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印发
构建“一屏一区多廊”生态修复总体格局
近日,《邢台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提出到2035年,全市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逐步完善,生态修复工作机制顺畅运转,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生产方式广泛形成,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全面建成。
《规划》是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筑牢全市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定时期内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指导编制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依据,具有承接性、传导性。
《规划》以邢台市自然生态本底为基础,充分落实了省级生态修复规划、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同时结合我市自然生态特征、识别的主要生态问题,确定了生态修复目标,构建“一屏一区多廊”的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其中,“一屏”指邢台西部的太行山生态安全屏障;“一区”指冀南平原生态修复区;“多廊”指依托北沙河、午河、泜河、李阳河—马河、白马河、牛尾河、七里河、沙河、滏阳河、老漳河、西沙河、索泸河、老沙河—清凉江、大运河等重要河流及其沿线生态用地,形成多条重要生态廊道。同时,我市将以“一屏一区多廊”的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为基础,突出自然地理完整性和生态系统连通性特征,将市域国土空间划分为西部太行山山地生态涵养区、中部滏阳河流域河湖系统修复区、南部城镇生态品质重点提升区、东部黑龙港平原土地综合整治区4个生态修复分区。
《规划》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针对主要生态问题,明确生态修复重点任务。任务分别为开展自然生态系统治理,构筑太行山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构建生态廊道,维护生物多样性。
《规划》明确,以解决突出生态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生态修复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际需求,落实国家、省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任务,安排包括4个生态修复重点工程、1个生态廊道重点工程和1个生态修复支撑体系在内的“4+1+1”修复重点工程,分别是太行山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工程、滏阳河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水土综合治理工程、黑龙港地下水超采治理与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与蓝绿空间建设工程、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建设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在保障自然资源部门修复计划的同时,衔接了水务、林业、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近期远期生态保护修复计划,安排了31个储备项目,为项目立项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记者:籍明泉 通讯员: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