营养学家们的推荐。
当我把一枚新鲜的小熊猫粪便拿在手上时,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点像吃剩下的桃核,具体的形状呈中间鼓起、两端略尖的梭形,表面还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一点和我们在夏天吃剩下的桃子的核也很像。
经过吴姗姗老师的测量,小熊猫便便的普遍长度约为3-4厘米,直径约为2厘米左右。牛健老师取了一颗小熊猫的粪球放在手掌上,用另外一只手掌进行挤压,结果居然被他挤出了一些水分,这说明小熊猫对水的摄入量较多,水分也会随着其粪便代谢出来,这也能够说明小熊猫的生活环境是不缺水的。
在生物分类方面,小熊猫虽然属于食肉目,但它基本算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全年都以竹子为主要食物,野生状态的成年小熊猫每只每天大约要吃掉1.5公斤竹叶和4公斤竹子嫩枝。由于竹子的营养较低,并且竹子通过小熊猫肠道的时间很短(平均消化时间为2-4小时),所以小熊猫就要尽量采食竹子的优质部位为食,如嫩叶和竹笋。在不同的季节中,小熊猫的食物结构会略有不同,比如,春季会以竹叶和竹笋为主,夏秋季以竹叶、果实、蘑菇为主,冬季以竹叶为主。
在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共有8只小熊猫,平均体重5公斤,它们以竹叶、杂粮窝头、胡萝卜、鸡蛋、苹果为食,平均每只每天的食量为2公斤左右。
牛健老师还介绍,作为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小熊猫和大熊猫粪便的主要成后分都是被消化剩余的纤维,在自然状态下都是呈中间粗、两头尖的纺锤形或梭形,如果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给小熊猫补充其他辅食后,小熊猫粪球的两端就会变得不那么尖,而是会变成圆头。在此之前,我曾经听说过,在大熊猫的新鲜粪便中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竹香味,加之大熊猫的便便呈竹子的青绿色,于是大熊猫的便便就被人们戏称为“青团”。而我也试着闻了闻小熊猫的便便,结果是在较淡的臭味中果真夹杂着淡淡的竹叶香味,这个味道的结果应当由人工饲养环境下小熊猫的食物结构决定的,也就是竹叶加上辅食被消化后的味道。
为了掌握小熊猫粪球的重量,我们随机选了10颗新鲜的小熊猫粪球进行称重,结果总重量为15克,即平均每颗粪球的重量只有1.5克,这说明小熊猫粪球的密度还是很小的。看着这些被小熊猫咀嚼后又被消化而来的竹纤维,我忽然又想到了在南方某些地区所产的槟榔,被咀嚼后的槟榔纤维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们把小熊猫的便便丢弃在城市的马路边上,没准就会被认成是嚼过的槟榔残渣。我隔着玻璃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小熊猫,它们多数时间都是慵懒地趴在树枝上,四肢下垂,看起来真是又懒又舒服的感觉,这其实就是小熊猫吃饱喝足之后的常态。
由于小熊猫既没有凶悍的捕食能力,也没有过硬的防身本领,甚至可以说,它们的战斗指数简直就弱爆了,就算万一遇到了危险,它们也只会将身子站立起来,张开两只前掌,露出黑黑的腹部,强装出一副“你不要过来!我不怕你!”的样子,但其实内心慌得一塌糊涂。战斗指数弱也就算了,它们还有着行动迟缓、听觉与视觉迟钝、嗅觉也不灵敏等一大堆关乎生存的大问题。这样看来,小熊猫在能力方面似乎只剩下了“可爱”这一项比较突出。然而,自然的选择是无情的,它可不会因为哪一种动物看起来比较可爱,而对它手下留情。不得已,小熊猫选择了上树这一进化方向,并且在前掌进化出了“第六指”——伪拇指,用来辅助抓握树枝,以适应树栖生活。
可是上树以后,虽然能够躲避猛兽的袭击,但是凭此就能够过上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中写到:“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这便是“物竞天择”一词的由来,而“物竞天择”也正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
大自然不认同“岁月静好”,那些穿越历史而来的动物、植物不是因为幸运而生存下来的,而是因为它们在不断地适应环境,并且掌握了与自然环境相匹配的能力。
那么,对于小熊猫来说,除了能在树上生活以外,它们还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呢?
原来,小熊猫最为特殊的能力就是——吃竹子!它们能够以竹子为食,也就是说,它们的消化系统能够驾驭竹子这种一般动物难以驾驭的食物。就像是人类拥有了某种极难驾驶的车辆的驾驶证一样,小熊猫恰恰拥有了能吃竹子的驾“屎”证。
●请出示你的驾“屎”证
作为禾本科、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竹的茎多为木质,其中的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质、脂肪,含有钾、镁、钙、铁、锰、锌、铜等一些矿物元素。在大熊猫和小熊猫喜欢吃的竹子中,粗纤维的含量大概为40%左右,粗蛋白的含量大概为15%左右,粗脂肪的含量大概为2.5%左右。竹子的部位不同,营养成分的含量也不一样,在竹叶、竹笋中的粗蛋白和脂肪含量都要高于竹枝和竹茎。
虽然竹子中有营养,但是要想以竹子为食却并不容易,否则,世界上吃竹子的动物也不至于这么少。如果吃竹子很容易的话,可能就会有很多植食动物都要改吃竹子了。我就偶尔假想过,虽然我喜欢吃竹笋,但是让我天天以竹笋为食的话,我肯定是受不了的。
那么,要获得能吃竹子的驾“屎”证,需要考几个科目呢?我替吃竹子的动物们做了一下总结,答案是4个科目:
科目一:抓握
要想吃竹子,就要先拿起竹子,所以,首先要具备“拿得起、放得下”的本领,而包括牛、羊、马、驴在内的很多植食动物都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它们就没法以竹子为食。
而以竹子为食的四种动物——大熊猫、小熊猫、竹鼠和竹猴在这个方面都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大熊猫和小熊猫都在前掌的腕部专门进化出了一块增大的桡侧籽骨,被称为“伪拇指”,这可以辅助它们抓握竹子,将竹子送到嘴巴里。同时,小熊猫的伪拇指还能帮助它们爬树。
所以,这一科目主要检验的能力是“拿得到”。
科目二:咀嚼
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的牙齿差别很大,植食动物的犬齿退化,臼齿发达,便于研磨植物纤维;而肉食动物的臼齿不发达,但犬齿发达,这样有利于撕咬猎物。
根据考古发现,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祖先曾经都是吃肉的,但后来却进化出了发达的臼齿,从而适合研磨植物纤维,这说明它们的食性已由仅肉食转变为了杂食。同时,大熊猫和小熊猫的咀嚼肌都很发达,这让它们吃起竹子来,能够毫不费力。
因此,这一科目主要考察的能力是“嚼得烂”。
科目三:消化
想吃竹子,除了“拿得到”和“嚼得烂”以外,在把竹子咽到肚子里之后,还需要“化得掉”,也就是要考察动物对竹子的消化能力。
在小熊猫和大熊猫的肠道中,都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能够帮助它们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物质,从而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这是由它们的肠道菌群决定的。小熊猫的肠道微生物还具有很强的代谢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功能,使它们做到消化无忧。
科目四:食量
除了要考察“拿得到”、“嚼得烂”和“化得掉”三个方面的能力外,食量也是一项重要的科目,考察的能力就是“吃得多”。
在小熊猫和大熊猫分布的地区,虽然竹子很容易获得,但是竹子中的营养成分较低,小熊猫和大熊猫的肠道都比较短,在快速的消化过程中,只能吸收有限的营养,因此,这就需要有足够多的进食量。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需要吃30-40公斤竹子,这个数量相当于其体重的30%左右,而一只成年小熊猫每天吃的竹叶和竹枝的数量甚至要与其体重相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们身体所需的营养,而也正是这样,才让这两种吃着看似没有什么营养的竹子的动物看起来却都还胖乎乎的。
以上这些还只是获得能吃竹子的驾“驶”证的四个主要科目,而以小熊猫为代表的竹食动物们为了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在漫长的进化岁月中,它们做出的努力和改变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全部总结出来,那将会是一部厚重的生命史诗。而我的这一篇文字,只能算得上是为小熊猫献上的一首三行小诗。
读者朋友,你觉得自己能通过以上四个科目的考试吗?我觉得,我自己肯定是一个科目也通过不了的。虽然小熊猫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获得了能吃竹子的驾“屎”证,而且它们从来也不去打搅其他动物,只想安安静静、与世无争地去吃别人不吃的食物——竹子,但它们的数量却在不断下降。
目前,全球野外成年小熊猫的生存数量已经不足10000只。据估计,我国境内的野生小熊猫数量已不足6000只。小熊猫的生存状况非常严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濒危物种,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很多人都知道,通过40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国宝同时也是生态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已经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下调至“易危”,而小熊猫的受威胁等级目前仍然为濒危。这说明小熊猫当下的生存环境是要劣于大熊猫的。对于大自然来说,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就像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而作为人类的我们,还需要给予小熊猫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我们真诚地盼望着,能吃竹子的驾“屎”证的持有者会越来越多。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创作的这首完整的科学儿歌:
小熊猫
我是小熊猫,
不是大熊猫。
我不是小的大熊猫,
不是大熊猫。
我是小熊猫,
不是小浣熊。
我不是红色小浣熊,
不是小浣熊。
我是一只小熊猫,
我有一些小烦恼。
有人总把我认错,
这种感觉真不好。
我原本就叫熊猫,
名字里面不带“小”。
黑白胖子一出道,
把我名字抢去了。
北美有个小浣熊,
灰头灰脸黑眼罩。
人送外号“干脆面”
食物小偷名声糟。
我的家乡在亚洲,
身穿一件大红袍。
天生就爱吃竹叶,
吃饱树上睡大觉。
我是小熊猫,
不是大熊猫。
我不是小的大熊猫,
不是大熊猫。
我是小熊猫,
不是小浣熊。
我不是红色小浣熊,
不是小浣熊。
铲屎小档案
本 名:小熊猫便便
外 号:桃核,槟榔
形 状:纺锤形
颜 色:深褐
尺 寸:长3-4厘米,直径约2厘米
主要成分:消化后的竹纤维
臭味指数:2颗星
END
趣·探索自然学院——毛孩子们的玩乐计划
趣·探索自然学院——行走的课堂
趣·探索自然学院——虎威威课堂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灾害。
一个烟头、一次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一片森林的毁灭,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会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为提高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筑牢森林防火安全防线,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消防员将向大家展示常用消防器材等装备,并介绍相关用途。带大家上手操作认识并体验关于森林防火工作的日常。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青岛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
园区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珠山风景区
客服电话:0532-86835555/86835558
官网:www.qdzoo.com.cn
西海岸新区旅游公交专线:
1、西海岸新区L3路直通车
2、1路、18路、30路、801路新街口站转12路到野生动物世界站
3、6路、11路的终点站转12路到野生动物世界站
青岛旅游公交专线:
1、隧道1路、3路终点站,转乘6路终点站,转乘12路至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站
2、青岛轮渡乘船至黄岛轮渡后,转乘12路至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站
地铁专线:
1、地铁1号线——石油大学地铁站——石油大学北门L3路站——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站
2、地铁1号线——薛家岛地铁站——海韵嘉园L3路站——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站
3、地铁1号线/地铁13号线——井冈山路地铁站——家佳源L3路站——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站
西海岸西区旅游公交路线:
1:乘4路、K1路至西海岸汽车东站,转乘6路到柳花泊西,再转东12路至珠山国家森林公园
2:乘坐41路、43路到柳花泊站,换乘东12路至珠山国家森林公园
自驾车路线:
西海岸新区东区自驾车路线:
1:薛家岛——长江路——香江路——昆仑山路——黄河路——小珠山路——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
2:薛家岛——长江路——江山路——新街口——黄河路——小珠山路——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
3:西海岸新区——新街口——黄河路——小珠山路——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
西海岸新区西区自驾车路线:
1:滨海大道——漓江路——昆仑山路——黄河路——小珠山路——野生动物世界
2:滨海大道——两河路——S299——小珠山路——野生动物世界
青岛自驾车路线:
1:胶州湾高速或同三高速-西海岸新区管家楼出口站-新街口高架桥-灵珠山-野生动物世界
2:胶州湾隧道-滨海大道-海尔大道-黄河路-灵珠山-野生动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