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我院罗能生教授、博士生廖胤凯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什么样的政府卫生投入方式有利于城乡健康公平》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0期刊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的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重要学术期刊。
主要观点
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人民健康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基础。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作为实现健康中国总体战略布局中的指导思想,2019年颁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再次强调到2030年,在我国基本实现健康公平。健康公平,已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总体目标之一。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和城乡医疗的差异,城乡健康公平问题尤为突出,政府卫生投入方式的调节也尤为关键。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和城乡医疗的差异,城乡健康公平问题尤为突出,政府卫生投入方式的调节也尤为关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卫生投入主要是通过“补供方”和“补需方”的方式来实现的。“补供方投入方式”是指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直接预算拨款,一方面用以提升医疗技术,另一方面降低居民的医疗成本;“补需方投入方式”是政府对患者购买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支付和补偿的方式,主要包括医疗保障投入和医疗救助的投入等。对于这两种投入方式而言,究竟是“补供方”好还是“补需方”好的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基于健康公平的视角,探究“补供方”与“补需方”两种投入方式以及二者的组合协调对城乡健康公平的影响。
本文基于 Grossman 健康需求理论,利用 2007–2020 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政府卫生投入的“补供方”和“补需方”方式以及二者组合,对城乡健康公平的影响,从而回答了何种卫生投入有利于城乡健康公平这一问题。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看,在研究期间,单一的投入方式无论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对城乡健康公平的作用都是负向的,两者需要一定条件相互协调才能有利于城乡健康公平;第二,具体来看,“补供方”降低了健康服务公平以及健康投入公平;“补需方”提高了健康状况公平,但是降低健康投入公平;第三,从二者的组合方式看,当“补供方”与“补需方”比例小于 0.6586 时,能显著提高城乡健康公平;第四,政府投入方式对城乡健康公平的影响程度受相关条件约束:当一个地区的年人均 GDP 较高时或者当医疗市场处于低供给、高需求时,“补供方”对城乡健康公平的不利影响减弱,“补需方”对城乡健康公平的不利影响增强。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转换和优化政府卫生投入方式,促进城乡健康公平的政策建议。
供稿人 | 曾婧
编辑|朱莎
责审 | 谢锐
终审|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