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17日,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山东济南盛大开幕。媒体的报道显示,本届博览会邀请1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全面展现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的非遗保护成果,最终共有497个非遗项目参与本届博览会及相关活动,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中国非遗博览会现场 图片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非遗文化之丰富、之独特,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济南泥塑兔子王的憨态可掬,到泰山皮影戏的灵动传神;从淄博琉璃的晶莹剔透,到潍坊核雕的精妙绝伦;从青岛核雕的鬼斧神工,再到东营布偶的温馨可爱,每一处非遗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它们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青岛核雕 图片来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非遗文化的优势,在于其广泛的覆盖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织造、医药、美食、服饰,还是技艺、表演,山东非遗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水浒拳作为武术类非遗,不仅传承了古代武术的精髓,还融入了水浒英雄的故事,使得这一技艺更具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而古筝弹奏、山东快书、京剧《武松打店》等表演艺术,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
山东快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非遗项目展现的是山东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正因为如此,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讳言,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非遗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一些传统技艺和习俗逐渐边缘化,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让非遗文化面临着被同化或过度商业化的风险。如何在保持非遗文化原汁原味的同时,促进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然而,保护不是庇护,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也意味着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留住民族记忆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可喜的是,山东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济南作为非遗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更是将“非遗名城”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通过举办各类非遗展览、演出、体验活动,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山东非遗文化的前途无疑是光明的。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山东非遗文化必将在新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的非遗项目,将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