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边境看中国 | 绿春二甫新村:哈尼拉祜同画一个“圆”

时事   2024-10-22 11:20   云南  



在云雾缭绕的边境线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半坡乡的二甫新村,宛如一颗镶嵌在云端之上的明珠,诉说着幸福边关的动人故事。



踏着蜿蜒的小黑江,驱车穿行,直至抵达这云端之上的二甫新村。这里,环境宜人,房屋排列有序,哈尼族与拉祜族的同胞们和睦共居,共同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共同守护着祖国的神圣边境。


如今的和睦来之不易。2011年前,这里的村民以哈尼族为主。2011—2012年间,一些拉祜族从山间搬迁至此,与哈尼族成为邻居。起初因习俗差异,两个民族的年轻村民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摩擦。



为了促进和谐,村民们共同制定了村规民约——“邻里之间、村民之间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相互理解,有难相帮”。村规民约被刻在石碑上,醒目地矗立在村民活动室前。此后,两族村民的关系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摩擦走向相互扶持、共谋发展。


走访二甫新村,就会发现每户人家院落里都堆放着成摞的鼓凳,鼓凳是村里的一大特色产业。每当黄昏降临,哈尼族与拉祜族的妇女们便围坐在一起,一边编织鼓凳,一边闲话家常。



“编鼓凳是我们都会的一门技术,通过它赚取生活费,我们还教授拉祜族同胞这项技艺,大家共同致富。”哈尼族妇女陈夫梭低头忙碌,话语间透露着自豪。


“我们看到哈尼族同胞编制鼓凳赚钱后,就慢慢跟他们学,哈尼族同胞很愿意教我们。政府还给我们资金发展鼓凳产业,日子越过越好。”拉祜族村民李周才说。鼓凳编织产业成为民族团结的黏合剂,哈尼族和拉祜族在鼓凳编织中互相帮助,两个兄弟民族相处得愈发融洽。


如今,诸如哈尼族传授拉祜族鼓凳编织技艺、拉祜族协助哈尼族割胶养蜂、两族少年结伴求学、两族青年共结连理的和美故事,在二甫新村里时常发生。每逢节假日,两族村民走亲访友、共度佳节,村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既要画好同心圆,也要育好幸福花。近年来,二甫新村着力发展橡胶、胡椒、砂仁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鼓凳特色产业,深挖做好大红菌、草珊瑚、天然蜂蜜、竹笋等土特产产业。



目前,村里引进了一家电商公司和一家快递公司,两族村民共同发力,让农特产品远销上海、重庆、山东等地,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底的2000元增至2023年底的1.93万元,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的目标。


“我们哈尼族和拉祜族同住一个村,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建设美丽的家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携手同行,共同筑梦。”村民张学玲说。


来源:“学习强国”红河州学习平台

责编:王静旎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hhzrbs@126.com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云南凌云(红河)律师事务所 
电话:0873-3990877
地址:红河州蒙自市华风现代城小区2幢商业301号3层商铺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

云南红河发布
云南红河发布是红河州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红河故事,展示红河良好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