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系统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24年11月29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和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承办的“2024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通过开展研讨交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人民日报社总编辑陈建文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相关负责同志作主旨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有关地方和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牢牢把握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也离不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与会同志认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坚持“两个结合”,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亮丽篇章。与会同志认为,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系统性重塑,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全面压紧压实,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持续深化,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与会同志认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导,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融会贯通、一体推进。要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认识清,把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判断准,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际问题了解透,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
二、牢牢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新征程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总结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遵循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提升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压实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与会同志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全面领导的优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充分发挥,保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改革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改革的向导。找准问题,就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与会同志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破除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深层次难题以及制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紧围绕影响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的突出问题设置改革议题,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改革动力。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与会同志认为,必须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新期待,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改善和根本好转,让美丽中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找准改革重点。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与会同志认为,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制度执行和刚性约束,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更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更加有效的治理效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要把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作为重要前提,确保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坚持系统观念,用好改革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与会同志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系统集成,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同向发力、协同高效。
三、牢牢把握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会同志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个进程。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建立一整套综合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一体化全方位体制机制。
加快建立完善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与会同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大科学论断,为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要加快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使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推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与会同志提出,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折不扣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等;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等;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税制,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等。
以全球视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会同志认为,我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我国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保障。要探索形成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的体制机制,开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善于将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成熟经验推广到世界范围,促进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际社会更好地读懂中国、理解中国。
来源:求是网
编辑:刘书宇
校对:赵赟
审核:王卫东
微信号|xzgdgfgzh
官方网站|gdj.xizang.gov.cn
扫码关注 西藏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