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韵白色,
抚平秋的青黄,
留白生命的收藏。
一年一冬至,
一岁一安康。
节气主播
汉语言231赵滢奕
冬至介绍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的“至”,有三层意思,《三礼义宗》里记: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
冬至诗歌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译文:年近半百,日渐衰老,仕途艰辛,因此意志消磨,身体多病,须鬓逐渐斑白,更显得落魄。心如死灰,还不如炉中的火炭明亮,而胡须头发却比台阶下的霜雪还多。同样显得意志消沉。忠州在三峡地区(山南道)是最南端的城市,再加上冬至夜是一年最长的夜晚。今天开始觉得房屋里面开始冷了起来,于是向妻子杨氏索要寒衣。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译文: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的到来,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译文:远方的信最初凭借双鲤捎去,客居他乡正好遇逢冬至日。酒杯之前岂能消解家国之愁,京城之中唯有能够回忆弟兄之情。在旅馆的夜晚心忧弟弟姜被之冷,在暮色江畔寒风袭来又怕弟弟狐裘之轻。贫寒门前又一阵寒风吹过,又增添了一缕惆怅。或疑是松窗上雪花打敲的声响。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此时,地下的蚯蚓仍然蜷曲着身体,像打了结的绳子。
二候“麋角解”
冬至麋鹿角脱落,古人认为这是阳气初回,一轮新生开启的迹象。
三候“水泉动”
冬至过后,井水开始上涌,泉水开始流动。
传统习俗
1
01“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2
02吃饺子吃汤圆
在北方,饺子可谓是冬至的“标配”,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天寒,容易冻耳朵,而饺子形状与耳朵相似,便有了“吃饺子可以防止掉耳朵”的趣说。南方人则喜欢在冬至这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或年糕,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3
03吃烧腊与姜饭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岁。冬至日,吴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
4
04养生
寒冬有“万物休整,阳气内藏”的规律,宜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以养精蓄锐。午休后阳气旺盛,是运动养生最佳时刻,但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原则。“冬至”养生,重在养心,要安身静体,乐观畅达,不为琐事劳心伤神,以防早衰,保持旺盛精力,方可益寿延年。
忽而冬至来,
言踏轻雪归。
岁华落幕,
时光染寒,
冬至之时,
心亦向暖。
文稿:朱怡丹 主播:赵滢奕 编辑:刘佳萌 图像:陈姿伊
一审:金安然 二审:林小滟 三审:何蕾
出品:校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