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虚妄
思无邪
作品出处——王充说“《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关于这部书的写作宗旨,用王充自己的话说就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
文言文赏析——今论“疾虚妄,思无邪”,此六字者,意蕴深邃,发人深省。
“疾虚妄”者,乃对虚诞不实、荒诞无稽之事之深恶痛绝也。世之虚妄,或出于无知,或源于私利,或因心术不正。无知者,不明事理,信口雌黄,以讹传讹,遂成虚妄之说;私利者,为达己之私,歪曲事实,捏造谎言,惑众以谋其利;心术不正者,存心不良,恶意造谣,扰乱视听,坏世风于无形。
夫虚妄之害,不可不察。其一,惑人心智。使众人迷失于谬论之中,不能明辨是非,真假难分,从而迷失方向,误人前程。其二,乱社会秩序。虚妄之言传播,易引发恐慌、纷争,破坏社会之和谐安定。其三,阻真理之传播。虚妄充斥,真理之光则被遮蔽,进步之途受阻,文明之发展受滞。
故当以敏锐之目光,洞察虚妄之所在,以坚决之态度,疾虚妄之行。学者当严谨治学,求真务实,不为虚名浮利所诱,以真理为追求,不为虚妄之说所惑。为政者当公正严明,明察秋毫,杜绝虚妄之政论,以实政造福于民。民众当提高自身之素养,增强辨别之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共同抵制虚妄之风。
“思无邪”者,心无邪念,思想纯正也。人心如田,善念为苗,邪念为草。若心有邪念,则如田生杂草,荒芜正道。思无邪,方能心正行端,不为恶所诱,不为欲所驱。
古之仁人志士,皆以思无邪为修身之本。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其心无邪,故能安贫乐道;苏武牧羊北海,啮雪吞毡,持节不屈,其思无邪,故能坚守忠贞。思无邪者,能守道德之底线,遵伦理之规范,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时风所染。
于今之世,物欲横流,诱惑繁多。若不思无邪,则易陷入贪婪、嫉妒、嗔怒之泥潭,迷失自我。故吾辈当常省吾身,以正心术,去杂念,存正念。以善良、正直、诚信之念充盈于心,使心灵之田繁花似锦,绿草如茵。
“疾虚妄,思无邪”,二者相辅相成。疾虚妄,乃去外之邪祟;思无邪,乃守内之清明。唯有内外兼修,方能正道直行,不为邪风所侵,不为妄言所扰。
吾辈生于当世,当铭记此六字箴言,以其为镜,正言行,修品德。于学问,追求真理,摒弃虚妄;于为人,心怀坦荡,无邪念存。如此,则个人可得内心之宁静,社会可享和谐之福祉,国家可兴文明之风尚。愿吾等皆能以“疾虚妄,思无邪”自勉,行于光明正道,成就美好人生。
白话文解读———“思无邪”代表着心地纯正无杂念,思想率直而真切;“疾虚妄”意即憎恶虚假不实,反对虚妄之美。
这两句话特别适合中年人的身心修行,即不毛毛躁躁,沉稳老道,处世做事都务实。修身养性可以摈弃世俗枷锁,静心从而养寿延年。
现实生活中,中年人有两个容易犯的毛病。一是好打肿脸充胖子,好面子而却里子。中年人所谓的体面排场一个不少,这种肤浅点自我包装就是虚妄的一种,不务实,不考虑个人以及家庭实际经济条件。
二是思想邪恶,用所谓的险恶社交手段来应对社会现实,也是停留在愤青年龄的层次。须知高明的社交生活来自自己可贵的人品与言行。所以疾虚妄与思无邪,可以是看一个中年人是否成熟的标志。
一句话概括此副楹联作品
人到中年,修养身心,做到《疾虚妄,思无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