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守艺人|第十八集 传统书画装裱技艺

文摘   2024-09-12 22:15   山东  

中国书法和国画,乃东方艺术之瑰宝。而伴随着书画艺术所生发出来的书画装裱,则发展成为了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技艺。自古以来,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的装裱师们,虽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但其传承却大多仅限于师徒之间的口传手授,特别是对于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更是将其视为秘诀而讳莫如深。如今我们把传统书画装裱列为“非遗”项目而进行整理研究和开发,对于传承这一技艺,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举措。

据现存历史资料所记,最早提及装裱的当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其文曾曰:“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南朝)时范晔始能装背。”由此而得知,装裱技艺距今亦有一千五百余年之历史。到了隋朝,战乱结束,社会渐趋安定,织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绫绢锦帛,皮棉竹纸均已具备,装裱技艺亦随之得到全面提升。至唐代,宫廷内府已有书画装裱匠人张龙树、王思忠等良工好手。盛唐装裱已具备宫廷形式。宋代已将装裱师列入官职,宋徽宗赵佶曾建立画院,集书画家于内府,装裱设提举官,颁布装裱格式,从而产生了装裱技艺的巅峰之作“宣和装”。自宋代以来“宣和装”、“绍兴装”、“吴装”皆为世所重。后来,此技艺传入民间,尤其是在明清两朝及以后,已逐渐发展成为了设店装裱的专门行业。中国书画装裱,传统的品式基本可分为卷、轴、片、册四大类。其工艺流程一般要经过托心,上墙,方心,下镶料,镶活,包边,批天地串,覆背,贴画签,贴角绊,覆背下墙,上腊,砑光,除废边,上天地杆,系画绳,系画带等工序。

中国书画的装裱大致可分为苏裱和京裱两个流派,并代有名家,苏裱亦称“吴装”,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故而驰名中外。清·乾隆初,朝廷内府需要装裱《历代帝后像》,江苏巡抚保送秦长年等名家进京装裱,后成为京裱之师。其特点为色彩艳丽、质地厚实,舒卷之间亦能听到当当作响之声。

明清时期,临清作为漕运的咽喉要道和商业都会,经济的繁荣也促成了州城的“百工云集,文昌兴盛”之势。在漕船、商贾、书画名家通过运河往来的同时,南北两派的(苏裱和京裱)书画装裱技艺也在临清交流融汇,从而形成了兼具南北特色的临清书画装裱技艺和风格。数十年来,临清亦曾有唐景瑜、周国亮、张福朋等装裱名家经营此业,并积累了丰富的装裱和旧画修复经验。如今,从事装裱修复工作已近三十年,并仍在从事装裱及古书画修复的孙四成先生,便是临清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孙四成,1970年出生于临清城南的南水关村,自幼非常喜欢书画并对书画装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3年拜入临清年近八十的书画装裱艺人张再生老师门下,得到了耐心细致和毫无保留的指导。1996年亦曾向当时临清的传统装裱名家唐景瑜老先生多次请教传统装裱技法。后来又在与济南、聊城、德州的同行老师们,学习交流修复古书画经验和心得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揭裱古书画需要闷三五天才能动手揭裱而且难度大的问题,他采取了用闷蒸法来揭裱浆糊稠重古旧书画的方法后,在当天就可以对古旧书画进行揭裱,不仅省工省时,而且也把对古书画的损害降到了最低点。这个独创的操作技艺在同行及收藏家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

来源:临清宣传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临清守艺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作他途,请与原制作团队联系。】

多彩和美新华
全方位展示新华路街道工作动态,服务辖区党员干部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