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老”的身后事,有着落了

政务   2024-11-02 10:03   北京  


图为法官张冬梅(右一)正在居委会走访。

秋意正浓,金色的梧桐叶被凉风吹落。在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某小区党群服务站的小小办公间里,两位身着灰色制服的法院干警正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交谈。


“在你们这儿,哪些老人会被纳入到居委会的特别关注范围?”


“一种是没有直系亲属的独居老人;另外,对于有子女配偶但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我们也会关照……”


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张冬梅陷入沉思。


张冬梅——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正在审理一起涉“孤老”的法定继承纠纷案。这起案件中,自称“干女儿”的沈女士起诉被继承人许阿婆夫侄徐先生,要求确认许阿婆去世后遗留的房产归自己所有。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许阿婆的情况,张冬梅与法官助理于杰来到许阿婆生前居住小区的居委会走访调查。


“听说她有个弟弟,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见过……”楼组长表示。


离开居委会,二人又马不停蹄赶往派出所。最终确认,许阿婆确实有一位几十年前就离开内地的弟弟许老先生。


不久后,案子开庭了。经审理,法院认为沈女士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她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最终判决许阿婆名下房产归对其扶养较多的徐先生,徐先生支付部分分割款给许老先生,因其失联,款项由遗产管理人徐汇区民政局代管。


该案并非个例。从民政部门掌握的数据来看,仅徐汇区就有3000多名“孤老”,这些老人去世后遗产由谁来继承、管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孤老”离世后,没有继承人或继承人放弃继承的,由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遗产经法定程序被认定为无主财产后,收归国有。然而实践中,民政部门在遗产查明、遗产保护及遗产分割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今年8月底,徐汇区法院与徐汇区民政局、司法局举行《关于无人继承的遗产协同管理工作机制(试行)》签约会,为各方在涉及遗产管理的指定管理人、法律援助、遗产保管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联动方案。


借助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平台,徐汇区法院牵头研发应用场景,进行数据分析后将“财产认定无主并收归国有”司法数据推送至民政部门,提醒其及时推进无主财产后续处置衔接。


转眼,重阳节已过,案件也“尘埃落定”。张冬梅翻看卷宗,回想起在社区走访的一幕幕,她感慨道:“‘孤老’离世后,遗产除了向对其照顾较多者酌分以鼓励全社会敬老爱老之外,剩余财产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也使‘孤老’的身后事有了着落——‘化作春泥更护花’。”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张巧雨 | 通讯员:张硕洋 | 摄影:蒋崐
责任编辑:万紫千 | 联系电话:(010)67550939 | 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平钰骁


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法院重要司法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