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需要什么?这40种精湛思维,受用终生!

百科   2024-11-01 23:48   江西  

企业的安全在于管理,管理的核心是方法,而方法的灵魂是思维。

今天,向大家推荐
40种安全管理思维
助力大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干货内容值得一看!


01

安全“系统思维”
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安全可关联出所有的因素;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要考虑人机环管等;安全要靠大家,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需要向各个子系统借力和需要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安全需要考虑全生命周期,安全需要连续性;等等。需指出的是,安全“系统思维”也有弊处,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工作很难操作,很难找到抓手,很难找到切入点等。

02
安全“+思维”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加上安全问题一同考虑;安全贯穿于每一件事和物,无论做工程、设计、教育、管理等事情都需要“+安全”;不论什么岗位什么工作,在行动上都要加安全;等等。需指出的是,万事万物考虑安全没什么不好,但“+安全”有时会抑制人的冒险精神,容易患得患失,在特殊情况下影响快速决策。

03
安全“?思维”
一种找安全问题、探究安全的方法,不论发生事故的事前、事中、事后,都要问个为什么,都要问个原因等,即“安全管理失败(包括事故)总是有原因的”。通过问问题,才容易发现不安全问题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04
安全“正思维”
管安全还要从大量正面的和正常的安全现象中学习安全经验,如学习同类企业的安全工作先进经验等;一个系统之所以能够长期安全运行,其中是有很多安全规律和原因的;通过探索系统的安全规律和原因,有利于主动开展安全工作,保证系统安全,同时起到安全促进作用和提升安全感;等等。

05
安全“逆思维”

一种安全工作方式。“安全”的反义词是“危险”、“伤害”或“不安全”,安全逆思维可让安全管理工作者主动寻找系统的薄弱环节或可能发生事故的漏洞等,也引导人们积极的借鉴同类事故的经验教训,这样更加有利于找到安全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等。

06
安全“忧思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预防为主的方略。任何一个人造系统随着时间的延续,若没有及时维护和保养,最终是要发生故障或是失效的。有了“安全忧思维”,才能持之以恒地及时做好系统运行的安全维修工作,才不至于松懈和失去警惕。

07
安全“降容思维”
把复杂问题分解的思维方式,把复杂大系统进行分割的思想,把高风险分解成多个小风险等。例如,把危险化学品分开存储,把高能量系统分解成多个低能量子系统,把一个大的危险区分割成多个小的危险区,把大量资金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箩筐里等。

08
安全“降变思维”
尽量使系统保持稳定和少变化。事故灾难都是在变化中发生,事故灾难发生过程都是变的表现,不变就不会发生事故。因此,在工作中要尽量使人机环管等因素少变化,当发生变化时,就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09
安全“降维思维”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这个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例如:危险品分类堆放,污染物和垃圾分类处理;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分工种、分层次、分内容开展;等等。其实,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标准化等,其实质都是降维思想。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化,在城市里面随处都可以看到,如果城市道路没有划线,即维度增加了,车辆也没有标准化,大小不一质量不齐,则整个城市交通就会乱成一团。

10
安全“+互联网思维”
结合现代最有效的传播平台技术。安全要让所有的人都参与都知道,迄今传播信息最快的工具非互联网莫属,而且可以时时不断更新。比如安全预警、事故通报、重要事件提醒等等,均要尽量利用互联网技术。

11
安全“+媒体思维”
依靠现代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工具。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安全促进,弘扬安全文化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超出历史上任何时期,结合媒体技术,可把枯燥的安全教育等做成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任何生活和工作场景之中。

12
安全“可视化思维”
发挥人类最主要的感知器官的功能。看得到的东西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因此,各种安全提示、警告、警戒,各种安全教育内容等,要尽量做到可视化。目视化安全管理就是可视化的一种,俗话说的“一目了然”也很适宜安全工作。

13
安全“可感化思维”
发挥人类多种主要的感知器官的功能。人的感知器官有视听触嗅等,多种器官感知可以增加可靠性和记忆持久性,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提示、警示等,则尽量考虑信息信号的可感知化和多功能感知化。

14
安全“可知化思维”
安全需要发挥人类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功能。人的认知是感知的升华,当一个人懂得一个系统的工作原理,知道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的演化过程之后,就能更好的预防控制事故发生,就会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就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或行为,从而具有基于风险采取正确行动的能力。

15
安全“模型化思维”
开展安全管理等工作要不断升华。安全理论模型通常可以表达涉及安全的机理、机制、模式等,比如通过逻辑推导得到表示某一行为过程或生产过程各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从理论出发,运用逻辑或数学等方法来表达的安全因素的关系,称为理论安全模型。安全模型是一种范式思想、机制思想,这种模式化思想有利于经验和成果的推广运用和成为理论指导。

16
安全“可控化思维”
安全践行能力的边界或范畴思想。对于任何一个系统,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很难100%保证不发生故障,但如果万一发生故障甚至事故了,其故障或事故可以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则不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这也是安全设计和管理需要把握的。

17
安全“可能化思维”
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讨论安全不能离开边界和条件空谈,安全工作是需要可能化的,没有条件苟且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做法本身就存在风险,也是一种冒险,这与安全思维是不相容的。

18
安全“大数据思维”
关联思维和动态思维。大数据在各行各业都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安全领域也一样,大数据非常有价值。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可存储和分析非结构化数据以便识别、监控与事故发生相关的现象,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大数据技术能够发现被忽略的数据和事故间的联系,捕捉潜在的危险信息,及时掌控事态,提前预测预警,为安全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了;大数据在安全监管中能更好地揭示安全问题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从而更科学地进行安全预测和安全决策;等等。

19
安全“相似思维”
在相似安全学习、相似安全设计、相似安全管理、相似安全设计、相似安全创造等。例如,对一个新建工程做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价,通常是找一个已经运行多年的相似案例进行相似分析和相似评价。

20
安全“比较思维”
安全科学与实践的比较方法论。比较的内容非常广泛,安全与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在安全管理领域,安全“比较思维”具体是指: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地域、行业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现象(如安全文化、安全制度规范、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安全管理方法等)进行比较与借鉴,取长补短,借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

21
安全“情感思维”
人是情感动物,安全文化建设应注重情感安全文化建设。细言之,文化是因人之需而创造的,基于人的情感性安全需要可建设富有特色与功效的情感安全文化。换言之,将情感融入安全文化宣教与建设,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愿和素质,营造安全氛围,才能使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22
安全“信息缺失思维”
主体对客体的认知的信息不对称性,信息缺失就容易发生事故。比如:我们之所以进入受限空间发生气体中毒,是由于我们不知道空间存在毒气,我们与空间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之所以在高处踩到腐烂的地板坠落,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地板腐烂,我们与地板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23
安全“数据驱动思维”
安全数据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安全的很多规律都是依靠安全数据分析得到的。细言之,事故是安全科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但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很难准确预测,数据分析方法为这种考虑随机现象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实际上,在安全科学发展史中,事故数据分析方法早已运用于安全科学研究中,如著名的海因里希(1:29:300:∞)安全法则。

24
安全“演绎思维”
做系统安全分析等工作经常需要运用演绎方法。例如:分析事故的原因时,通常需要不断细化演绎下去,找到各种具体的细节和根源。

25
安全“归纳思维”
做安全评价和安全决策等工作经常需要用到归纳方法。例如,对一个项目开展安全现状评价,最终我们需要通过对大量的安全现状事实,归纳总结出一个总的结论。

26
安全分解思维
系统安全中分解思维、安全管理中的目标与任务分解思想和方法,及安全评价中的划分评价单元等方法。一般意义上,分解思维是一种运用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然后累计得出“总和”的思考与实践方法。

27
安全“细节思维”
安全生产必须注重细节,忽视细节就会出现隐患与发生事故,忽视细节就会给我们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带来重大损失。大凡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们对于习惯的行为不够细心,缺乏耐心,认为没什么,无关紧要,然而,就在此时便埋下了安全隐患。事故也许就是一瞬间,一个小细节。例如:1996年的大兴安岭大火,是一个工人随手扔下一个烟头造成的;1998年的九江大堤决口,是建筑单位马马虎虎应付工程设计造成的。

28
安全“模糊思维”
安全与不安全不是0与1两种状态,更多的是处于中间状态,安全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涉及各种模糊的、不断变化和错综复杂联系中的各个因素,故解决安全问题很难有“精确数值”。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安全管理中,我们应以不确定发展趋势与现实状态来整体把握、了解和保证系统的安全态势即可,而没必要太追求“精确安全策略”。

29
安全“薄弱思维”
事故多发生于薄弱环节,安全管理需摸清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并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抓薄弱环节,能够使安全工作更加高效和经济。

30
安全“屏障思维”
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及策略对危险有害因素构成隔离、阻碍、缓冲或防护作用,以保障安全或降低伤害程度。所谓安全屏障,指对环境、秩序、安全等有害要素构成阻碍、缓冲或防护作用的事务总称,例如各种基本安全防护设备与各种安全管理策略。

31
安全“冗余思维”
通过多重安全防护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在电力系统中线路双重保护属于设备性冗余保障电网安全,倒闸操作双监护是通过制度性冗余来保障人身安全。细言之,安全“冗余思维”就是基于安全生产实际进行分析、管控而制定双重甚至多重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一种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

32
安全“底线思维”
安全管理就是“做最坏的打算,谋最好的结局”,安全管理应凸显安全忧患意识。有了“底线思维”,企业安全管理者可以设想企业处于安全隐患包围中,然后针对设想的安全隐患逐一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安全隐患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带着问题开展安全检查,把安全形势考虑得复杂一些,把安全问题考虑得严峻一些,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遇到安全突发事件,能冷静处理、积极应对,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总之,在安全管理中,我们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安全政策”,且“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

33
安全“法制思维”
法律法规是安全管理的利器和重要支撑。法制思维就是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事故往往是人因所致,而法制意识淡薄是最重要的人因之一。因此,安全管理应运用法制思维加强安全法制意识建设,并运用好安全法制管理策略。

34
安全“人因思维”
绝大多数事故都是人因事故,人因管理理应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实际安全管理中,我们应通过制度设计、文化建设、教育培训与人因设计等手段加强行为安全管理工作。

35
安全“能量思维”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因受到种种限制而按照人们规定的流通渠道流通。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能量失去控制,超越人们设置的约束而意外释放,可导致事故发生(如事故致因模型之“能量意外释放论”就是从能量角度提出的经典事故致因模型),在实际安全管理中,我们应避免能量超越我们设置的约束而意外释放造成事故。

36
安全“信息思维”
研究表明,安全管理失败(包括事故)的原因可统一归为安全信息缺失。因而,在信息时代,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我们应树立“信息就是安全,安全就是信息”的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应充分应用和实施信息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

37
安全“长期思维”
首先,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其次,普通安全管理者在进行安全决策时一般偏向短期思维(看短期是人的固有习惯,也是一种思维定势),只顾迅速解决眼前的安全问题,很少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安全管理问题(例如,目前大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都是追求“短平快”,忽略了安全文化的“长期累积性”;安全管理制度设计缺乏长远性),既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实施不连续,也导致安全资源浪费。但有时安全管理也需“短期思维”,如“突破式”安全检查与“关停”等安全管理措施。

38
安全“循证思维”
安全管理实践的本质是一个“循证”过程,在安全管理中应充分运用循证安全管理(EBS)方法。细言之,在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基于可靠而充分的安全信息做一个有效的安全决策。循证安全管理方法(即提出安全管理问题→收集证据→分析证据→评价证据,找出最佳证据→运用最佳证据进行安全决策)正好是使用目前最佳证据进行有效的安全决策的一种方法。

39
安全“主动思维”
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主动出击,做在前面。安全追求可持续安全,安全管理者除了问自己昨天的组织的生产运营或个体生产生活是否安全以外,我们的主要领导者也应多问自己,组织的生产运营或个体生产生活今天还是否安全,明天是否也安全。

40
安全“透明思维”
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很难发现一些没有被安全管理者亲眼看到的安全管理漏洞(即这部分安全管理漏洞是“隐藏的”或“模糊的”),但这部分安全漏洞其实是非常之多的,导致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得到整改。因而,企业(甚至包括安全监管机构)需要建立一种这样的安全文化,即鼓励企业员工报告安全事件和近似错误,并保护报告者,从而使安全管理变得“透明”。
课件资料下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更多资料

安全技术百科
本平台长于安全理论研究,善于指导实际工作、精于安全技术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