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耀县石柱塬遗址,是黄帝的出生地寿丘,也称蜀丘
来源:沅有芷兮澧有兰
陕西耀县石柱塬遗址,是黄帝的出生地寿丘,也称蜀丘
我已经把全国的远古遗址都梳理了一遍,发现陕西的仰韶文化的遗址最辉煌。结论,中华文明的源头,无疑是陕西地区。其它地方跟这些地方比都弱爆了,我甚至已经找到华夏族的源头了,在哪里?在陕北,之前讨论过,延安地区的芦山峁遗址,就是黄帝之都昆仑之丘,这里才是真正的远古昆仑山;延安子长的寨关山遗址,就是帝鸿氏之都洪州,黄帝之都有熊。
所以,中华民族的祖山,就是延安山,古文献记载,远古时民皆穴处,就是在延安住窑洞。有巢氏最早离开了这些窑洞,开始构木为巢,这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王朝,紧接着是能够钻木取火光融天下的燧人氏,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二个王朝。史料记载,有巢氏燧人氏都是商丘人,那么他们建都的那个商丘到底在哪里呢?我已经确信找到有巢氏与燧人氏之都商丘了,最初这里叫巢城,后来又叫遂城,它就是陕西耀县石柱塬遗址!
巢字与燧字远古时代也许不是可以互通的,但是联系紧密是肯定的。例如用粤语念巢字可通隹,实际上也可以通燧了。燧人氏是巨人族的,所以石柱塬遗址应该就是巨墟,巨字用粤语读,就是归,巨墟就是归墟,归墟就是扶桑,就是桑丘,即商丘。另外巢可以通仇,铜川西面的嵯峨山很可能就是远古仇夷山,则铜川地区就是仇池。则铜川西面的南调河就是仇水或赤水。我们知道,仇池山是伏羲氏的故乡,燧人氏风姓,伏羲氏也是风姓,他们属同一族团巨人族,所以他们建国是在同一个区域不奇怪。
石柱塬遗址位于铜川耀州区东北石柱镇东凹的二阶台地上,遗址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是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中最大的一处遗址。该遗址处于石柱塬遗址位于铜川耀州区东北石柱镇东凹的二阶台地上。除此以外,石柱乡还有京兆遗址,面积为40万平方米,附近的寺沟乡槐林遗址,面积为37万平方米,说明这里在远古时代确实是一个文化底蕴比较厚重的地方。研究远古历史,一定要跟考古遗址对应。仰韶文化距今六七千年最大的遗址是陕西耀县石柱塬遗址,应是燧人氏之都遂城,按史料记载,此地为蒲阴,就是真正的华阴,那么华阳在哪里就呼之欲出了。
石柱塬遗址的南面是药王山,如果耀县药王山就是远古华山的话,陕西富平县盘龙湾遗址,是距今六千年以上的特大遗址,当可对应伏羲氏之都华阳。盘龙湾遗址,位于富平县淡村镇西盘村南里组东,赵氏河南岸二级台地上,遗址面积3.5平方公里,文化层厚0.6-2米,暴漏灰坑多出。采集陶片以泥质红、灰、陶为主,饰绳纹、旋纹及-鱼纹、几何纹。器形有钵、罐、尖底瓶。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
这里是起初是华渚,后来又称华阳。这样看来,远古华山真是一个很小的山,就是铜川药王山。它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本名五台山,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山区山岭奇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历代修建的宫观庙宇,使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药王山古称风孔山,“在华原县东五里”。《五台山记》云:“山石可为磬,叩之铿然有玉声,故一名磬玉山”。北宋时,以山有五峰,顶平如台,又更名五台山。
燧人氏娶弇兹氏女为妻,是为玄女,根据史料记载,玄女弇兹氏生于台山,建都灵寿,此台山莫不就是这个顶平如台的药王山?文献又记载,晚期弇兹氏北上若水,建都玄城。弱者洛也,推测弇兹氏就是沿着洛河北上,到达洛川县地区,洛川县地区最大的坬盘遗址,当是玄女弇兹氏之都玄丘,又名玄城。另外洛川地区的新店遗址,也是帝都级别的大遗址,应是刑天氏之都邢台。可见刑天氏很可能是属于玄女弇兹氏族团的部落。
据《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成纪在哪里?总之应该离华阳不远吧,陕西旬邑庄合遗址,位于旬邑县的清塬乡,应是伏羲氏的出生地成纪。文献记载,因为水患,伏羲氏女娲曾经在昆仑山居住,并且在昆仑山建都,考虑到之前玄女弇兹氏之都玄城又称悬圃,就是昆仑丘的别称,因此推测当时的延安北山,从洛川一直到延安,都是远古昆仑山脉。洛川县的北面是富县位于洛川与延安之间,这里又有仅次于石柱塬遗址的特大型遗址,就是交道遗址。交者告也皋也,应是太皋伏羲氏建都昆仑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伏羲氏之都濮阳。富县者,濮阳也,釜山也。史书记载,黄帝曾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说的应该就是曾经来这里这个釜山调兵。
伏羲氏族团在鼎盛时期开始向东扩张。史书记载,伏羲氏都于陈,神农氏都于陈,帝舜都于陈。此陈都又叫宛丘。陈者,东邑也,读音为成,实际是为了与西面的伏羲氏的出生地成都区别开来而称陈。所以此陈都必然在东方,联系到陕西运城地区有风陵渡,风姓家族有渡过汾渭裂谷到达运城盆地的历史,而宛丘,必然是特大遗址,没有达到百万平米的遗址不应考虑,符合这样条件的只有山西永济石庄遗址,该遗址位于永济市蒲州镇石庄村,距县城七公里。西近黄河干流,南临运梁河,地势属河旁二级阶地,地面较平坦,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伏羲氏从陕西迁徙到山西,实际上是一次文明的扩张,文献记载,伏羲氏与神农氏都曾经都于陈,再徙鲁,是说他们曾经将都城从昆仑迁徙到陈邑,然后继续东迁,到达曲阜。此曲阜我认为就是山西曲沃地区。说起山西曲沃这个地方,真的有很多特大遗址,远古时代这里必是非同小可的地方,直到我发现了这里有一条滏河,我才反应过来,曲沃,有可能是曲阜的意思,因此推测陕西曲沃天马遗址,就是伏羲氏之都曲阜。曲阜者,归墟也,扶桑也,六千多年前,伏羲氏族团曾经从陕西迁徙到山西,这或许就是中国成语东渡扶桑一词的真正由来。
《三坟》载:伏羲燧人氏之子。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无数史料的记载,都显示伏羲氏的血缘与巨人族有关,其实,燧人就是巨人的意思。巨人族风姓,是中国远古时代一个至关重要的族团。黄帝姬姓,姬字的字根不是臣,应该是巨,所以黄帝其实是巨人族的后裔。先秦时,渭河的北岸地区,生活的是义渠戎,渠字的字根就是巨,说明他们也是巨人族的后裔。
伏羲氏之后的巨人族首领称鬼族,鬼族者,贵族也,最早出自炎帝魁隗氏,后来分化出媿姓与隗姓。鬼族的前身,就是巨人族。用粤语读,巨字的读音就是归,就是鬼。说明巨墟,就是归墟,就是鬼墟。巨人族就是鬼族的祖先,他们都起源于陕西耀县石柱塬遗址。史书记载,第一任神农氏名石年,又称烈山氏,他有儿子名叫柱,因为善稼穑而被后世尊为农神,他的故乡是不是来自石柱塬遗址呢?
烈山氏,是伏羲氏之后的第一位炎帝,他们的起源地顾名思义就是在烈山,又称历山,那么历山在哪里呢?应在在石柱塬遗址附近,陕西铜川的西面是礼泉县,这里曾经有大湖,居然名叫醴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在粤语的发音中,历与烈的读音是一样的,历者烈也醴也礼也雷也,推测这里才是真正的雷山,其南面醴水就是著名的雷泽,这里不仅是炎帝神农氏的发源地,也是伏羲氏族团修养生息孕育出出礼仪与文明的的地方。
神农氏时代,关中平原爆发大洪水,烈山氏离开关中平原,向延安北山的更高处迁徙。《左传·昭二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陕西定边地区姬塬镇何天池遗址,为炎帝烈山氏之子后稷死葬之地都广之野。何天池遗址位于陕西定边县姬塬乡何天池村西北山峁上,面积约6400万平方米,是一个仰韶文化晚期史无前例的巨大型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遗存。
陕西定边何天池遗址,当是炎帝魁隗氏北上建立的苑囿都广之野,这里才是真正的天水、瑶池。远古时代,有文明中心出现在定边地区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它的南面是关中平原最大的农耕区,董志塬。董志塬是汉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先周时期周祖公刘在此“教民稼穑”,分布着庆阳市西峰区、宁县、合水县和庆城县的24个乡镇。这里是甘肃省庆阳市的主要农业区,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豆类和油料等,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之说。这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地肥水美,是发展农业的理想之地。
董志塬地区还有另一个特大型遗址,就是甘肃庆阳的南佐遗址。庆阳者,青阳也,它其实位于泾河流域,此泾字又可以读为金,极有可能是少昊金天氏之都武冈。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佐村,是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考古调查认为遗址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约5100年至4700年。 南佐遗址核心“宫城”区出土了制作水平高超的白陶、黑陶、绿松石珠等贵重物品,成套的彩陶、朱砂陶、白衣陶、白泥堆纹陶,涂抹朱砂的石镞、骨镞、陶塑人像、石斧、石刀、纺轮、骨笄、匕、镞、针等十分丰富。对于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探索早期国家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炎帝神农氏不仅向西北扩张,而且也向东南扩张,影响力所及直抵郑洛,更早的时候到达渭河以南,这里有炎帝伊耆氏,伊耆者,古埃及也,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初国伊,继国耆。看清楚,伊耆是两个地方,我认为咸阳地区是伊,西安地区是耆。伊城,可以对应陕西咸阳尹家村遗址,位于咸阳渭滨乡尹家村,遗址面积约131万平方米,距今约6000至5300年;耆城,可以对应西安地区的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姬家街道杨官寨村,地处泾河、渭河交汇处西北约4千米的泾河北岸一级阶地上,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是关中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处特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按晋代文献,魁隗氏是神农氏之后的第二位炎帝,其后人又有大隗氏建都具茨之山,又称大隗山。大隗氏又名容成子,又名“鬼臾区”,晚期称容成氏,在青城山隐居清修,颇有学术建树。此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功臣之一,《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中就记载到鬼臾区为上古医家,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因而鬼臾区被称为运气学之祖。《姓氏考略》上指出,隗姓出于古帝大隗氏,春秋时的狄与咎如均为隗姓,隗姓望出西河。隗氏后人尊大隗为隗姓的得姓始祖。
隗姓起源二,出自夏朝帝王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汤灭夏桀后,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并让他们建立了姒姓隗国。隗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公元前634年被楚所灭。其后世子孙以原国名为氏,称为隗姓。陕西韩城南西庄遗址,应是商代隗邑,遗址位于嵬东乡南西庄村东,1986年调查。面积约88万平方米。采集陶片有细泥红陶、夹粗砂红陶及少量泥质灰陶,饰绳纹、线纹及黑彩圆点勾叶纹、弧线三角纹和鸟纹,器形有钵、盆、罐、重唇口尖底瓶、杯、瓮及纺轮、陶环等。另采集有磨制石刀。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
隗姓起源三,出自中原北部有少数民族赤狄人,他们中大多姓隗。据《左传》记载,春秋时,狄人讨伐廧咎如(狄人的一支)时,俘获了他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春秋时期,周代中原北部的游牧民族赤狄人姓隗。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鲁、邢一带,开始同华夏族通婚。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赤狄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赤狄后裔沿用隗姓,后来成为汉姓。
尧舜禹时代,鬼族的一支居住在山西襄汾盆地的浍水流域,此浍水,应该就是媿水的意思。帝舜的父亲姓妫,读音为鬼,大约就是媿姓,显然也是鬼族。帝舜本身姓姚,没有随父姓,看来是随岳父姓了。史书记载,舜不孝,是说他不侍奉自己的生父。《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无后,就是不继承香火衣钵的意思,并不是没有后代的意思。帝舜属于有虞氏显然传承自其生父,这样有虞氏就是妫姓的,夏代时,帝舜家族有一部分南迁了,河南南阳地区有古归国,就是是南迁的有虞氏。
《集韵》载,商周时古族鬼方,活动于今陕西一带,亦称媿氏。秦汉时代,贵族人西迁了,迁徙到中亚地区,建立的国家就是贵霜帝国,贵霜两字,按西方史学的读音,其实是guishan,就是鬼山。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贵霜帝国是月氏人建立的,可见月氏鬼方的后裔,鬼方称月氏应该就是有虞氏的意思,月氏=虞氏,这与远古有虞氏姓妫是吻合的。月氏在周时还称禺支,商时称鬼方,夏时称有虞氏。贺兰山,为什么又称鬼山?因为是鬼方逃亡的方向,大约在先秦时,这里曾经有一个鬼山帝国,后来迁徙到印度河平原去了,汉代记为贵霜帝国。月氏西迁后,在阿富汗命名了妫水,再次佐证月氏人就是中国远古的有虞氏鬼族人。
贵霜帝国,为什么又称大夏?因为他们的故乡其实在陕西山西地区,正是中国夏朝的西北疆域。贵霜帝国,在印度河流域又称巴克特里亚,现在叫巴基斯坦,然后这国再西迁到两河流域,称绯特,排达,缚达。就是现在的巴格达,绯持出现在中国史料中是汉朝。所以两河流域的文明只有不到两千年,两河流域之前确实有过BRB时代,距今六千多年,但那个文明断代了,我推测是毁于蝗灾。
中国人喜欢把异族称作鬼子,很可能最初的鬼子都有西方人特征,这就是鬼族名称的来历,没想到他们自己也认同鬼这个族称,我听说最早的仰韶文化遗址基本没有O,主要是D和N,这个说法是不是对的,我是真的有点担心华夏族的源头不是O。伏羲氏的爹是巨人族的,是大N无疑,我只想研究华胥氏这个族团,男性的类型是啥,不会是小D吧?
鬼族西迁的,最著名的就是月氏,月氏人在阿富汗建立贵霜帝国,西史记为guishan。 这不就是鬼山吗?说明贵霜帝国就是鬼族建立的。其实鬼族西迁之后,一直想打回来,自秦汉以后,鬼族人以匈奴突厥的面目出现在中国西北边陲,跟中原王朝在陕北内蒙地区反复争夺了近两千年。因为中国的陕西,就是他们的故乡。这是我十分笃信石峁遗址就是耶路撒冷的根本原因。
陕西的遗址,代表的是有巢燧人伏羲氏以及炎黄时代,当时的天下地理,礼泉地区是雷泽,又称里海。远古时代,渭河不存在,这里是里海和咸海。陕西关中地区至今有礼泉县,礼泉县最大的水库,居然是醴泉水库,基本可以确定这里是真正的雷泽。另外之所以会有咸阳这个地名,说明咸阳地区在远古时代曾经是咸海,调查一下咸阳地区有没有盐矿,就能知道这里之前是不是咸海。2009年2月,新组建的陕西省盐业总公司正式揭牌,咸阳、宝鸡、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8市盐业体改上划移交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全省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盐业新体制,形成了全省“一盘棋”的新格局。看吧,咸阳地区是有盐业的。
陕西除了关中平原多水,其实陕北在四千多年前也是多水的,就是在定边地区,有一个黑海。我之前说过,陕北的无定河就是黑水,这个说法不完全对,因为现在的无定河是向东流的,远古的黑水是向西,向北流的,所以定边地区才是黑水。这个黑水最终是要走黑龙江入海的,如果遇到凌汛,此黑水还可能走内蒙赤峰地区经辽河入海。远古时,靖边与定边地区是黑海,史书记载,黄帝曾经北伐黑帝,就是攻打的居住在这个黑水流域的首领,那么黑帝究竟是谁?根据可靠资料,黑帝可是共工氏哦,共工氏不是水神吗,水神居住在陕北地区?
山海经说,共工国“其地多水,不能住人”,再次佐证陕北地区曾经是有大洪水的地方,水大时定边地区的黑海一直延伸至靖边地区,古时又称西海。陕西榆林地区不仅仰韶文化遗址密集,龙山文化的发展也很辉煌,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里就是远古的西海地区。后来西海的水跑哪去了?似乎是被大禹放跑了。大禹开龙门的地点在哪里不知道,但能确定黄河壶口地区的破开是大禹所为。大禹做错了吗?如果榆林地区西海的水不被大禹疏导走,这个地方还能繁荣几千年。其实之前大禹的父亲鲧没打算把水放走的,他一直在堵,但是他没堵住。
当然,要堵住西海的水从壶口南下,真不是人力所能为的,由于黄河的水含沙量太大,应该是黑水的下游,黑龙江以及内蒙赤峰那边的水道严重淤塞了,大水过不去,才导致西海的水患一年比一年严重,大禹的父亲鲧应该是有战略眼光的,他清楚地知道,西海的水不能放走,但是每次堵住了,就容易形成堰塞湖,导致特大型灾难。黄河的含沙量以及输沙能力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的认识,这段时间我仔细研究地图,甚至觉得俄罗斯那边的西伯利亚,极有可能是咱们的黄河大水淤积起来的,后来西伯利亚淤堵了,才改道黑龙江地区。
我是真没想到,陕西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中这么重要,可东周时,这里不都是戎地吗?但是,之前这里可是三皇五帝容成子们的故乡。尧舜禹时代以后,容成氏南迁了,在汉水流域建立起古庸国。因为当时的关中平原函谷关处河道下切不够,关中积着水。很多年以后,在陕西原来容成氏的地盘上,才崛起了一个古戎国,此古戎国跟容成氏应该还是有文化渊源的。古时这里是雍州,雍州者,容州也,容成氏之国也,容成氏是黄帝时代人,古戎国出现在这里最早是先夏,时间上衔接得还挺挺紧的。
陕西的渭河北岸,先秦时这里是戎国,戎字的意思,是夏商时代的戈氏在雍州建立的国家。容国,或戎国。写作ROM,这里才是真正的古罗马帝国。欧洲那个古罗马帝国是假的,意大利的那些斗兽场是吉普赛人进行表演的场所,欧洲的那个古罗马帝国是他们抢的吉普赛人的历史。吉普赛人自称ROM,实际上他们来自东方,西方人帮吉普赛人寻根,认为他们来自印度,其实,他们来自更加遥远的中国。
古庸国历史非常悠久,关于庸国的起源,古往今来众说纷纭。目前较流行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容成氏”说。容成氏又有两种解释。一种称之为“黄帝之臣”,在史籍《后汉书》中记载:“容成,黄帝之臣。”也有人说容成是古代诸皇之一。在典籍《庄子·胠箧》中记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近些年出土的楚简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记载。有人考证,容成氏就是庸国的先君,容成氏就是庸成氏,因为“容”与“庸”在上古是通用的。
二是“祝融”说。祝融,有人说是上古三皇之一。在典籍《庄子》中记载,在神农之前有祝融氏。在典籍《礼》中也说:“伏羲、神农、祝融,三皇也。”又说:“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延续三皇之道而行之,故祝融也。”祝融亦即古三皇之一燧人氏,因其发明钻木取火,温暖人间,故尊其为祝融。也有人说,祝融是黄帝的大臣。
在典籍《通典》中称,祝融是黄帝六相之一,黄帝“得祝融而辨南方,得蚩尤而明元道,得太常而察地理,得苍龙而辨别东方,得风而辨西方,得后土而辨北方,谓之六相。”还有人说,祝融是为帝喾管理火正的两位大臣,即颛顼高阳之后卷章的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据史籍《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工共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在典籍《山海经》中也说:“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言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工共……洪水淘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又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有学者认为,融与庸同音,庸即融演化而来,庸国人就是祝融氏的后代,同是帝颛顼高阳的后裔。
综合很多古文献的记载,燧人氏就是祝融,或者说,中国远古时代有一个火神炎帝,他早期称燧人氏,晚期称祝融氏。所以,陕西耀县的石柱塬遗址,它是燧人氏之都遂城,晚期,它又是祝融氏之都祝融城,简称祝城或容城。文献记载,南祝融,北共工。其实就是以陕西北山为中心,祝融城在耀县石柱塬遗址,共工城在延安寨关山遗址。祝融城称祝城,又可以是属城、蜀城或寿城,黄帝生于寿丘,应该也是在陕西铜川石柱塬遗址,或者在这附近。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为什么黄陵也是在这附近?说明黄帝的故乡,黄帝的出生地离这里并不远。
陕西耀县石柱塬遗址,晚期是祝融城,也就是史书记载的容成氏之都容城,战国竹简写为讼成氏,商朝的祖先母系出自有娀,讼,娀,宋,读音完全一样。,所以商朝亡了之后,遗民跑河南去建立宋国,他们是认容成氏为文化祖先了。根据史料记载,晚期的容成氏去了青城,就是把自己的地盘让给了黄帝。谯秀《蜀记》:“蜀之八仙,首容成公,即鬼容区,隐于鸿蒙,今青城山也。”
石柱塬遗址所在的耀县地区在周秦时属于古戎国,戎者娀也,此古戎国未必跟容成氏有血缘关系。事实上,至五帝时代的几场大洪水后,容成氏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早就已经外迁了。迁徙在汉水流域,就是古庸国,我之前总以为容成氏是直接南下,越过秦岭到达汉水流域的,其实他们南迁的路途是十分复杂的,没有直接南下,而是先向西,似乎是走甘肃天水,先到达四川,四川成都的三星推遗址,应该是西迁后南下的容成氏建立的。
依据?成都古称蓉城,不是没有原因的,其次,成都的西面有青城山,史书记载,容成子在青城山清修。陕西石柱塬遗址西面清塬乡有大遗址,这里才是真正的远古青城,四川有青城山,但是没有遗址,显然四川的蓉城地理是假的,陕西的容城才是真的。四千年前,容成氏来到四川三星堆遗址处建立了古庸国,又不知是什么原因,在距今三千年前起,又开始东迁,到达汉水中游地区,建立第二个古庸国。
当然,到达三星堆的也可能是三苗。那就来谈谈三苗。根据史料记载,三苗是黄帝的后裔。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
黄帝生苗龙,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
梼杌(táowù),传说梼杌是颛顼的儿子,一种人面虎身、凶狠狂暴的猛兽,也被称为"难训"或"傲狠"。据说梼杌也长有野猪的獠牙和很长的尾巴,喜好在荒野中狂奔,没有人能够制服它。梼杌可能是指某支好战的强悍部落。
中国古代四大凶兽之一,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
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於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
“左传·昭公九年”:“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
帝舜流放四凶于四裔,其中,迁三苗于三危.根据“左传·昭公九年”的记载,可知三苗即“允姓之奸”,为梼杌后裔,而三危即瓜州。
关于三危和三苗所在地,文献记载如下:
“尚书·夏书·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山海经·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太平御览”引“河图括地象”云:“三危山在鸟鼠山之西南,与汶山相接。”
三苗为“允姓之奸”,当其迁到三危,就成了“允姓之戎”。而三危当地的土著,为姜姓之戎。
“后汉书·列传·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尧舜之时的三苗,后来被称作什么?被称作畎夷。当三苗被迁徙到三危后,也被称作畎夷。三危当地土著为姜戎,当畎夷与姜戎融合后,被称为犬戎。此一融合以允姓之戎为主。
“昔者三苗之居,左彭鑫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溪之阳,庐睪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
我没想到三苗的位置如此靠北,还以为是南方族团呢,三苗后来确实南迁了,遗裔遍及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甚至贵州云南,战国时这个地区属于楚国,怪不得楚人祭祀祝融。现在的黄河中下游跟远古时代比已经面目全非了,远古时黄河的主河道不走壶口南下,而是走大宁县和蒲县的昕水河到达临汾地区,大家自己去看吧,这条河现在河道还在。
远古时,黄河不走壶口南下,壶口可能是大禹开出来的,除了这条河道,还有吕梁那边也有河道可以通太原,我仔细看了一下,那条河居然叫北川河,大禹是哪里人?不是北川县汶川人么?我给大家看这条水道,北川河可通汾河,吕梁地区曾经千沟万壑,从榆林至太原间,可能曾有多条水道想通,所谓四渎,这个说法,可能就是形容当时的情景。
所以,从壶口以下的那段黄河河道,远古时期实际上是赤水,山海经:“三苗国在赤水东”,说的是山西临汾地区吧,三苗的祖先是梼杌,梼字的读音是陶,所以陶丘是梼杌修建的。陶寺遗址最早是梼杌修建的,后来帝尧侵占了这里,史书记载,帝尧曾经伐三苗。舜时代,又有“窜三苗于三危”的记载,显示舜时代三苗就不在山西了,去了三危,大约在安徽庆阳地区,禹伐三苗,攻打的三苗其实在西安地区,禹时代以后,三苗是被灭族了,遗民去了四川。汉代末期四川地区的孟获夫人正是祝融的传人,此祝融有点类似于宗教符号,后面的人有权继承这个称号,传闻蚩尤也继承过祝融称号。
现在的苗族都认为祝融是他们的祖先,那么三苗究竟是啥?这么说吧,尧舜禹都是山西人吧?他们击败了关中平原的陕西人,怪不得陕西地区为什么很多族团要外迁呢,之前总以为是因为水灾才离开的,看来根本是被尧舜禹打跑的,“三苗将亡,天雨血”,说明大禹这人挺暴力的,之前灭共工国,山海经记载“其血腥臭,不可以树五谷”,大禹灭先共工国,后灭三苗,那可真是腥风血雨,大屠杀啊,不留活口。禹时代,陕北的是共工国,陕中的是三苗,全让大禹给灭了。
容成氏南迁或者是因为水患,三苗南迁主要是被夏人打跑的。总之到达四川三星堆的不管是容成氏还是三苗,他们其实是从陕西渭水北岸迁徙过去的。他们的祖先曾经是祝融部落,其文化中心在陕西耀县石柱塬遗址处,这里最早是巢城,后来是遂城、巨墟、归墟、扶桑、商丘,晚期称祝融城,又叫祝城或容城。祝城又可以是属城或蜀城,祝通属,通蜀,通寿,因此也是黄帝的出生地寿丘。燧人氏娶妻弇兹氏,曾经在灵寿建都,此灵寿估计也是指这里,陕西耀县石柱塬遗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特别说明:平台分享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删除!
关注铜川大视野,走铜川观天下
铜川大视野(原:E铜网铜川新媒体平台) 由铜川方舟创办于2012年,2015年微信公众平台正式运行。2020年2月E铜网更名为铜川大视野。以铜川城市为主, 记录城市的发展与未来。原创与转载并行,文章发布 推广平台 无稿酬 原创请附真实姓名,在其他微信平台已发文章请勿再投 ,转载文章也是为学习知识、传播文化为目的,原创及转载视频、图片、文字不代表网站立场, 如有侵权 ,请在文章后留言,将会在最短时间与您联系、处理, 并请包涵, 欢迎铜川企业在此作广告宣传,一起为铜川加油 ,有意者可留言联系来稿方式:邮箱投稿地址:328386802@qq.com
微信:tongchuanfangzhou 网名:铜川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