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奶奶家在一个四线小县城,她和老伴都是小学老师,生有一个儿子。
儿子在广州读完大学后,选择留在广州发展,并和他的一个女同学结了婚。
儿子结婚时,刘奶奶和老伴倾尽所有,才凑足钱给儿子在广州买了婚房,办了婚礼。
儿子结婚的第3年,刘奶奶退休,不幸的是,退休后的第 2年,老伴就因病离世。
而这时儿媳已即将要生孩子,儿媳是独生女,她的父亲身体不好,需要她的母亲长期在身边照顾,没法来广州照顾女儿。
孤独失落的刘奶奶,带着悲痛收拾行李,搬到广州儿子的家,一边调整心情,一边照顾儿媳和孙子。
刘奶奶知道儿子儿媳要供房,经济压力很大,为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
她包揽了儿子家的所有家务,洗衣、做饭、带孙等,可谓是任劳任怨,想要避免婆媳矛盾。
可尽管如此,婆媳矛盾却依然存在。儿媳看不见刘奶奶的付出,反而还经常挑刺。
要么嫌她买的菜品质不好,要么说她饭菜做得不好吃,说她没带好孙子。
刘奶奶为了家庭和睦,不愿一个家总吵吵闹闹,也没敢吱声。
偶尔跟儿子抱怨一下,儿子也只是让她不要太计较。
这些也就算了,让刘奶奶气愤的,是儿媳为了满足她父亲的心愿,决定要生个二胎,随娘家的姓。
此时,刘奶奶已经65岁,身体也在走下坡路,好不容易将孙子带到上小学,以为终于可以轻松一些了,没想到又要带二胎。
刘奶奶说:“你们要生二胎,我是坚决反对的,如果你们非要生,我不会再帮你们带”。
儿媳恼羞成怒地道:“你不帮我带,我们就不给你养老”。儿子也附和着儿媳。
刘奶奶很失望,在房间里默默流泪,她决定自己存钱养老。
隔天一早,她就收拾东西,回了老家。
刘奶奶回到老家后,闲时和其他街坊聊天、晒太阳。每到放学时间,她就用手推车,推一些学生用品、玩具之类的,到学校门口卖。
一个月也能赚个2000多,加上自己有4000多的退休金,一个月有近7000的收入,生活过得倒也悠然自在。
一年后,儿媳生下二胎,儿子多次打来电话,让她帮忙带孩子,都被她狠心拒绝了。
转眼7年过去了,刘奶奶已72岁,这7年里,儿子回来过几次,每次都和她吵架。
刘奶奶更加坚定了,靠儿子养老是不可能的。
于是,她开始一有空就去周边的养老院,咨询和观察,为将来的养老做准备。
刘奶奶75岁时,感觉自己身体大不如前,便把房子卖了40万,选了一间自己喜欢的养老院,住了进去。
住进养老前,她打电话给儿子,让他过来办理养老院的签字手续。
儿子是百般劝阻,让她跟自己回家养老,可刘奶奶决心已定,说道:“我有90万,不用你养老。”
刘奶奶住进了养老院,不久后她就发现,她以为自己准备充分,没想到自己还是大意了。
她以为存够钱,就能安心养老,但她忽略了一点,养老院里没有家庭的天伦之乐,还得隔三岔五地面对生死。
养老院里,隔几天就会有老人离世,她刚和他们聊熟悉,他们就走了,这对她打击很大,让她渐渐觉得生无可恋。
还有养老院里,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就像孤儿一样没有依靠。
不管谁家的孩子来了,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没有亲人,过世时都没有人来看一眼。有时还会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让她觉得世态炎凉。
刘奶奶虽然有儿子,但儿子一次都没来看过她,电话也没有,眼见别的老人,有子女孙辈前来探视,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此,刘奶奶感觉住在这个半封闭的院区里,好像和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联系,天天看着有人进来,有人逝去,过得很是煎熬。
直到有一天,她生病了,儿子儿媳带着两个孙子来看她,并再次提出,要接她回去养老。
这次刘奶奶答应了,回到儿子的家,她感叹道:“还是在家养老好啊,钱虽然能给人物质上的保障,但只有人心,才能给人精神上的温暖。
只有家人,才能给人以家的温馨与欢乐”。
@我是木子言 :是人,都会老。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老有所依。所以,就有了养儿防老。
有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还有一句话说:最靠得住的是钱,最靠不住的是人心。
再还有一句话说:养老有三宝,老伴、老窝、老本。
有些老人,比如刘奶奶,想过得轻松自在些,便放弃养儿防老,选择了存钱养老。
其实,无论是养儿防老,还是存钱养老,都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了,很多问题就不存在了,老年生活也就可以过得体面自在了,这是比钱更重要的。
每个老人体面的活法,是住在自己的家,家庭和睦,身边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
愿你我都能自在地活着,健康体面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