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杨现民:GenAI或对教育系统运行的底层逻辑产生深刻影响

学术   2024-09-10 07:01   北京  

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从2022年底AI语言模型ChatGPT横空出世,到今年年初视频生成模型Sora的到来,人工智能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各行各业都能感受到:一个新的AI时代已到来。

我国正在加快布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为落实国家战略,推动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3月,教育部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4月,公布了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7月,又启动了第二批案例征集工作。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重塑教育形态、推动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专题,我们将通过对专家、高校和相关企业的采访,从适应未来时代需求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高等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在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实践,藉此与业内同仁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助力教育数字化建设。


专家观点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杨现民:GenAI或对教育系统运行的底层逻辑产生深刻影响


进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正在从传统的二元关系转向三元关系。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杨现民


“从长远来看,GenAI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可能会对教育系统运行的底层逻辑,如教育观、学习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带来颠覆性影响,并全面革新教育业务流程。”谈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杨现民对本刊表示。

“GenAI的教育应用会逐渐走向成熟和高效,进而实现‘技术消融’。”他认为,以往的技术迭代均带来了革新教育系统的希望,然而教育问题往往是顽固的,失望在所难免,GenAI也不例外。


理性看待、积极应对方是正道


在线学习

当前,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有很多观点。您如何看待这种冲击?



      杨现民:呼啸而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正在对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教育领域也难以避免。GenAI对教育的冲击是必然的,带来的挑战也将是全方面和持续性的。

GenAI对教育发展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带动智能技术升级,丰富教育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带动教学效率提升和教学方式革新;三是带动教育人工智能研究持续升温。

从长远来看,GenAI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会对教育系统运行的底层逻辑,如教育观、学习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带来颠覆性影响,全面革新教育业务流程,重塑数字时代教育新生态。我们需要清醒认识GenAI重塑教育的基本逻辑,那便是坚持人机协同思想,将GenAI功能优势与教育业务场景有机结合,最大化发挥其技术功效,实现教育全场景的智能化改造,进而驱动整个教育新生态的塑造。

总之,我们要理性看待、积极应对GenAI带给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我们既不能高估GenAI对教育发展的短期影响,也不能低估其对教育发展的长期革命性影响,唯有遵循技术赋能教育的基本逻辑,保持战略定力、主动作为,GenAI对教育的冲击波才能“软着陆”,GenAI赋能教育的美好愿景才能成真。


教学方式要实现“三个超越”


在线学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学生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杨现民:随着GenAI的崛起,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结合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类与机器的关系正在走向协同共生。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人”,其中的核心关系便是师生关系。进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正在从传统的二元关系(教师与学生)转向三元关系(教师、学生与智能机器)。这种关系转变也要求师生各自的角色实现同步转型。

GenAI作为“超级教师”,可以供给人类历史上的全部知识,满足所有学生一切的知识渴求,并且有能力帮助教师承担诸如批阅作业、学科知识辅导等辅助性教学工作。可以预测,智能时代的教师必将从繁重的知识传授工作中脱身,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育人活动中,其角色的转变体现为四个“更加关注”:一是更加关注与机器协同设计个性化教育方案,帮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二是更加关注情感沟通和引导,培养学生乐学、阳光、坚毅、钻研等内在品质;三是更加关注学科思维与方法训练,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四是更加关注教会学生与机器共处,成为人工智能时代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合格数字公民。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智能时代的学生该学什么、该如何学,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预见的,那便是智能时代的学生应该成为“三学”之人。一是自学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做机器智能支持下的主动学习者。二是探学者,具备探究发现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通过人机协同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解决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三是乐学者,能在数字与现实空间的交织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机器智能带给个体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数字红利。


在线学习

请您具体谈一谈,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应该教什么?如何教?



      杨现民:教育是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的伟大事业。在智能时代,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如何教学生”这一根本性问题。

站在未来看教育,我们急需培养一大批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据此我认为,教师应教会学生立足智能时代的三件“法宝”。一是学科知识的深度建构力,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拓展知识获取渠道,提升多维批判分析和深度思考能力。二是机器智能的高效驾驭力,能与智能机器共生共创,利用技术辅助学科知识学习与思维训练。三是解决复杂难题的创造力,能利用外部智能构建内外脑协同的智能体,应对社会快速迭代更新的挑战,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要实现以上目标,教学方式当然也必须做出转变,要坚持“开放、互联、智能、个性”的教学观,实现教学上的三个“超越”。一是超越课本局限,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创造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提供跨越历史、地域、种族、国家的海量优质数字学习资源。二是超越人的局限,利用机器智能开展全天候、全学科的教学业务,连接各种可用的师资资源,建设“人人皆可为师”的教师综合服务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与辅导服务。三是超越机器的局限,融合人类智慧开展创新有效的教学设计,避免机器对教学干扰,大力推广智能技术支持的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互动式、跨学科主题式等新型教学模式。


技术融入教育的过程就像“过山车”


在线学习

请您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趋势做一个预测。



      杨现民:预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科技革新的步伐实在太快。就目前来看,我认为GenAI进入教育领域大体呈现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是GenAI的教育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元,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需要指出的是,教学场景仍将是GenAI在教育中应用的重中之重。二是GenAI给教育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仍将频出,如隐私保护、数字鸿沟、偏好绑架等。三是GenAI的教育应用成熟度日趋增高。当成功的教育应用案例增多、实践经验的积累及扩大传播,GenAI的教育应用会逐渐走向成熟和高效,进而实现“技术消融”,最终形成GenAI与教育全过程、全链条、全场景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四是希望和失望会长期并存。技术融入教育的过程就像“过山车”,以往的技术迭代均带来了革新教育系统的希望,然而教育问题往往是顽固的,革新难度巨大,失望在所难免,GenAI也不例外。未来,GenAI也可能在人们希望与失望的交错轮回中持续演化,与教育系统共同进步,不断推动未来教育系统生态的创新和发展。

专题目录


观察

高等教育站在深度变革的前夜

专家观点

浙江大学教授吴飞: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复合型通才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杨现民 :GenAI或对教育系统运行的底层逻辑产生深刻影响

技术支撑

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典型案例

清华大学:以AI助教改变教与学

华东师范大学:以AI技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北京邮电大学:“码上”出发 用AI改变教学模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打造AI赋能督导新模式 启动教学质量提升新引擎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8月刊(总第106期)

往期干货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远程教育》,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