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横空出世带来的震动,数日未见降温。
连续三年春节,AI竟都是舆论场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只是今年的主角换成了中国科技企业,我们也从“看烟花的人”,变成了“放烟花的人”。在DeepSeek惊艳亮相之前,大多数人对AI发展的主流认知是这样的——这是一场由硅谷牵引、靠高端芯片算力驱动且大模型技术已相对趋同的AI浪潮。然而,DeepSeek却偏偏另辟蹊径,来了次对既有认知的彻底颠覆——一家距离美国硅谷万里之遥的中国企业,决心回到AI大模型架构底层去创新和优化,以更少数量且不那么高端的芯片训练出了可以媲美国外顶尖水平的模型。而就如“深度求索”这一企业名所直白表达的,这场“科技奇袭”的背后,最大的关键词是创新——改变行业发展范式的原始创新。DeepSeek的出现,再次响亮回击了“中国人搞不了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只能搞从1到100的应用创新”这类荒谬论调。“不要放弃幻想,不要否认可能”。DeepSeek启示我们,AI浪潮仍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新探索周期里,中国的大模型创业者除应用创新外,完全可以加入乃至引领全球技术创新的滔滔洪流。众所周知,近些年美国持续加码芯片出口管制规定,其中高端AI芯片对中国的供应链几乎完全被切断。即便对中国发展最为乐观的人也不敢想象——硬件性能无法做到最优,那就卷架构、卷工程,最终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让美国精心堆砌的人工智能高墙濒临坍塌。如果说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深度求索”是DeepSeek出发的初始动能,那么打压与垄断恰恰成了倒逼突围的外部动力。这种发展信念与逻辑,也是中国发展中国科技一直以来独特的“孤勇叙事”。“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一路走来,在各个科技领域,西方对我们的“封锁”从未间断,但我们前进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以当下最受关注的“芯片禁运”为例,近些年,中国半导体企业在针对性打压之下“逆势生长”,芯片全产业链的架子一步步搭了起来,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尤其是,随着汽车芯片、工业级芯片等需求增加,半导体行业“制程为王”的发展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掌握成熟制程的中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把‘卡脖子’清单变成我们科研任务清单”……于封锁中坚定自主创新、国产自研的心气与斗志,是比某项具体创新更让一些人震撼和惧怕的。当然,我们必须清楚,DeepSeek的出现,不会彻底改变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在算力这一基础性力量上,英伟达等美国企业的优势仍然巨大,不能因为DeepSeek的成功,就在国产芯片替代方面有所懈怠。更何况,对DeepSeek,西方的组合拳已经打了过来,质疑算法、指控抄袭、黑客攻击、安全调查以及考虑加码禁运……恶意满满,无所不用其极。国内舆论场上,AI速胜论与烟花易冷论交织,也扰乱着人们的心绪。恰如《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一书中所表达的,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保持对有趣事物的开放性,在搜索到足够数量的踏脚石之后,伟大的成就自然就会与我们不期而遇。如ChatGPT发布时的舆论喧哗一样,面对眼下的一切,我们更要端正心态,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以足够的耐心与决心坚持做正确的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此前一直高呼用AI造福世界的一些美国人工智能行业大佬,开始频频对DeepSeek进行抹黑与贬低,甚至激烈呼吁继续打压中国,维系人工智能的单极世界。这种难看的嘴脸,让人不禁感慨,自由市场的粉底竟然脱落得如此之快。反观中国的创新者、创业者以及企业,却活成了大佬们乐于描绘的“理想的样子”。DeepSeek选择开源,为AI发展贡献坚实的基础性力量;创始人也大方承认“在美国每天发生的大量创新里,这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但同时宣告我们正“以创新贡献者的身份,加入他们游戏里去”。当美国越是紧张兮兮地把科技进步“泛政治化”,不计成本地追求所谓“安全”,把自己封闭起来惩罚自己的企业时,我们却展现出了包容、开放,自信、从容的状态。这非常值得玩味。更有意思的是,即便质疑不断,但美国企业的行动却很诚实。近来,英伟达、微软、亚马逊都已接入DeepSeek-R1模型。事实已经证明也会继续证明,最好的防火墙永远是以交流推进更优秀的技术创新,而不是试图扼杀别人,永远独霸舞台。如果说,几十年前老一辈的这句话像一记惊雷,今天这样的宣言或已“只道是寻常”。这种心态变化,显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根植于中国社会几十年来奋斗有成的奇迹。资料显示,DeepSeek团队成员超过一半为95后,90后占比超过75%。鼓励更多年轻人“敢为天下先”,让千千万万自信勇敢的创新者、创业者涌动于社会之中,如DeepSeek这般精彩的故事定会越来越多。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评论员 晁星【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