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用益观察”一键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2023年6月起,信托行业遵循新的分类标准开始展业。业内因此将2024年称作是信托业在“三分类”新规下再出发的元年。回顾这一年,信托行业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业务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同时,信托行业也经历着转型带来的阵痛。如何看待信托行业这一年的变化?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本报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
记者:过去一年,信托行业的发展环境如何?
邢成:从外部环境看,可以用“五新”来概括,即“新分类格局”“新监管体制”“新评级标准”“新盈利模式”和“新市场环境”。在行业变革的推动下,信托行业逐步调整定位,努力走出阵痛,由转型探索期走向转型发展期。信托公司继续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禀赋,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推动服务生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服务能力,以期尽快实现盈利模式转变,打造新的盈利支撑体系。
记者:信托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邢成: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信托行业可以说是实现了转型破局。信托资产规模在连续9个季度实现正增长的同时,行业业务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固有资产投资上看,为聚焦主业发展,补充转型关键期资金流,年内有多家信托公司继续挂牌出售所持公募基金、券商等子公司股权。信托公司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瘦身增肌”,可以更好回归主业,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另外,历经近6年的风险管控,行业风险底数日益清晰,行业风险基本出清,前期面临高风险的信托公司多已在重整、接管甚至破产清算中完成了存量风险清理,部分风险信托公司恢复展业;对前期违规资金池及通道业务等的压降和清退已接近尾声;对正常经营机构和正常业务而言,“打破刚兑”也已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基本共识。同时,业务分类改革和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也为防范行业风险再次积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均表明,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信托行业正主动顺应净值化、标准化、回归本源的监管导向,通过聚焦主责主业,增加流动性和灵活性更高的金融资产投资,逐步摆脱传统非标债权业务依赖,积极向标品、普惠等监管鼓励的业务转型,且成效明显。
记者:从合规发展来看,有哪些举措对信托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邢成:一方面,2024年,监管评级结果下发至各信托公司。根据分级分类监管要求,按1至6级对不同信托公司的展业范围、拓展领域以及创新资质等进行差异化管理,部分创新业务仅允许评级较高的信托公司开展。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年内多次开展线上线下监管指导,通过推动信托公司非标业务组合投资、明确平台业务展业标准、规范理财子公司业务合作,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以及央企“退金”等举措,进一步指导信托公司业务的规范开展和转型,推动信托公司真正回归本源,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2024年,信托公司在业务创新上积极探索,您认为在哪些方面进展明显?还有哪些领域尚需努力?
邢成:总体来看,资产服务信托表现突出,不仅规模增长,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展。除传统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外,家庭信托、薪酬福利信托、破产重整信托、养老服务信托、预付费服务信托、知识产权服务信托、担保品服务信托、数据信托等转型新领域均实现突破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行业已有40余家信托公司累计开展了5366笔家庭信托,总规模达108亿元,其中,仅2024年前三季度便成立3293笔,规模70.64亿元,占比达70%左右;多家信托公司开展了知识产权服务信托、担保品服务信托、数据信托、养老服务信托,支持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发展,围绕养老第三支柱,助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慈善信托也在新慈善法实施后迎来了“匝道提速”,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已备案慈善信托数量达2055单,业务规模近80亿元。未来,随着财产登记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然而,喜忧参半的是,虽然在监管支持和信托公司的努力下,信托行业业务转型进入发展快车道,但盈利模式转型进度依旧迟缓,主要盈利重任仍由资产管理信托承担,而包括家族、家庭信托在内的资产服务信托和慈善信托目前仍多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甚至为了抢占市场,部分公司一度进行了恶性价格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行业整体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经营业绩差强人意。未来,如何在业务模式转变取得进展的同时,加快推动向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转变,以支撑信托公司健康高质量发展,仍是行业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记者:您对信托公司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邢成:叠加前期资管新规、“三分类”新规以及分级分类监管政策,行业顶层设计将进一步完善,信托本源业务也将在更加精细化、分类化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找到更为清晰的发展路径,推动信托功能全面发挥。
一是展业模式差异化。新的市场环境下,以信托业务三大类、25小类为发展方向,不同资质、不同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将在产业、股东、人才、客户资源以及市场渠道等禀赋差异化和监管要求差异化下,进入不同的发展轨道。通过在25小类中选取“N”类业务,打造专业服务领域,以特色化定位开展异质性竞争。例如,部分实体经济产业背景深厚的机构,可通过探索“信托+产业”模式,以融促产,推动产业更好发展;具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背景的信托公司,则可以通过同业协同、融融结合模式,为投资人提供更加综合全面的金融服务;保险背景的信托公司可以在养老服务信托等领域发力。
二是产品定位精品化。相较低价、同质的产品货架,树立行业产品品牌,通过优质服务或增值服务,打造出某类产品或服务的“精品店”,将成为下一步信托公司经营发展的共识。例如,在资产证券化信托领域,除基本的特殊目的载体受托服务外,可以考虑能否提供Pre-ABS、投资、承销、顾问等多元化服务,实现“服务+投资”联动;在破产重整领域,除架构功能外,思考能否通过整合资源为重整企业提供共益债投资、并购重组等服务,加速企业纾困;在养老服务信托领域,探索能否提供养老消费、养老产业投资等增值服务;在标品债券、股票投资、股权投资领域,力争让业绩走势进入行业前列等,这些都将是未来投资人筛选优质信托产品的重要标准。
三是能力打造专业化。一方面,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引进培养专业人才,补充行业相关领域专业基础深厚、专业功底精深、专业能力高超、专业经验丰富的专家人才,培育“术业有专攻”的业务团队,以人才的专业化带动业务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是未来信托在资管行业立足的关键。目前,除少数信托公司科技化进展较快外,多数信托公司受制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基础仍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匹配“三分类”新规下信托业务向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效率化转型的需求。后续,行业应继续加大信息科技领域的投入,重点围绕资产管理价值链推动投研平台化,以客户为中心推动财富管理数字化,针对资产服务信托提升运营智能化等领域,全面提升信托科技赋能能力,打造信托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四是业务功能复合化。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单一金融功能已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传承等需求。未来,信托业应主动发挥财产独立的制度优势和灵活的跨市场资源配置优势,以资产管理信托和资产服务信托并重发展为策略方针,构建“资产管理+资产服务”双轮驱动增长引擎。通过集成财富管理的制度功能和资产管理的金融功能,实现信托“1+1>2”的差异化服务。例如,依托资产管理信托长期培育的投融资和资产配置等金融功能,通过开展养老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预付费服务信托、家族/家庭信托以及公益/慈善信托等服务信托,整合资源,将信托触角进一步延伸至传统领域之外的第三养老支柱、风险资产处置、社会治理、民事服务和第三次分配等功能领域,以复合化功能满足委托人多元化信托目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 融 时 报
用益业务热线:4006-930-888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观察》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电话:0791-86217869
敬请关注用益其它微信公众号
用益投资(ID:usefinance):提供信托/资管理财产品
用益研究(ID:trustforward):掌握信托/资管发展前沿
用益财视(ID:useviews),提供有深度的金融市场点评及财经要闻
合作交流
投稿:yanglee46@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