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暗藏的秘密 关键就这几点

文化   2025-01-30 08:12   山东  

正月初三被称为“小年朝”,也为“猪日”、“谷子生日”,与女娲造万物的传说相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传统文化是理、象、数的结合体,这种思想常常隐藏在我们的风俗中。如正月初一如同太极,代表一年的开始,初二是阴阳的交合,回娘家成为主题曲。那么,初三到来,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梳理一下:

一、初三的内涵

初三的“3”为阳数,代表生发之力,在周易中,数字有特殊寓意。“三”是一个重要的数字,有“三生万物”之意。

《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两仪”指的是阴阳,从“两仪”到“四象”,然后,阴阳的三次裂变(2的3次方),形成“八卦”。

数字“三”是“3”与“8”的结合,具有生发与收敛的双重作用,起到了关键的生发作用,象征着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初三这一天的诸多习俗,蕴含着借助“三”的生发之意,期望新的一年万物生长、财源广进。同时,又要含蓄内敛,减少冲突,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顺天应人,及时调整

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三是一个可以放慢节奏、好好休息的日子,为迎接新一年的工作与生活养精蓄锐。俗话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这句俗语生动地体现了这一天的轻松氛围。

经过前两天的忙碌拜年和走亲访友,初三选择休息,不仅符合“动静有时”的生活哲学,还能为后续的活动以及新一年的生活储备充沛的能量。

尽管初三不外出拜年,但一家人会选择在家中团聚,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这一天,人们常常会吃合子,这种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对家庭美满、财富积累的期望,深刻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和睦与亲情的传统价值观。

三、涵养内气,化解矛盾

正月初三正处于春节这个阳气渐盛的时间段,木气升腾,所以今日有“赤狗日”的说法,不外出拜年,避免与人冲突,可视为一种保持阴阳和谐的做法。

冲突会打破和谐,引发“火气”,与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和谐理念相悖。而给老鼠留食物,也是在人与动物之间寻求一种和谐平衡,体现了万物共生的思想。

这种思想是传统文化中“一体之仁”的体现,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共生关系,认为万物皆有其固有特性,应相互尊重、和谐共存。在自我的不断发展中,要给他人留下生存的空间。

小结:正月初三的习俗和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理、象、数的高度统一,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家庭和社会和谐的追求。通过这些习俗,我们可以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调整自己,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东方易象
朱东方老师与大家交流传统文化周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