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有空 招募|⌈声音剧场⌋ 跨媒介演出 :栖声·无体之躯

文摘   2024-06-18 20:18   广东  







游移在音乐厅、歌剧厅与剧院的舞台和镁光灯之外,我们试图将声音编织在与环境更为嵌合、与观者更为密切的共生体中,并以此为契机,共同探索一种松弛却共鸣的织体,从而实现个体间更为平等的交流和延展性的联想。

我们总免除不了对某一事物进行定格、渴望持衡的趋向。对于诸如此类——犹疑的、易毁的、尖锐的、溺入深渊的场景,我们与之产生的相斥力在凝滞的瞬间中被扯开了罅隙:这是一种不甚安定的状态,角色性的甲壳以及自我勾画的躯体在这样的空间下被穿透,一并曝露在新生的镜子前。多数时刻,慌神的这一刻被迅速地缝合,空缺的瞬间若无其事地擦肩而过。

书写可以轻易地跃入无尽细小,声音与光线却涨溢于所在的空间。声音的震荡既是不稳定状态的绝佳宿主:敏感、易逝、在捕得之前蒸腾,也是躯干在身体之外的延伸——我们借此反视赤诚的自我,触及更高远的空间、遐步于情绪与觉知的潮汐涨落——我们试图在此呈现的,是使裂隙袒露、是逾越于角色之外的瞬时截面。‍‍



--活动时间--

6月22日 周六

16:30 - 18:00 演前对谈

19:30 - 21:00 正式演出



--活动内容--

CC有空|⌈声音剧场⌋

栖声·无体之躯

演前对谈&现场演出



--活动地点--

龙城CC创意街区

CIC创新创意中心2F-CC空间



--参与方式--

市民朋友可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报名

活动免费,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未成年人需由家长报名且全程陪同参与)

(亲子家庭仅限一位大人带一名儿童)



演前对谈 工作坊


现场演出




PART 1

   演前对谈 工作坊   





发声之前:我们为何在此?


--对谈时间--

6月22日 周六

16:30 - 18:00


--对谈嘉宾--

李彦汶、施熠、郭艺帆、金卓晟、张鼎


--主持人--

林笑语



正式演出之前,不妨加入我们并借以表演者的视角介入作品呈现的过程。


我们为何聚集于此?作品如何被排练?对于表演者而言,作品呈现为怎样的侧影?同为创作者,作品的构思基于怎样的契机?


我们期待另一维度的切入点能为观演带来更多元的共鸣空间。



PART 2

   现场演出   


作品简介


01


特里斯坦·缪哈伊 - 未应之问  为独奏长笛而作

Tristan Murail - Unanswered Questions for solo flute

表演者:长笛-林笑语



以此为契机,“问”的姿态被孤立地映在幕布上。


但若是将观看的距离拉远一些,则可使更大的场景可见。被截取的这一帧画面中,我们得以在“问”的雾霭中徘徊片刻:在这样不可剥离的场景中,光线晕染在无由的、未名的气雾边缘。我们掷地无声的时刻,是孤独地面对自我的时刻:犹疑一如歧路,猜想一如白翳,不安是黯哑的余光,呐喊是枯竭的反噬。


在预设的场景中,既然已知身在无处抵达的道路上,那么不如席地而坐,凝眸直视。在远处,在迷雾将散时,回响被洞察的瞬间也是巨石跌落的时刻。



02


李彦汶 - Dong  为笛/长笛与四个音箱而作

Yanwen Li - Dong for flute and four loudspeakers

表演者:长笛-林笑语  电子-李彦汶



在没有被赋予词义的条件下,“Dong”可以是许多选项的叠合:


“我们的音乐厅其实就是一个洞(Dong)穴空间,声音从乐器的洞(Dong)孔流入人的耳洞(Dong),模仿自然触动(Dong)心灵深处的声音。冬(Dong)天,湖水会冻(Dong)结成冰,湖面上会不时地发出“咚咚(Dongdong)”的声响。一个来自东(Dong)方的女孩站在不远处向天地诉说着什么,你懂(Dong)她吗?”这是作品在德国首演时的介绍,旨在向西方听众传递中国文字独有的智慧与魅力。作品想通过表演者表达一种对远古的呼唤与回忆。(李彦汶/文)


在被制为标本展出之前,不可苛究的真空曾鲜活地存在于标的物之中。这些游弋在可控边缘的分子往往是触发情绪的锚点——这部作品所设立的场景,恰如其分地使“回应”这一事件——在声音的质地与轮廓中、在人为与预设的条件下——与感知有机地相互反应。如同作品中时而隐现的啸叫:对其产生的响应,可以是规避的、负值增强的、终止的,更多的是如同从冰层向外窥视时,焦点向边缘光滑地逃逸、稳定性的不规则下坠、裂隙的挤压与扩张。形如它者的电子音效环绕之下,演奏者的存在被不可替换地强化。


本场演出的器乐部分为长笛版本。




03


布鲁诺·吉纳 - 鼓皮练习曲之二  为独奏打击乐而作

Bruno Giner - Études de Peaux No. 2 for solo percussion 

表演者:打击乐-施熠

 


与多数乐器演奏相异,表演过程中的打击乐演奏者往往具有更大的肢体动态:非演奏状态下的击打动作不可避免地具有破坏指向性,然而在演奏状态中,对于表现力阈值的追求却要求高度精准、流畅与可控,二者共存的时刻是躯体与意志间张力趋于临界的再现。


在这部配器极为简洁的打击乐作品中,不同形态的张力在富于变幻的演奏技法上得到体现。击打发生的瞬间,声音的产生僭越了鼓皮被施加压力的刹那——对于演奏者而言,闭合在其之外的空间反身性地报以震荡。躯体的动能、空间的压强以及感知的二次折射:我与场域互为表里,并籍此共振我之在场。



04


凯雅·萨利亚霍 - 诺阿诺阿  为长笛与电子音乐而作

Kaija Saariaho - Noanoa for flute and electronics

表演者:长笛-林笑语  电子-郭艺帆

 


“那些多年以来挥之不去的——某些长笛惯有的矫揉造作,我要过度甚至是冒犯地写下它们,从而迫使我去往新的方向。”萨利亚霍的作品前言如此提到,“标题Noanoa源于保罗·高更的同名木刻版画,而伴生于演奏的念词片段则出自高更在1891年至1893年间于大溪地写下的旅行日记:


“…树木如玫瑰般芬芳——我的眼蒙匿于心——糅合的馥郁——我行将归来…”


幻象在电子音乐的渲染之下现形。我们试图分清现实与蜃景之时,声音正被循环往复地垒加。触发事件的本体为自身建立了一处异陌之地,用以探查实存边际的呼号在归来时意外携带了它者的回应。借由长笛之躯发声的梦呓、借由本体之躯嬗变而来的耳语,介入的念白在重复中被溶解了原始词义,徒留其声的音节被镶嵌在笛声的骨骼内里。一些属于白昼的光晕、冰冷且潮湿的、幻听中被赋予体魄的闯入者……我们知道尾声终会来临,又或,我们只是寄生在更为蔽目的帷幕之下。



05


乔治·克拉姆 - 孤子牧歌 为长笛和打击乐改编

George Crumb - An Idyll for the Misbegotten, arr. for flute and percussion

表演者:长笛-林笑语  打击乐-施熠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如今我们已无从得知,克拉姆在援引这一句来自唐代诗人司空曙的诗句时可曾生发于同样的悲恸。大地为躯,天幕为体,漫游其中的人类皆是被宿主拒斥的弃子,聚集、占有、啮噬,在日益极端的暑寒与旱涝之下无人不为因果。

 

克拉姆以两种不可相融的声音再现了排异状态下相互勾连却极力相悖的两组物像。某一刻我们得以在声音的激荡中窥见时空深渊之处的暗光,但随即又被淹没在鼓声雷动中无处藏身、在余音消退之处无可言说。游走,不可穷尽的游走,正如作品首尾相衔的设置,只是在每一次周而复始之中,谁人面庞又黯淡几分。



06


金卓晟 - 码头歌谣  为光、声音装置与四位表演者而作

Zhuosheng Jin - Ceremony for the Anonymous for light, sound installations and four performers

表演者:林笑语、施熠、金卓晟、张鼎

 


光是一种亟待传递的介质,镜子与光的附着与反射常将躯体刻面从本体中暂时解脱。对于声音的传播,我们惯常将延续的、时间性的作为其索引,若将其倒置:声音作为抽帧的、凝结的、哽咽的素材,而光线则随时间的推移扩充并吞噬空间——当声音在表达中疑似退位时,在光线的扩散击溃直视,在哑然的呐喊中,在沉没的主体中,在决堤的意象中——《码头歌谣》试图缝合一种匿名的强力存在。


金卓晟的作品总带有一种刻意且淋漓的表达,这种来自于作品的驳斥力足以使任何一位游离于作品之外的表演者与听者感到不适。令人惊喜的是,修改后的《码头歌谣》以一种非声音的方式再现了来自创作者的有力叙述,恰如作品中——消失的、匿名的与沉没的,终会以更尖锐的姿态复显。



  表演者简介  

林笑语


林笑语,青年长笛演奏家、艺术活动策划人。


作为中国目前最为活跃的当代独奏者之一,她的演出内容从长笛独奏与协奏作品,延伸至跨媒介交互、装置与行为艺术等。


长期以来,林笑语和来自海内外的当代作曲家们紧密合作,委约并首演了众多题献给她的作品。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倡导者,她致力于探索作为表达载体的声音与其他媒介交汇的可能性。近年来,她作为独奏者参与中国-东盟当代室内乐团(China-ASEAN Contemporary Ensemble)、北京当代乐团(Beijing Contemporary Soloist)、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CUHK-Shenzhen School of Music)等室内乐团以及院校筹划的演出活动。


她的导师包括邵兵、马勇、朴美香、Cynthia Meyers和John Heiss等,林笑语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在校期间曾担任当代音乐理论学部助教职位。2018年联合创办美国Alinéa当代室内乐团;2020年获得由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颁授的学科荣誉毕业奖、全期院长奖学金以及约翰·凯奇当代音乐杰出贡献奖;2021年收到来自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当代室内乐团的研究项目邀请;2022年创立此在艺集艺术交流平台(Dasein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ve)。


作为当代艺术活动策划人,林笑语的策划项目遍及深圳、广州、上海、波士顿等城市。她受邀参与演出以及策划统筹的主要音乐节与项目包括:北京国际音乐节(Beijing Music Festival)、北京现代音乐节(Beijing Modern Music Festival)、中国东盟音乐周(China-ASEAN Music Festival)、杭州现代音乐节(Hangzhou Contemporary Music Festival)、成都当代音乐周(Chengdu Contemporary Music Week)、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圣保罗当代作曲艺术节(São Paulo Contemporary Composers Festival)、广州大剧院多媒体音乐剧场《弄影》(Multimedia Theater “Dancing to My Shadow” at Guangzhou Grand Theatre)、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沙龙音乐会(Salon Concert Series at CUHK-Shenzhen School of Music)、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摩登之夜”系列音乐会(”More Than Night Concert Series” at Power Station of Art, Shanghai)、深圳龙城CC“栖声”系列声音剧场(COHERENCE Sound Theater Series, Shenzhen)等。



施熠


施熠,旅德⻘年打击乐演奏家。


德国国家奖学金,德国最高演奏家文凭获得者。先后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本科),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硕士), 德国不来梅艺术学院(最高演奏家博士文凭)。硕士与博士均以全部成绩满分毕业。


2024年2月在德国出版个人专辑《Yi Shi - Percussion Masterpieces》,由不菜梅艺术学院首席录音师录制,该项目获得学院基金赞助出版并得到图书馆收藏。2023 年八月经过选拔参加参演德国达姆斯塔特国际艺术节。2023年5月作为打击乐独奏家与不来梅艺术大学交响乐团演奏打击乐协奏曲“Veni, Veni, Emmanue1”并获得德国各大重要媒体报导。


作为独奏,施熠曾在纪念著名作曲家泽纳基斯诞辰100周年受邀参加一系列学术演出活动,并演奏历史上第一首为组合打击乐而作的“Psappha”,大型打击乐重奏作品“Persephassa”。她受邀作为首席打击乐世界首演当代先锋作品,与德国室内乐团Ensemble NewBabylon,Oh-ton Ensemble合作。德国西北日报,奥尔登堡日报对演出进行报导称其演奏为:“演奏和直接的语言称赞音乐是所有艺术中的最高境界。作品以雷雨般的鼓声开始,然后你会惊叹,一切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金卓晟


金卓晟,作曲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助理教授。


他的音乐被形容为“有说服力,难以忘怀的。”(《纽约时报》)。曾求学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欧柏林学院、波士顿大学和麦吉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老师包括叶小纲、Philippe Leroux, Josh Levine等。他也曾活跃于Helmut Lachenmann, Brian Ferneyhough, Beat Furrer, 和Marco Stroppa等人的私人课程和大师课。


其创作着眼于织体与音色的关系,亦包含较深的文学背景。他是大陆首位Matan Givol 作曲比赛和Salvatore Martirano作曲奖金奖的获得者(均为2020 年)。其它荣誉包括2019 年武满彻作曲赏、2021入野赏、2021 Luba Zuk奖等。


他参与的音乐节包括北京现代音乐节、广西东盟音乐周, IRCAM-Manifeste, Festival Archipel, Impuls Festival等,并与北京交响乐团、东京爱乐乐团, Klangforum Wien,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 Ensemble MusikFabrik, Meitar Ensemble;指挥家胡咏言、林大叶, Pierre-André Valade, 和Guillaume Bourgogne等团体和个人合作。他的乐谱由法国出版社Babel Scores发行,部分乐谱及音像也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他的文章发表于数个国际学术平台及《音乐周报》等文化期刊。致力于当代音乐的推广和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MUS Talks”讲座系列和作曲理论学部沙龙音乐会系列的发起和策划人。其讲座亦活跃国内外各大院校及音乐节,颇获反响。



张鼎


张鼎,青年萨克斯演奏家,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法国波尔多国立音乐学院和瑞士巴塞尔高等音乐学院。2016 年取得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国家高等职业音乐家文凭。


张鼎在国际比赛和音乐节上赢得过许多荣誉:2018年瑞士巴塞尔 BOG 音乐比赛第一名;2017年第五届隆戴国际萨克斯大赛前20强选手;2017 年首届亚太国际萨克斯比赛评委;他曾于 2019 年受邀至马来西亚玛拉大学音乐学院和印尼日惹艺术大学进行讲学和演出。


作为当代先锋派萨克斯演奏家,张鼎一直致力于原创音乐创作发表及推广,热衷于与当今活跃的作曲家交流合作,至今合作过的作曲家有: Georges Aperghis、Luis Naon、François Rosse、Matteo Rigotti、Claude Ledoux、Rudolf Kelterborn、Simon-steen Andersen、Stephane Prins、Alexander Schubert 等。


张鼎希望通过优质的创作与演奏,让萨克斯这个年轻的乐器常新长青。 应这个理念,他受邀参加众多国际音乐节演出:2018 年德国达姆施塔特现代音乐节;2013 年法国萨克斯年会;2016 年瑞士巴塞尔之声音乐节;2014年法国 Novart音乐节;2014及2017年新加坡国际萨克斯研讨会;2017 年瑞士苏黎世萨克斯艺术节;2015年法国世界萨克斯大会;2018年克罗地亚世界萨克斯大会进行新作品发表。


旅居欧洲期间,主导的艺术项目获得了瑞士Dozerien 基金会、瑞士 Haiku基金会、瑞士 Doms基金会、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基金会、西班牙Alava省文化部的艺术项目赞助。


独奏演出之余,张鼎也是一名活跃的室内乐演奏者。他是瑞士职业室内乐重奏团 Kugel Ensemble、波尔多萨克斯重奏团、波尔多管乐团、 DASP 萨克斯重奏团、旅行者萨克斯重奏团和 IMPEC project 的成员。


回国任教后,荣获 2021 年广东省首届高校美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著作《钟响之前-古典音乐鉴赏指南》、《萨克斯管现代室内乐作品集》、《管乐作品集》、《新时代高校学生美育工作研究》,主持并以核心成员参与省部级、厅局级课题项目数项。参演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广东卫视等电视节目录制。所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各项音乐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李彦汶


李彦汶,博士,作曲家、艺术家,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广州美院绘画学院油画系兼职副教授,同时受聘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获中央音乐学院、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与戏剧表演艺术学院的双学位。先后师从施万春、郝维亚、杜鸣心、刘霖、贾国平、Matthias Hermann、Marco Stroppa、Piet Johan Meyer,专业领域包括作曲、计算机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等。作品涵盖声乐、器乐、室内乐、管弦乐、电子音乐、多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并有与西南德广播交响乐团(SWR)、深圳交响乐团、Musik Fabrik室内乐团、Kairos弦乐四重奏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合作的经验。




郭艺帆


郭艺帆,旅美青年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多媒体艺术家,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读博士及助理讲师。


其近年来致力于探索在音乐中多维度感知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于表演中声音与非声音间的传递方式。

 

他的作品类型广泛,涉及器乐室内乐、计算机音乐、音乐剧场、跨媒介舞台艺术作品、管弦乐、声音装置艺术、舞蹈音乐、戏剧音乐、电影音乐。美国缅因晨报形容他的室内乐《百味图》为“有着像诗人沃尔特·惠特曼般的意境”,“充满诗意的音乐”;前法国蓬皮杜音乐与声学研究所(IRCAM)总监Jean-Baptiste Barrière称其音乐“充满活力和想象力”。他曾获得Marion Tournon Branly、The Carl Schachter Award、The Mivos/Kanter Prize提名、I Creation提名、Morton Gould Awards等奖项以及来自纳迪亚布朗热基金会、余隆工作室、上海交响乐团、鹏瑞艺术基金、中国艺术拓展计划、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支持。他于2018年赴法国枫丹白露宫(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进行艺术驻留;2019年与纽约PinkNoise当代乐团进行中国巡演;2022年在广州大剧院成功首演受其委约创作的90分钟多媒体音乐剧场作品《弄影》,并于同年参与热门实验戏剧《一只猿的报告》的配乐创作;2023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并进行器乐电子音乐作品音乐会展演。

 

作为作曲家,其曾多次与世界著名团体及艺术家合作,包括Quatuor Diotima(法国)、the JACK Quartet(美国)、Arditti Quartet(英国)、Ensemble l'itinéraire (法国)、Ensemble Paramiabo(加拿大)、Ensemble Dal Niente(美国)、Vertixe Sonora Ensemble(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Tony Arnold、小提琴演奏家林瑞沣、低音提琴演奏家钱博文、单簧管演奏家Vasko Dukovski、打击乐演奏家及指挥Steven Schick、长笛演奏家林笑语、打击乐演奏家张永韵、多媒体艺术家马仕骅、纽约爱乐及波士顿交响乐团独奏家等,并多次上演于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波士顿乔丹音乐厅、法国枫丹白露宫、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北京国际音乐节、Ticino Musica Festival (瑞士)、Festival Mixtur (西班牙)、Le Domaine Forget de Charlevoix (加拿大)、June in Buffalo(美国)等重要表演艺术舞台。他曾受邀于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和机构进行学术讲座。郭艺帆曾跟随黄若、林大叶、梁雷、Michelle Lou、Stratis Minakakis、John Mallia、Marcos Balter学习,并获得Rand Steiger、Kaija Saariaho、Jean-Baptiste Barrière、Chaya Czernowin、Helmut Lachenmann等作曲家的指导。





--技术与统筹执行--

深圳技术大学 跨媒介表演设计研究课题组

黎小敏、沈烨琦、曾佳勋、张誉聍、黄钰、罗嘉怡、胡元圣


--文案、海报--

林笑语



  演出须知  


1、本次音乐会需实名预约入场,未预约将无法入场。一个报名电话对应一个报名名额。预约成功后会在下方“票码”处显示,入场时请务必出示二维码,工作人员核销后即可入场。


2、音乐会面向8岁及以上市民朋友开放,亲子家庭仅限一位大人带一名儿童,儿童由家长代为报名。


3、本次音乐会为公益活动,请大家珍惜资源,报名成功后请安排好时间参加。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到场,请至少【提前3小时】在预约小程序上取消报名。无故不参加视为缺席,缺席将不另外通知,缺席三次,后续不开放活动名额。


4、演出现场一人一座,自由入座,各位观众可以提前15分钟到达演出现场。


5、演出期间,为确保最佳观剧体验,烦请将手机、闹钟等设备调至静音状态,家长需看管好小朋友,演出场所内禁止吸烟、饮食、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共同维护演出秩序。


6、出行须知:

◆园区停车可导航“创投大厦”、“龙城工业园党群服务中心”或“城投商务中心”。


◆街区部分商户消费可提供3小时停车券(需询问商家是否提供)。


◆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地铁16号线“黄阁坑”站C口步行500米即可抵达。
















有空计划持续招募中










「交通出行攻略」


/地铁/


16号线黄阁坑地铁站C出口步行300米


/自驾/


导航至“龙城CC创意街区”



龙城CC创意街区,是一座嵌入城市街巷的立体绿洲。它的存在是为了探索新世代生活方式与社区商业结合的人文邻里范式。在这里,我们聚焦数字创意与艺文生活;在这里,我们营造社群、场景与公共空间;我们将灵感种在绿洲之上,浇灌有艺术气息、生活温度、有社区归属感的城市文化有机体,让街区在共创中持续生长。

龙城CC创意街区
小而精致的美好生活场,数字艺文的创意集聚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