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立冬
立冬来临天渐冷
北风潜入悄无声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
立冬时节
立冬通常是一年之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节。若是有雪落下大地便卸了妆再也不见吐艳的花、滴翠的叶、溢香的果。而在南方地区虽难以欣赏一回雪花飞舞的演出,但仍可期待一次天气和暖的小阳春。
此时地表的热量还未散尽,气温下降但不会太冷,桃李等植物误以为春天到来二度开花,加上颜色正浓的枫叶、菊花,正可谓“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养生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不仅是古代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候,也是寒风乍起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寓意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看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意味着冬季开始后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早卧晚起,养阴培元
对于古人而言,冬季的到来意味着农事逐渐减少。入冬后,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潜藏,阴气渐盛,这个时候养生要顺应自然,起居作息应注意保养内在之阴气,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可在中午补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养精蓄锐。另外,立冬时节应该早卧晚起,建议每晚最迟不超过11点入睡。
●养肾防寒
冬季养生重点素有“养肾防寒”的说法。尽管目前气温不算低,但立冬过后气温是日渐降低,表现为阴盛阳衰,日渐增加的寒气容易损伤人体阳气。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因此,此时可以适当进食补肾食品,如芝麻、山药、核桃、栗子、黑豆等,以帮助机体抵御寒冷。
●平补甘润,秋冬养阴
初冬不宜马上食用温热大补的食物,应待到三九寒冬时才可适当食用温热之品。建议初冬时进步还是吃些平补甘润的食物。进补也要因人而异,男女老幼的体质虚实寒热各有不同,如果盲目进补,反为不利。冬季进补应根据个人体质、胃肠功能等个体差异而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气候变化循序渐进地清补、平补、温补,切忌胡乱进补、长期大补、偏食偏补。
立冬后进补要遵循四时养生的“秋冬养阴”。初冬仍受深秋“尾巴”的影响,仍然会有“干”的症状,“燥则润之”,润燥应以生津、润燥、养肺为主。可以食用太子参、玉竹、枸杞子、百合、无花果、雪梨、银耳、木瓜等滋润养阴的食物。调养脾胃也很重要,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冬季能不能有效进补,关键在于脾胃受不受补。因此,冬季进补养生要从养脾胃开始,进补方式建议适当进行平补,兼顾养阴润燥、补脾健胃。可以适当食用山药、芡实、栗子等补益脾胃的食物。《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可以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声明:部分图片文字素材来源网络,旨在交流学习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