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阳光-斯瓦尔巴群岛》

旅行   2024-08-01 20:00   肯尼亚  


戴老师(蛰伏的蛇)是野去的老朋友,也是资深生态摄影师,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跟随野去一起前往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南极、智利巴塔哥尼亚、墨西哥、肯尼亚、博茨瓦纳、巴西潘塔纳尔湿地、圣诞岛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进行拍摄。
2025年,野去有多条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摄影圆梦线路,欢迎点击以下文字链接,了解产品详情:
伦勃朗号再出发,扬帆北极不是梦!
原来北极探索也可以有如此的豪华享受!


斯瓦尔巴群岛独立于挪威,群岛的最高行政首脑是由挪威政府任命的斯瓦尔巴特群岛总督。是挪威的一个自治领地,位于北极圈内,由斯瓦尔巴岛、贝尔岛、霍尔斯特敦岛和其他一些小岛屿组成。这里的气候寒冷,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冬天,夏季则是日夜不分。





我们这次乘坐的Virgo 号破冰船建于 1976 年的瑞典,当时设计是浮标铺设船,一直服役到近年才所有权易手,成为了北 极地区的探索旅行商业用船,组织商业探索旅行航程或者专业摄影航程,每年夏天在北极斯瓦尔 巴群岛航行,冬季来到挪威北部峡湾航行。虽然船只外表看上去非常传统,但 2021 年进行了全 部翻新升级,以适应北极海冰地区的航行安全需要,包括搭载了最新的航海导航、通讯以及救援 设施和系统,船舷加固以达到强大的抗冰级别,如今船只运行状态良好,每一年都会通过专业海 事安全机构的检测。船体长度:41.8 米,宽度 10.2 米,吃水 4 米,船重 551 吨,有两艘橡皮艇,最大时速达到 11 节。船上有 7-8 名工作人员,加上两名探险队员/摄影顾问。船上有 9 间舒适的客舱,都有独立卫生间。公共区域有酒吧、餐厅、讲课室等空间,船上加班区 域面积很大,适合不同高度和角度的拍摄空间。 

来自挪威的两位资深极地野生动物摄影师组成探险团队和摄影向导,他们具 有丰富经验,对于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峡湾地貌、野生动物、海冰状况等信息了如指掌,同时 具有多年在极地拍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的实地拍摄经验,多次带领摄影师团队和爱好者在南北极拍摄创作。




本次航行的简图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东北部,欧洲第三大的冰盖Austfonna,这次运气非常好。有近一个小时的晴天,使船可以近距离的靠近冰墙,而且用无人机起飞拍摄到冰盖瀑布的壮观景象。








挪威斯瓦巴群岛将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该地区设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以保护珍稀物种、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这些保护区覆盖了陆地、海洋和冰川等各种生态环境,旨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到了北极圈里最主要的主角那就是北极熊了。整个斯瓦尔巴群岛大约生活着约3000头北极熊。但真正想见到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本次行程共计幸运地见到11只大小不一的北极熊。







北极熊(拉丁学名:Ursus maritimus)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



北极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之一,成年北极熊直立起来高达2.8米,肩高1.6米。雄性北极熊体重为300-800公斤,雌性为150-300公斤;在冬季来临前脂肪将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650公斤。熊掌可达25厘米宽,熊爪可超过10厘米,北极熊奔跑的时速可达40公里,还能在海里以时速10公里游97公里远。


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北极熊头部相对棕熊来较长而脸小,耳小而圆,颈细长,足宽大,肢掌多毛,皮肤呈黑色,可从北极熊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看出皮肤的原貌,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又是保暖的好方法。北极熊的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但在夏季由于氧化可能会变成淡黄色、褐色或灰色。




北极熊在熊科动物家族中属于正牌的食肉动物,98.5%的食物都是肉类。它们主要捕食海豹,特别是环斑海豹,以及髯海豹、鞍纹海豹、冠海豹。除此之外,它们也捕捉海象、白鲸、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有时也会打扫腐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在春末夏临之时,他们会到海边的地方来取冲上来海草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物质。



海象(学名:Odobenus rosmarus)顾名思义,即海中的大象,它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视力欠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与陆地上肥头大耳、长长的鼻子、四肢粗壮的大象不同的是,它的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鳍状,不能像大象那样步行于陆上,仅靠后鳍脚朝前弯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进,所以海象的学名,若用中文直译便是用牙一起步行者,而且其鼻子短短的,缺乏耳壳,看起来十分丑陋。



身体呈圆筒形,粗壮而肥胖,是海洋中除了鲸类以外最大的动物,雄兽体长3.3~4.5米,体重1200~3000千克,雌兽较小,体长一般为2.9~3.3米,体重600~900千克。头部扁平,吻端较钝,上唇的周围 长有一圈又长又硬的钢髯,约有400多根,其中有血管和神经通过,触觉十分灵敏。颈部有一对气囊,使头部能够经常露在水面以上进行以呼吸。眼睛很小。没有外耳壳。肉乎乎的四肢颇似鱼鳍,所以称为鳍脚。前肢较长,约占体长的四分之一,5趾分得很开,后肢能向前方折曲,可以在陆地或冰上爬行或支撑身体。尾巴很短,隐藏在臀部后面的皮肤中。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


海象有24枚或少于24枚牙齿,下门齿消失,前臼齿和臼齿的顶部平坦,适于敲开贝壳。最独特的是一对白色的上犬齿十分发达,终生都在不停地生长,其根部着生于上颔,尖部从两边的嘴角垂直伸出嘴外,形成獠牙,很像陆生动物大象的门齿,并因此而得名。雄兽的长牙可达75~96厘米,重量为4~4.5千克。雌兽的牙稍短而细,长度一般不到50厘米。獠牙可以用于自卫和争斗,在泥沙中掘取蚌蛤、虾蟹等食物,或在爬上冰块时支撑身体,所以又有"象牙拐杖"之称。在冰封的海下,獠牙还能用来凿开冰洞,以便呼吸。





北极狐也是本次行程的重点,在登陆到一个经常有北极狐出没的岛屿上在探险队员的带领下在北极狐经常出现的地方守候了一个多小时只见到上图中这么一只大约有一公里远的剪影版狐狸,在探险队员的坚持下我们又转战另一个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刚已进入该区域就发现二只狐狸宝宝。大家火速各自占领有利地形,稍等片刻,面前的乱石堆里到处堵在冒狐狸。初略统计了一下大概有4只成年狐狸和超过10只的狐狸宝宝。



北极狐(学名:Alopex lagopus),分布于北极地区。体长50-60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2.5-4千克。颜面窄,嘴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具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足底毛特别厚。单独或结群活动。




北极狐体长46-68厘米,尾长28-31厘米,肩高在25-30厘米,体重1.4-9千克。体型较小而肥胖,雄性略大。额面狭,吻部很尖,耳短而圆,颊后部生长毛,腿短,脚底部也密生长毛,适于在冰雪地上行走,尾毛蓬松,尖端白色,身体略小于赤狐。北极狐毛皮既长又软且厚,所以北极狐可忍受严寒。冬天全身毛色为纯雪白色,仅无毛的鼻尖和尾端黑色,自春天至夏天逐渐转变为青灰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尾长,尾毛特别蓬松,尾端白色。体略瘦小过赤狐。因为它的脚好似野兔脚,所以学名意思解作有野兔脚的狐狸之意。



北极狐分布于北冰洋的沿岸地带及一些岛屿上的苔原地带,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北极狐喜欢在丘陵地带筑巢,而北极狐的巢有几个出入口。当遇到暴风雪时,北极狐可以呆在窝里一连几天不出来。北极狐年年都为它的巢穴进行一些维修和扩展,以便能长期居住。夏天,当食物丰富时,北极狐会把部分食物储存在它的巢穴中。冬天,当巢穴中所储存的食物被消耗殆尽时,白狐会跟踪北极熊,拣食北极熊所吃剩的残羹剩饭。所以冬天里北极熊身后总会有2到3只白狐在悄悄地跟踪。但当北极熊非常饥饿时,它也会攻击北极狐。





北极海鹦(学名:Fratercula arctica)是海雀科的一种海鸟,体长26-38厘米,体重约490克。冠为黑色,脸颊灰色,腹部白色。喙大,为红黑色,腿为橙色,与其羽毛成为鲜明对比。冬天在海上蜕毛,失去一些鲜艳的脸部特征。成年雄性和雌性的外观很相似,除了雄性个头略大。幼鸟有类似羽毛,脸颊为灰色。生活在北方的群体通常比生活在南方的群体个头略大。普遍认为这是不同的亚种。







白翅斑海鸽,拉丁学名:Cepphus grylle。鸟纲鸥形目海雀科的中型海鸟,体羽多为黑色,翅膀为白色,体形与企鹅相似。栖息于北半球的冷水水域,可游荡至亚热带地区,是适应潜水生活的类群,象企鹅一样用翼划水,占据类似企鹅的生态地位,却没有丧失飞翔能力。白翅斑海鸽主要以高脂鱼类为食。



厚嘴崖海鸦(Common Murre,拉丁学名Uria aalge),海雀科的一种鸟类,又名海鸦,海鸽,是典型的海鸟。前趾间有蹼膜,后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体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以鱼类、甲壳动物和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在峡湾里的一处悬崖峭壁之上每年这个时候会聚集着六万只以上的厚嘴崖海鸦在此繁殖。悬崖上寸土寸金,只要能站脚的地方密密麻麻的的站满了鸟。而且这种鸟还有个习性,都是面壁而站。每季只下一枚蛋。蛋呈梨锥形。这样就不容易从崖上滚落。



欧绒鸭(学名:Somateria mollissima)鸭科中一种体大膘肥,绒乎乎的鸟类,春季,雄绒鸭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雌绒鸭身体的大部分则呈褐色。在所有的绒鸭当中,欧绒鸭是最大的,主要栖息于海上。欧绒鸭环极分布,生物学家们将其分成几个亚种,位于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东北部、加拿大西北部的属于太平洋绒鸭,可从其体大、喙的形状以及雄性喉部的“V”形标志三个特征与其他种类加以区分。




欧绒鸭身长50-170mm,翼展80-108mm,体重1200-2800g,寿命18年。欧绒鸭共有6个亚种,主要区别在于嘴的长度和颜色,雄体色型各异,头上均有独特的绿色色调。分布于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东北部、加拿大西北部的属于太平洋绒鸭,可从其体大、喙的形状以及雄性喉部的“V”形标志三个特征与其他种类加以区分。雄体的上体主要为白色,头顶、腹和尾黑色。体大而圆,喙有隆起。春季,雄绒鸭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雌雄外形不同,雌绒鸭身体的大部分则呈褐色雌鸭有些像麻鸭。幼年绒鸭雌雄差别不大。



王绒鸭(学名:Somateria spectabilis)体长53 -60厘米,翼展94厘米,体重1500-2010克。是鸭科中一种体大膘肥,绒乎乎的鸟类,这是北极的气候所使,该物种体圆羽毛丰满是为了适应北极的严寒。春季,雄绒鸭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雌绒鸭身体的大部分则呈褐色。杂食性,以水生动物:鱼、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也吃植物类。分布于北极海岸,除了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那里可能会有零星分布。


王绒鸭体长53 -60厘米,翼展94厘米,体重1500-2010克。雄鸭有一个很大的酷似婚礼用的帽子,从头顶到颈部罩住整个面颊,由浅灰色、蓝色、绿色和红色组成绚丽的面具和头盔,橙红色的嘴上有长方形覆头面板。身体后半部的三分之二是黑色,与翕、喉咙及胸部的白色形成明显的对比。背上的羽毛相当突出。雌鸭是一致棕褐色与棕色组成较深的斑纹,是下体的羽毛是棕色和白色相杂。



灰瓣蹼鹬(拉丁名:Phalaropus fulicarius)为瓣蹼鹬科瓣蹼鹬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加拿大。灰瓣蹼鹬夏羽颏、嘴基、额、头顶和后颈黑褐色。眼周和眼后头侧有一块略呈卵圆形的白斑。头的余部和整个下体栗红色。翕、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棕色和皮黄色羽缘。翅上覆羽灰色,大覆羽具白色尖端,在翅上形成白色带斑;飞羽石板灰色,具白色羽轴纹。尾灰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色,腰灰色,两侧缀有一些棕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雄鸟体形较小,头顶缀有皮黄色或皮黄白色条纹,显得羽色较淡。下体两侧和腹也微缀有白色。在中国主要为旅鸟。


北极燕鸥(学名:Sterna paradisaea)是属于燕鸥属的一种海鸟。体型中等,体长33-39厘米,翼展76-85厘米。其羽毛主要呈灰色与白色,喙和两脚呈红色,前额呈白色,头顶和颈背呈黑色,腮帮子呈白色。其灰色翅膀为305毫米,肩羽带棕色。上面的冀背呈灰色,带白色羽缘,颈部呈纯白色,其带灰色羽瓣的叉状尾部亦然。其后面的耳覆羽呈黑色。栖息于沼泽、海岸等地带。成群活动。以鱼、甲壳动物等为食。



北极燕鸥是体型中等的鸟类。体长36厘米,翼展76-85厘米,体重80-120克。特点是头顶有块“黑罩”,颈背和头顶呈黑色,其羽毛主要呈灰色与白色,前额呈白色,头顶和颈背呈黑色,脸颊呈白色,后面的耳覆羽呈黑色,颈部呈纯白色,肩羽带棕色,上体的背呈灰色,带白色羽缘,其带灰色羽瓣的叉状尾部亦然。翅膀呈淡灰色,在接近翅膀尖端的位置则淡至将近无色。尾巴呈白色,腹部则呈淡灰色。羽轴白色,内侧具宽阔的白缘;由外向内渐次变小。第1枚初级飞羽外侧黑色。次级飞羽灰色,内侧和羽端白色。虹膜黑色,鸟喙红色,脚红色。


侏海雀(学名:Alle alle,英文名:Little Auk)是鸟纲鸥形目海雀科侏海雀属的鸟类。它们的育雏季节同时也是北极狐储藏食物的黄金季节。



侏海雀,迁徙性海洋鸟类。侏海雀成百万只飞到岩石上产卵,它们的外形很像企鹅。和南极不同的是,陆地食肉动物可以到达北极,所以,侏海雀没有失去飞翔的本领。每年的夏季会迁徙到北极育雏,在大海雀灭绝以后成为北极最类似于南极企鹅的海鸟,由于北极仍然与外界相连,捕食动物动物仍然对它们,它们保有飞翔能力,同时也是潜水的能手,可以轻松地潜入海底50米深的水层。它们的育雏季节同时也是北极狐储藏食物的黄金季节。它们的毛黑白相间。


北极长尾贼鸥(学名:Stercorarius longicaudus)为鸥形目大贼鸥属下的一种游禽,有两个亚种。中型海鸟,体长50-58cm。翅窄长而尖,嘴较短粗,上嘴先端向下钩曲。中央一对尾羽特别长而尖。嘴黑色,脚灰色。体羽有暗色和淡色两种色型:暗色型通体黑褐色,数量稀少;淡色型上体灰褐色,额、头顶和枕较暗,为黑褐色,飞羽亦为黑褐色,与灰褐色的上体成强烈对比。下体白色,无胸带。




北极鸥(学名:Larus hyperboreus)大型海鸟,体长64~80厘米。嘴黄色,下嘴先端具红斑,脚粉红色,头、 颈和下体白色,背和翅上面灰白色,飞羽具宽阔的白色尖端,腰和尾亦为白色。成鸟夏羽头、颈、腰和尾白色、肩、背和翅上覆羽淡灰色,初级飞羽基部淡灰色,端部白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淡灰色,尖端白色;下体白色。冬羽头、颈具橙灰褐色纵纹,有时扩展至上胸。相似种灰翅鸥体型较小,上体较暗,幼鸟嘴黑色。而北极鸥上体和翅近白色,幼鸟嘴粉红色,仅嘴尖黑色。银鸥和灰背鸥体型亦小,体色更暗,野外不难辨别。






三趾鸥(学名:Rissa tridactyla),中型水鸟,体长38~47cm。夏羽头、颈和翕前部白色。背、翅上覆羽和腰灰色。肩灰色,羽缘和尖端白色。尾上覆羽和尾白色。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头顶和枕淡灰色,头顶有不明显的灰色纵纹。后颈和翕前部灰色,带有暗色羽尖。常成群活动。主要以小鱼为食。有时也吃甲壳类和软体动物。觅食主要在海面涡流中捕食。也可在飞翔中或是游泳觅食。营巢于海岸和海岛上。常成群在一起繁殖。繁殖群从几对到数百对,通常营巢于岛屿或岸边悬岩和岩石上。营巢位置较为固定,老鸟常常回到同一地方营巢。雌雄共同营巢。巢主要由枯草、枯枝构成,内垫有羽毛。




白颊黑雁(学名:Branta leucopsis)为鸭科黑雁属的鸟类。中等体型,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鸟,耐严寒,喜栖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飞行时有时呈斜线飞行,有时呈“V”字形,很不规则。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叶、茎等为食,也吃根和植物种子,冬季有时还吃麦苗等农作物的幼苗。迁徙时常集成大群,白天飞翔,傍晚降落到湖泊等水域休息和觅食,常常发出高叫声,极为嘈杂。



白鸥(学名:Pagophila eburnea),鸥形目鸥科鸟类。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腿及无斑环的细嘴绿黄色,白尾,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翼镜。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分布于北美地区、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




粉脚雁(学名:Anser brachyrhynchus)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


暴雪鹱(学名:Fulmarus glacialis)为鹱形目鹱科下的一种中型海鸟,有3个亚种。体长45-48cm,体重0.5kg-1kg。外形和体色很像鸥,头、颈和下体白色,眼前有一黑色斑点,背、翅和尾珠灰色或淡褐灰色,嘴短,灰绿色或黄色。暴雪鹱和鸥的区别在于它呈管状的鼻和由数枚角质片构成的嘴以及较鸥窄而长的翅。不过在野外只要看到它那强直的翅和在紧贴海面上空时而两翅迅速地鼓动,时而又长时间地在海面上空滑翔,就不难将它从鸥群中指认出来。



北极苔原(The Arctic tundra)是北冰洋海岸与泰加林之间广阔的冻土沼泽带,总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它最大特点是有一层很厚的永久性冻土,厚达488米,最厚可超过600米。所以北极苔原也可称为冻土带。北极苔原的大部分处于北极圈内,苔原气候属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夏季苔原地带水网交错,密布湖泊与沼泽,水面上水鸟嬉戏,土地上百花盛开,一片水乡泽国景观。这主要是由于气温低,水分蒸发慢。且地表以下几厘米就是永久冻土层,阻止了正常的渗漏排水。等到冬季,整个苔原都被冰雪覆盖,一片荒凉。



北极地衣 Arctic Lichen

无茎蝇子草 Moss Campion

山蓼 Mountain Sorrel

紫虎耳草 Purple Saxifrage

簇绒虎耳草 Tufted Saxifrage

北极苔原草 Arctic Wood-rush

浅瘭疽草 Pale Whitlow-gras

毛蒿 Woolly Lousewort

阔虎耳草 Polar Stoloniferous Saxifrage

硫磺色毛茛 Sulphur-coloured Buttercup

仙女木 Mountain Avens

北极棉 Arctic Cottongrass

四棱岩须 Arctic Bell Heather

斯瓦尔巴罂粟 Svalbard Poppy

斯瓦尔巴群岛看似冰天雪地,仔细观察处处生机勃勃。顽强的生命体在逆境中成长。 壮美的的峡湾;瑰丽的冰川;来自北极圈“光的问候”的极光 和午夜太阳 。



END

谢谢观赏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了解

野去自然旅行资讯
野去自然旅行是国内以高品质自然旅行为主题的在线旅游服务商,我们为您提供覆盖全世界七大洲近60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旅行目的地,超过300条精品自然旅行线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