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传统节日之元宵节

政务   2025-02-05 09:04   黑龙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向我们走来了,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吧!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于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


猜灯谜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闹红火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气氛的主旋律就是一个“闹”字,元宵节期间,全国各地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数不胜数,你知道有哪些吗?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元宵节很多地方更是盛行这种踩高跷的民间活动,表演者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动作。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




元宵节诗词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嵇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丨网信嫩江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北林发布
微信:beilinfabu
邮箱:blqwxb@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55-8315012

举报邮箱:blqwxb@163.com

北林发布
发布权威政务信息,提供最新服务资讯,构建起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化解民忧的互动式的网络通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