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乌兰县以西10公里处的东沙沟村,现有123户407人,耕地面积1569.52亩,退耕还林面积896.69亩,草地面积18218亩。是以粮食种植为主、牲畜养殖为辅的农业村,一直以来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村庄,脱贫攻坚时曾被确定为重点贫困村。近年来,东沙沟村党支部坚持强化理论武装、抓实“头雁”效应、做活产业文章,按照“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总体思路,以铁的决心和严实的作风铺就东沙沟村蝶变之路,一幅天蓝水清、村净景美、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东沙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统”的职能,紧抓党建立村这条主线,将组织建设工作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中,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每个星期,东沙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杰利用村民空闲时间,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习,内容以党的理论、党的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州全会精神等内容为主。旨在教育引导全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通过“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最新理论政策、典型经验,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储备,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上下苦功,不断增强村党总支服务基层群众、加强基层治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东沙沟村“两委”班子心系群众、尽职尽责,积极为村民谋发展、为群众谋福利,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头雁”效应,积极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要求,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工作模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的岗位我负责”“立足岗位作贡献”等活动20余次。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调解矛盾纠纷、设立日间照料中心等举措为村民解决就业、医疗、养老等“揪心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纾群众之所困,积极预防和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获得了村民的高度认可。近年来,东沙沟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干部坚持用“干”的真功夫、“清”的活思路、“严”的新气象,冲在前、勇担当、作表率。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储备后备干部6人,跟岗锻炼干部2人,筑牢党性根基、积蓄攻坚动能,促进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双循环”。“哇,地里的庄稼长得真好呀!”外出务工返乡的东沙沟村村民文秀芳被一望无际的麦田所吸引。“这几年外出打工,土地都被合作社承包了,他们引进了现代化的农业管理理念和技术,将散乱的地块整合起来,这种种植模式粮食产量不仅高,还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虽然每年回家的次数很少,但每次回家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村里的巨大变化!”文秀芳感叹道。近年来,东沙沟村党支部锚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主方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大田托管”新路径。通过将土地“化零为整、集体托管、规模经营”的方式,形成“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营+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专业合作社管理+企业销售”的土地托管模式。整体托管全村123户1559亩承包地,村集体年收入达200万元以上,实现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了农业增产、集体增盈、农民增收仅用不到2年时间,完成了从“空壳村”向“实心村”的蜕变。“农村发展产业道路有千条万条,关键要找准本村适合哪条。看着昔日的‘穷沙沟’已成功蹚出了产业‘致富路’,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正昂首阔步前行!”东沙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呈果由衷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