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 川 中 关 村 创 新 创 业 科 技 园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西夏区发展历程中极其不易的一年,也是负重拼搏的一年。西夏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提振市场信心、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经济运行止跌趋稳,工作成绩可圈可点,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2025年,西夏区将激扬奋发有为的斗志、汇聚上下同欲的力量、秉持夙夜在公的拼劲,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加快“两地五区一中心”建设,推动银川科创新城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奋勇争先
2024 经济大盘更加稳健
这一年,西夏区毫不动摇抓发展,惠企政策精准兑现,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制定激发市场活力、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等一揽子政策措施104条,累计为经营主体兑现奖补资金1000万元,减免各类税费3971万元。搭建“政银企”平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10.8亿元,发放各类助企贷款1.4亿元。115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81个项目建成投用。招引中建材云网一体化等92个项目落地。“青年消费季”等138场促消费活动反响热烈,南华时光街等4条特色商业街区焕发新颜,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6.43%和20.91%。
产业体系更加丰富
这一年,西夏区奋楫争先扩增量,工业集约集聚,农业育特育强,现代服务业融合融通,数字经济赋智赋能。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全球单体最大单晶硅智慧化工厂、最大石墨焙烧设备集群、首条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产线建成,“三新”产业实现产值276亿元。新增数字化车间5家、智能工厂2家,西夏区装备制造产业被认定为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14个“世界葡萄酒之都”建设项目接续开工,枸杞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6亿元,冷凉蔬菜产量达3.88万吨。7个仓储物流项目竣工投用,货物收发量突破1.6亿单。实施贺兰山宿集、夏多兰酒庄提升等酒旅融合项目,打造贺兰山冰雪大世界等体旅融合新地标。“村中古韵·西夏名胜”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市首个高性能AI训练集群入驻中建材互联网产业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科教品牌持续擦亮
这一年,西夏区持之以恒强创新,教育供给不断优化,科创引领不断彰显,人才支撑不断夯实。
实施教学设施改造提升项目18个,新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144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以上。组建城乡一体化教育集团23个,培养骨干教师201名。华西中学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西夏区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9家,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14家。27项产学研合作全面攻关,登记科技成果367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14件,R&D投入强度达5.33%,连续6年领跑全区。大力引育各类高层次人才59名、重点产业人才6000余名。
发展动能集聚壮大
这一年,西夏区蹄疾步稳推改革,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开放步伐全面加快,营商环境稳步提升。
“六权”改革多点突破,完成中西部地区VOCs排污权交易“第一笔”、全区碳普惠交易“第一单”,颁发全区农村宅基地交房即交证“第一证”、全市山林经营权“第一票”,促成用水权累计交易28笔992万元。银川中关村双创园成为全区首个百亿级服务业园区。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宁夏-天津港“一单制”铁海联运图定班列正式开通。在全国首推葡萄酒产业“一链通办”新模式。全面推行“周末不打烊”“数字门牌”“顺路送达”等系列便企利民措施。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年,西夏区统筹兼顾促融合,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市更新加速蝶变,乡村振兴再结硕果。
有力保障盛世学府等8个房地产项目推进建设,383亩低效用地转化为高价值资源。10个老旧小区、棚户区旧貌换新颜,成功打造2个完整社区试点项目,累计惠及居民3万人。新增绿地面积6.38万平方米、停车泊位1126个、充电桩322个,整顿完成7个无物业小区。实施移民致富提升和产业发展项目134个,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带动2.3万农民就业增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项目,妥善解决1129户农村群众饮水问题。昊苑村获评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这一年,西夏区标本兼治守红线,污染防治多点用力,生态修复坚决有力,绿色转型靶向发力。
实施生态环保项目19个,关停“散乱污”企业4家。典农河西夏区段断面水质平均值达到Ⅲ类标准,北郊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90%。实施30余处历史遗留矿坑修复,完成国土综合整治5.3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0余亩,生态修复经验在全国推广应用。实施天然林保护5.73万亩,建设村庄绿化带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3.68%,稳居全市首位。完成北方清洁能源取暖项目5个74.9万平方米,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达72.2MW。工业再生水回用率突破40%。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这一年,西夏区夯基扩面补短板,就业创业提质提效,医疗健康优质优享,文体事业同频同进,社会保障有力有效。
出台“稳内拓外就业19条”,举办就业稳岗活动92场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发放全民创业担保贷款176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986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6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北京西路、朔方路社区医院建成投用,新增中医馆(阁)8家。获批全国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援建工程试点区。新增城市阅读空间17处,红酒街城市书屋揭牌运营。贺兰山极限运动公园、贺兰羿射箭主题综合运动中心等体育阵地“多点开花”,70余场次赛事活动精彩纷呈。26项医保服务事项刷脸即办,改造提升社区食堂11个,实施居家养老智慧化改造196户。
平安建设全面升级
这一年,西夏区上下齐心保稳定,安全韧性显著提升,风险防范成效显著,社会治理持续加强。
累计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6183条。9个防洪工程全面完工,“8·8”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刑事、盗窃、电信诈骗案件分别下降18.71%、22.28%、29.88%。深入开展矛盾风险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专项行动。建成宁夏首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观护基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10个,“石榴籽红 共产党亲”结亲互助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试点。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这一年,西夏区旗帜鲜明讲政治,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依法行政,夯实廉政根基。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34件、政协提案意见64件,办复率100%。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纵深推进。坚决抓好巡视巡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开拓进取
2025 产业转型向“强”而进
2025年,西夏区将牢固树立抓产业、谋产业、强产业的鲜明导向,做强工业、做特农业、做优服务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锻造“三新”产业优势,抓好中欣晶圆集成电路大硅片改扩建、威力传动屋顶分布式光伏、蒙牛特仑苏年产10万吨牛奶灌装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高端精密工业母机生产制造及智慧化工厂等项目,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加快“智改数转”,建设中石油宁夏石化污水系统提标升级改造等41个技改项目。
新增高标准农田3174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1万亩以上。新(扩)建戈兰酒庄等13个葡萄酒产业项目,提标改造酿酒葡萄种植面积3000亩。积极推进葡杞枸杞良种繁育等项目建设,扶持沃福百瑞等枸杞企业扩产能、拓销路、强品牌。加快创建兴泾镇黄牛肉地理标识品牌。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家以上,新增“三品一标”3个以上。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29个物流项目建设,新增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限上商贸和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
依托银川中关村双创园数字经济企业聚集优势,招引储备中建材数据中心1.2期等算力产业项目。推动数字技术与葡萄酒、文旅、医疗、农水等领域深度融合。招引低空经济龙头企业,打造“低空经济+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投资消费向“好”而进
全力以赴争享政策红利,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潜力……2025年西夏区将用足用好国家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奋力打好扩大内需攻坚战。
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平急结合”医疗应急救治保障能力提升等项目落地。做实做细各项开工前期工作,确保第一批基本建设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超70%、上半年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超50%、投资入库率达100%,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多维度开展促消费活动,精准发放多业态消费券,积极开展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活动。围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演出经济、夜间经济等,着力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引入文体赛事、大型会展、商业演出等消费场景。引入首店、旗舰店、特色店不少于10家,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主体10家以上。全年旅游总人数、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0%以上。
科教兴区向“优”而进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2025年西夏区将奋力打好科创引领攻坚战,形成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新改扩建学校4所,建成后新增学位4590个。打破原有分学段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实施中小学融合贯通式分组机制。实施数字资源模式创新等6个教育数字化项目。持续推进“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产出、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各类中试基地、创新平台达100个以上,开展光伏材料、半导体硅、高端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20项,R&D投入经费持续领跑全区。
实施人才结构优化行动,打造区市人才小高地2个,引育高精尖缺人才10名、创新团队2个以上。有针对性地挖掘培育一批自治区级科技领军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等。探索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改革,试点建设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
改革开放向“深”而进
今年,西夏区将通过实施重点改革攻坚、开放平台扩容、营商环境提优等行动,奋力打好改革开放攻坚战。
探索打通碳普惠路径,推动农业节水指标为工业“解渴”,打造土地山林高效复合利用等“多权融合”新样板。持续深化国企改革。聚力攻坚园区改革,实现县区园区、跨园区相互呼应、整体成势、共同发展。
重点保障银巴高铁、南线物流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银川公铁物流园与武汉等沿江内河港口联动,拓展提升“一单制”和无船承运人业务量,形成内外贸多式联运物流主通道。抢抓第七届中阿博览会、第32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等活动契机,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飞地招商。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打造“免审即批”“免审即享”服务新模式。创新设置银川中关村双创园“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探索建立“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机制、“包容免罚事项清单”,落实好减税降费、退税缓费等惠企政策。
生态建设向“美”而进
为打好生态保护攻坚战,今年西夏区将在污染防治上下实功、在生态治理上出实招、在绿色转化上见实效。
强化工业废气、散煤燃烧、工地扬尘等综合治理,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向农村延伸。加快133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专项检查。加强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规划建设固废垃圾消纳厂。
实施镇北堡镇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项目,改造退化林1.5万亩,矿坑生态修复5000亩。加快推进贺兰山农牧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全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实施17个绿色技改项目,推动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实施绿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吉洋绿储共享储能电站等17个能源领域项目。完成镇北堡镇、南梁农场和平吉堡农场供热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
城乡融合向“精”而进
2025年,西夏区将奋力打好城乡融合攻坚战,推动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打造设施更全、功能更优的西夏区。
加大城区人才、产业、教育、医疗等资源要素向乡村延伸。持续推进与银川经开区西区园地一体化发展。实施农垦片区农村污水治理、农牧场区域道路改造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
持续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推进5个老旧小区、2个危旧房、2个城中村项目改造,推动3宗低效用地开发。打通纬四路等5条断头路,改造提升怡北巷等3条背街小巷。实施中北部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新增停车泊位400个、5G基站100个以上。
实施联农带农产业项目15个以上,新打造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和种植养殖基地7个。新改建“四好”农村公路7.08公里,完成兴泾镇清洁取暖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政府建设向“实”而进
建设忠诚履职政府、建设民主法治政府、建设实干担当政府、建设清正廉洁政府……2025年,西夏区将奋力打好能力提升攻坚战,以敢为、敢闯、敢干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防范风险。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意见,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群众关切扑下身子解难题、办实事。持续创新政府督查督办。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持续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大对国有资产、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
民生福祉向“暖”而进
2025年,西夏区将通过实施就业创业扩增、医疗健康提升、文体繁荣发展、社会保障惠民等计划,奋力打好民生保障攻坚战,让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举办各类就业创业活动至少60场次,开展技能培训至少1000人次,升级打造“西夏创E·就业集市”、标准化零工市场等服务平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低于150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850个以上。
实施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综合楼等6个项目。全面上线52个信息化平台,加快实现医联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中医阁内涵建设率分别达50%、30%。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全年开展群众性演出活动不少于500场次。积极申请贺兰砚国家地理标识,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旅融合示范地。高水平举办群众登山大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半程马拉松路跑双季赛等品牌体育赛事。
打造智慧化老年宜居社区8家,新改建社区食堂6家。建成自治区首家特殊儿童托育机构、西夏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高标准完成87个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规范化建设。
安全屏障向“稳”而进
2025年,西夏区将推动示范区创建走深走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奋力打好安全发展攻坚战。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十个到位”工作措施。深入实施“四项工程”,优化升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办好“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人防、物防等“五防”措施和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配齐配强应急救援力量。深化拓展信访法治化“1+5”制度体系,按期完成“八五”普法目标任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打好禁毒、反诈等人民战争,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闭环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