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特约供稿,转载请注明。
2025年股市怎么走,普通人又该如何计划?
最全的实用指南都在老宋今天的文章里。
本期一共分为三部分,包括2024的复盘、2025的展望、以及对大部分人来说想提前热身,需要做的一些准备。
即将过去的2024交易年,上证全年涨幅超过14%。
虽然跨度长,但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阶段。
新年伊始,美国就业数据超预期强势,所以当时降息的预期落空了,再加上后续某球产品暴雷的影响,
让大A风险出清,6个交易日就把指数,直接干到了年内最低的2600。
但随后2月7号的“换帅”,
又让市场情绪V型反弹,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推波助澜让指数迅速收复了失地。
但春季躁动只持续了一个多月,市场在年报披露的加持下,再次回归业绩主导的定价基调,指数也随即熄火休整。
进入5月后,地产刺激政策三箭齐发,
517新政重新吸引了全球资金的注意,A股和港股价值洼地的属性,在当时成了资金追捧的主流,指数随后顺利展开反攻。
但是进入6月后,这一切因为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扑空又按下了暂停键,国内宏观数据的雪上加霜,让A股的流动性缩到了“地量”,资产荒的环境下,资金纷纷选择抱团核心红利股,于是三季度才走出了指数单边下跌,红利资产抱团走强的割裂现象。
9月底,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国内宏观政策开始发力转向,A股也以924为起点吹响冲锋号,走出了一段足以载入史册的“快牛”行情,今年很多新股民就是在这个节点入场的。
进入11月,美国大选终局已定,特朗普三权合一,
迫于60%关税的压力,市场在狂热后重回冷静,最近国债收益率的连破新低也从侧面印证了行情阶段性的结束。
回顾今年的行情,总结起来有几个特点:
首先,全年范围看,大盘的表现总体更强,比如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红利股,在指数维度上至今依然领涨。
不过短期角度肯定还是小盘股爆发性更强。
其次,2024年价值股的表现要比成长股更好。
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区别是什么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价值股就好比是班里那些成绩稳定的学生,类比到公司就是营收和利润虽然数据不错,但增速都接近饱和;
具有市盈率低,高股息的特点。
成长股就好比是班里持续进步的黑马,虽然底子不如排在前边的尖子生,但每次考试都持续进步,潜力大;
对应到上市公司就是那些处于快速成长行业的领头羊,虽然营收和利润不太稳定,但增速快,行业发展空间大。
最后赛道角度,受益于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和自主可控逻辑的强化,半导体指数在前11个月表现突出。
当然,仍处在产业上行周期的人工智能涨幅也在伯仲之间。上面提到的三个特点在这张图中有清晰的总结。
各位也可以暂停保存下来,自己平时研究使用。
2024尘埃落定,2025依旧可期。老宋认为2025年走势,主要核心变量有3个关键点。首先最重要的是美联储降息的节奏。
因为中美息差会直接影响两国的经济增速,美元利率越高,那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公司就会选择保留美元,制造业的投资就会被拖累。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的投资回报和美元利率高度相关,2022年以来,美元利率进入上行阶段,制造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也随即进入下行区间。
道理很简单,目前国内的制造业大多数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出口送出去是商品但换回来的都是美元。
如果美元利率高,人民币利率低,这些换回来的美元就会影响出口商的结汇。企业都不愿意结汇,
与贸易差额就会形成背离。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赚美元的高利息,出口企业拿到了钱都想着以美元的形式套利,不换成人民币,国内投资就会受到影响。
企业不投资,制造业的盈利就不能改善,公司一旦赚不到钱,就业也会跟着受到影响,所以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都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从外部来看,如果明年美元的降息节奏能够加速,全球流动性也能进一步改善,宽松的货币条件对全球制造业需求能够形成有效提振,海外企业能满血复活,对中国本土的经济也是正向拉动。
此外,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A股走势的演绎逻辑也和美元利率挂钩。
简单说就是,美元利率低,成长股强劲;美元利率高,红利股受追捧。因为成长股的锚定就是美元利率,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
2015年811汇改后,A股的风格与美债利率几乎趋同。但是,在房地产带给大家的财富效应崩塌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近几年也开始显现,
后地产周期,地方土地出让金和税收的持续降低,导致地方的赤字压力增大。以往还可以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的方式去填补需求的不足。
但在化债的压力下,地方不能开源,来钱的方式没了,所以成了僵局。
需求不足的问题在生产端更为明显,PPI指数目前已经连续25个月在负值区间游走,
再加上货币政策效力的减弱,想解决问题就要靠更大的中央财政刺激了。
从1996年至今,一共出现过四次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分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8到2001年、次贷危机后的2008到2010年,以及上一轮贸易战的2018年到2021年。
从图中可以发现,每次PPI转负后,中央的财政赤字率都随后也开始提升,目的是通过发国债的方式去补地方的缺口,地方的压力问题解决了,企业的坏帐才能收回,企业营收恢复,就业就能带动,消费信心也会逐步回升,每个过程都是整体循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最后说回大家最关心的话题,2025年的大A,到底应该怎么做准备?
首先,前面提到了,在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大背景下,还在沉迷于红利股的,明年就要把注意力,往成长类的切换了。
所以市场的驱动逻辑,也会从估值转向业绩。
大小盘风格上,从2024年开始的大盘风格未来仍会有一段持续时间,因为周期角度来看,每一轮大小盘风格轮动都会持续3-4年左右,
比如2013到2017年,是TMT的强势周期,小盘股跑出了超额收益,这轮小盘周期也持续了4年。
2017到2021,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新能源周期的崛起,大盘股在风格上占优。
刚刚过去的2021到2024年,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来临,大小盘风格也再次切换,小微盘的表现更好。
同理,今年红利股引领的大盘周期也会持续3-4年左右;所以周期视角下,明年大盘是主流的风格还会继续。
具体方向上,首先在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的假设下,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会逐步缓解,顺着这个思路,那么泛消费带领的内需板块也会出现机会。
一些内需顺周期的新增长点,也就是内循环消费,像情绪消费方向,典型的例子,例如像这两年比较火的IP经济,去年国内IP授权的商品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400亿元。
根据艾媒咨询的统计,到了2028年,国潮经济的体量将会突破3万亿元关口。
此外,在特朗普交易的预期下,科技上的封锁几乎是板上钉钉,所以自主可控的逻辑也会驱动相关板块持续走强。
当然,在AI产业周期的上升阶段,AI应用端也会进入业绩上的变现期,可以多跟踪一些产业中的新增长点。
比如AI的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后续的落地情况等等。古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智储方能致远。
在投资这条路上,比起交易,更重要的是知识和技能上的储备。
后续想了解更多相关干货知识的,也可以给老宋点个关注。每个交易日14:30《天下财经》网络直播间,老宋都会有固定直播,更多内容,咱们直播聊。
作者:
宋振宇,《天下财经》嘉宾,擅长用周期理论判断牛熊拐点。
作者观点仅作为个人研究成果,不代表本栏目观点。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