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立冬”仪式感:贺冬酿酒吃饺团,冬闲时节不得闲

体娱   2024-11-07 00:08   广东  

立冬

Beginning of Winter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立冬时,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

立冬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立冬时节,秋尽冬来,万木凋零,蛰虫伏藏。此时正值秋冬交替之际,既有秋的黄花、红叶,又有冬的寒冷。

在古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个重要的节日,也是农历十月的大节。


01.

迎冬 贺冬


天子出郊行迎冬之礼回来后,还要赐群臣冬衣,褒奖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慰问抚恤其亲属和孤寡之人,以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贼寇的侵袭与掠夺。

天子有迎冬之礼,百姓有贺冬之俗,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

忙碌一年的人们,迎来了冬闲,要在立冬这天,以新收获的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虔诚和孝敬,以求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平安,祈求上天赐来岁再是丰年。

作为一家之主,也要犒赏全家人一年来的辛苦劳动,人们更换新衣,往来庆贺,一如年节。

白居易有“迎冬兼送老,只仰酒盈尊”的诗句;范成大亦有“衔杯乐圣千秋节,击鼓迎冬大有年”的咏唱。

早在汉代就有贺冬习俗,亦称“拜冬”。

在宋代,每逢此日,人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往来行走庆贺,就像春节一般。

据清代文人顾禄的《清嘉录》记载,到了清代,立冬之日,士大夫在家拜贺年长辈尊者,还互相出去拜谒。男女老少都要更换新衣,相互作揖行礼,谓之“拜冬。”


02.

北饺 南团


立冬节气之后,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食补能被充分吸收,发挥出更好的进补效果,所以要吃些牛、羊肉等热量较高的食品和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北方有谚语云:“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据说此习俗与“医圣”张仲景施舍“祛寒娇耳汤”有关。

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正值寒风呼啸的冬季,乡亲们的耳朵都生了冻疮,求医者络绎不绝。张仲景吩咐弟弟在院中搭起棚子,在棚中盘一大锅,把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一并放在锅中熬煮,再把用面皮和羊肉包成的“娇耳”(即水饺)放到锅中煮熟。每个生疮者可领一碗药汤和两个“娇耳”。张仲景将之称为“祛寒娇耳汤”。

病人吃了祛寒娇耳汤之后,只觉得浑身渐渐暖和起来,两耳也发热,冻疮很快就好了。立冬吃饺子这一习俗便在我国北方流行起来。

在长江流域一带还有立冬吃团子、麻子果、赤豆糯米饭、咸肉菜饭、膏滋等习俗。

江南地区立冬则吃生葱,以抵抗南方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有“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的谚语,这是因为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


03.

酿酒 祈福


《诗经》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是说,十月收割了稻谷,用此在立冬酿酒,到春天才能饮用,用春酒来求长寿。陆游也有“十月可酿酒,六月可作酱”的诗句。

典籍上记载,立冬,十月节。此时,江南人用新收割的稻谷开始酿酒,这就是江浙一带世代相传的“冬酿酒”习俗。

用五谷杂粮发酵酿出的酒,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绵甜甘爽。

顾禄的《清嘉录》中记叙了“冬酿酒”的习俗:

立冬过后,乡村田园人家会用草药酿酒,称为“冬酿酒”,有秋露白、杜茅柴、靠璧清、竹叶青等名字。农历十月酿的酒,则称为“十月白”。用白面造曲,用泉水浸白米酿造的酒,称为“三白酒”。

酿造而未勾兑,直接用来饮用的,称为“生甘酒”。他还引用清代苏州文人蔡云的《吴歙百绝》中的一首诗:“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有爱团脐只爱尖。”
 
在深秋初冬季节,朋友相聚,饮酒暖身,海阔天空,别有一番情趣。唐代杜牧在《初冬夜饮》一诗中写道:“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无法施展自己才华的惆怅苦闷之情。

立冬之夜,唐朝大诗人李白坐在小炉前,温一壶美酒,自斟自饮,案上的笔墨都冻凉了而懒于写新诗,醉看点点墨花,好似那一地的雪花竟是月光一般。李白写下了《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笔墨之下透露出诗人的思乡恋乡之情。



04.

冬闲 冬忙


立冬,预示着冬天的开始,人们进入了冬闲季节。

明末清初诗人尤侗《喜迁莺·立冬》说“闭户先生,拥书枯坐,只好敲冰煮茗。”

然而立冬前后,江南地区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移栽油菜,华南地区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

即使在北方,人们变“冬闲”为“冬忙”,农事活动也是搞得热火朝天,处处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如陆游诗云:“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祝君冬日安暖!

经典流行金曲
让经典继续流行,让流行成为经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