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中华民族永远是团结一心。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面对挑战,无不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这是中国速度。地震后仅10分钟,救援飞机便出现在天空;不到30分钟,救援搜救工作已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全面展开;不少震区受灾群众当晚就吃上了热饭、住进了帐篷;一周时间里,帐篷医疗点、图书馆、心理辅导室陆续开设……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高效与果敢。
这是民族温度。回族大哥的拉面、湖南大叔的湘菜、新疆小伙的手抓饭在震区飘香,这些食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深情厚谊,在寒冷中传递了一份份温暖与力量,凝聚起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是群众态度。13岁的旦增普赤与武警战士姐姐的约定,“长大了我也要当兵”。这不仅是一个孩子对驰援官兵的崇拜,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来自安徽的新婚夫妇在度蜜月时果断加入抗震救灾队伍,展现了华夏儿女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这是社会厚度。截至1月15日18时,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共计16.37亿元。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这份厚度让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更加厚重和有底气。
这是精神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李强总理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飞赴西藏指导,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第一时间赶赴定日。从北京到拉萨,从政府到军队,从社会各界到普通群众,救援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这种高度不仅体现在救援行动的层次和水平上,更体现在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精神高度和道德高度上。
在这场抗震救灾工作中,汉族、藏族、回族、白族、哈尼族、彝族等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共同奋战在救灾一线;各地救援队伍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尽快到达灾区,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希望。这些场景,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坚定信念和团结精神。
何以凝聚如此强大的力量?是那份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民族团结精神。
何以保持这份坚定的信念?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同和高度自觉。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我们目睹了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见证了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共同奋战的壮丽画面,更深刻感受到了守望相助、心心相连的温暖力量。
这,是一幅真实的画卷,一幅生动的实践——中华民族一家亲。
关注“昂仁融媒”“视听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