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名誉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做支撑?”
某女艺人在脱口秀上随口那么一说,瞬间风起云涌。
中秋晚会网传节目安排临时发生了变化,似乎又在佐证女艺人讲的话。
这下网上各种八卦曝光一堆。
女艺人口中的艺人工作室发表声明,说要追责到底。
紧接着某制片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谴责,说“审核不严”。官媒发声,也转载了制片人的话。
我就在想:
有时候一个人的名誉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做支撑?
作品?还是人品?
名人明星在公共场合的言论是否应该事先注意一下?
平台和节目制作方是否该认真审核一下?
发声的女艺人很难评,她的情感生活远比作品精彩得多。
当然,在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事情涉及“自由”,那么无从谈及“该不该”,只是“有没有”。
女艺人在节目中所说的一切是不是真的呢?
这个问题我相信目前没有答案。
前些天还在和友人感叹影视行业不好混,宣发营销不好做。大家都攒足了劲开动脑筋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说到这个话题,大家都头疼:
注意力哪有那么好吸引的?
结果偏偏“八卦”一事,比什么营销都好使。
仔细琢磨,挺悲哀的。
01
舆论场分两种,一种是业内舆论,一种是公众舆论。
业内舆论其实难评。
很早些时候,微博刚刚流行起来时,内娱很多明星都有骂战,你看我不爽,我瞅你不好。隔空骂战有意思,评论区粉丝和路人也吵得不可开交。有些时候为了一部电影,一首歌,皮里阳秋含沙射影,最后搞得线下活动主办方都头疼:
请谁不请谁,都极有说法和讲究,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
那到底谁有理呢?
难说。
反正自此老死不相往来的多。
有一说一,那时内娱还是有直言不讳的人物。
后来风气渐变,大家开始山花烂漫,岁月静好。
在外人眼里,内娱少了很多乐子。
直到某个艺人忽然被曝出了事,大家惊讶又震惊,好像第一天才认识此人。
着实不堪思量。
我一直认为明星该做榜样。
无论是谁。
前些天索尔仁尼琴老师说“刘德华是完美的偶像”,9527老师说“有的人出道时间不长,绯闻比作品多”,我猜大概也是这两个老登忽然怀念之感。
入行近二十年,眼见很多艺人(咱姑且随港台的叫法,毕竟影视歌都占一席之地的人挺多)从立人设到塌房,超过十年依然坚挺,还有人喜欢有人爱护的真心不多。
入行讲机缘,也讲努力。
前者是玄学,后者则掺杂太多因素。
比如你说整个人很棒,棒在哪里?
外形好、演技好、歌唱得好,为人谦和……这些都算在“棒”的范畴内。
那人品呢?
索尔仁尼琴说“艺德很重要”,我是认同的。
这个“德”,戏里戏外都要有。
“上古时代”老娱记都是很牛气的,艺人等闲不敢惹,因为谁也说不准这些娱记手里拿着哪家的视频和音频。我见过更牛气的娱记转行,直接带着设备去索马里采访海盗……
那时信息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02
现在不同了,智能手机普及,语音还能转换成文字,人人都能第一时间把别人的举止拍下来,人人都可以秒变“前方记者”。
今晚还看到几天前的坊间新闻,又是曝光床照,又是发小博文……
这对于公众人物来说危险性很大。
更需要各自操守严谨。
况且就算没有真凭实据,某书上一篇“小作文”也能置人于死地。
你说这事子虚乌有,但形象多少会有影响。
形象的“软价值”不能用金钱计算,然而它确实存在,而且随时贬值。
要不当年阮玲玉怎么总是碎碎念着“人言可畏”?
社会风气变了。
同样难说变得好或不好,只是大家各自披挂的“铠甲”越来越厚。
人人都需要一个偶像,一个完美的、健康的、正直的偶像。
问题是可称“偶像”的大多太年轻,本身也不能体察人心险恶,因此时常闹出些不体面的事情来。
今年上半年,一些艺人的不当言论已经招致极大的争议,表面上事情过去了,但在行业内,发展机会和职业方向再议——
君不见十几年前的陈老师就是个例子。
欧美地区也不例外,民间舆论也会影响到一个艺人的艺术生命。
尽管东西方国家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对某些艺人的行为有约束力,有些行为则没有。
但如上所言:
舆论场有。
国家有关部门总体上依然秉持“不出问题则罢,出了问题惩罚”的原则。
结合新时代的信息通达,更需要艺人们随时保持自己的形象。
今后,这种约束力会更加严格。
我认为这是好事。
03
女艺人石破天惊的一席夹枪带棒,直接导致新晋艺人身陷舆论争议。
个人情感生活与公众道德标准的冲突尽显。
那么最直接的受害者除了新晋艺人本身,还有其涉演的活动和影视剧项目。
这种损失不可估量,殃及池鱼的业内案例更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因此我一直关注行业生态,多在上游创作和下游投放,很少讲艺人之间的事情。但艺人这个因素不重要吗?
很重要。
所有的工作最后都要落在具体的人身上,演的戏是人拍的,出的歌是人唱的,即便前阵子议论“AI替代一切”,这话我决计不信——
没有什么比活生生的人直面你我更有温度。
人,是第一位的。
公众舆论目前分两派,一派支持女艺人敢爱敢恨,一派嘲弄其自己本身就很“抽象”。
还是那句话:
娱乐八卦的事情说不清是谁的问题。
但有一样很明确:
人有问题,事情就不好做,影视行业就容易被波及。
制片人在博文中认为女艺人的讲话“属于明显的社会道德泛化的典型案例”。
换个角度看,内娱的行业道德也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那内娱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这不是简单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小事情。
人没问题,一切才会顺风顺水。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商务合作:13671275210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
“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