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
国家宪法日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2014年11月1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决定,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宪法作为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对于维护国家的法制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简单的宪法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介绍十条简单的宪法小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宪法。
01
第一条:宪法的定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规范。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划分、公民权利,以及国家的宗教政策、教育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内容。
02
第二条:宪法的修正程序
宪法的修正是一个相对严肃的过程,需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和表决。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正必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同意。
03
第三条: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这些权利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益,国家和社会应当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04
第四条:宪法的权威性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其他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都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违反宪法,否则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5
第五条:宪法的普遍适用性
宪法适用于全国范围,不分地域、民族、职业等。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应当遵守宪法的规定。
06
第六条:宪法的保护机制
宪法保护机制包括宪法监督和宪法解释两个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监督,并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
07
第七条: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宪法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宪法是法律的根基,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法律要统一于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和完整性。
08
第八条:宪法的正当性
宪法只有通过公正、公开的程序,经全体公民的投票通过,才具有正当性。这是保证宪法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基本要求。
09
第九条:宪法的救济机制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任何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公民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寻求救济。这是宪法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10
第十条:宪法的时效性
宪法的时效性表明宪法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文件,一般不会频繁修订。宪法的修订一般需要长时间酝酿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以确保修订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关于宪法的10条简单知识,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宪法对于国家和公民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做到自觉遵守宪法,尊重宪法,以建设法治社会为目标,促进国家的持续发展和公民的幸福生活。
来源:纪检监察室
编辑:张辰
编审:徐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