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拒绝诺贝尔奖,放弃家庭,隐姓埋名30年,晚年捐出所有财产,只为一句:祖国我愿意

创业   2024-11-24 12:19   贵州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她为祖国拒绝诺贝尔奖,“抛夫弃子”隐姓埋名30年之久,却被世人遗忘。所有人都知邓稼先、钱学森,唯独不知道这位女英雄。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戈壁上升起了一朵蘑菇云,这预示着新中国在国际上将更有底气、更有话语权。

而回顾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是无数科学家默默努力的结果。

在这一期间一位女性在这片戈壁滩上是显得尤为突出。

这位女性就是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王承书。

王承书出生于1912年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学士。

受到家庭环境影响,王承书在读书期间品学兼优。

1930年,她成功被保送到燕京大学读书。

在选专业的时候,家里人都建议她选择文学艺术类,但她却执意要加入物理系。

她说:“现在是物理学突飞猛进的时代,物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是否发达的标志。我们国家的物理学很落后,所以我要学物理。”

在读书期间,王承书不仅醉心于物理学研究,同时还在关注着国家的发展。

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燕京大学担任助教。

在这一期间她也遇到了自己的人生挚爱——张文裕先生,同为物理学家的二人,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是携手前行。

在丈夫的鼓励之下,王承书获得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录取通知书,导师正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乌伦贝克。

博士学位毕业后,王承书前后在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研究员,研究成果完全能够拿下诺贝尔奖。

但当她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她立刻决定飞回祖国。

但因为美国当局对于中国科学家实行严密的监控,所以说回国计划就只能暂缓了。

终于在1956年,经过周总理从中周旋,王承书与丈夫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回到祖国后,王承书担任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北京物理学教授。

她说:“只要国家有需要,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时间来到1959年,钱三强先生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王承书被调至此处从事研究工作。

当组织询问她的意见时,她只说了三个字:“我愿意。”

此时已经46岁的王承书再次踏上征程,前往苏联一切从零开始学习。

两年后,她再次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1961年,中国原子弹进入关键阶段,王承书再次转型接下任务。

但因研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她只能告别丈夫孩子,只身一人来到了大西北,隐姓埋名。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王承书的任务却并没有停止,她再次进入了浓缩铀生产工厂。

这期间几乎没有回过家。

就这样,这位原本可以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第二个居里夫人的王承书,在面对祖国的召唤时,她选择隐姓埋名三十年,终于换来了如今的中国。

因为从事工作的保密性,直到王承书逝世后,她的名字才出现在大众视野,才让人有机会认识到这位中国核事业的女功臣。

向王承书致敬。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方评论。每日编辑不易,麻烦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赞、“分享”、“在看”,感激不尽


老板杂志
老板杂志里记录了商业人物、商场思维、创业案例、创业故事以及老板心理等,想成为老板,一定要看老板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