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海洋生态 呵护“蓝色家园”

百科   2024-07-29 18:53   北京  

从太空俯瞰地球,那令人心动的蔚蓝是海洋的颜色。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孕育了地球的生命,滋养了万物的生长,也塑造了人类的文明。

海洋的慷慨依赖于其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围海造陆、海景开发使海洋自然岸线被大量占用、损坏,沿海生态系统日渐破碎;塑料垃圾、污染废水顺着河水流入海洋,海洋水质不断恶化;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数量锐减,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程度加剧……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条件,海洋受到的伤害最终也会反噬人类自身。
近年来,我国科学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划定并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海洋保护地体系,让海洋修养生息,免受人为干扰。如今,绝大多数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都已经纳入保护范围。通过重点海域休渔、增殖放流等手段和措施对海洋生物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中华白海豚、海龟、珊瑚、斑海豹等重点保护物种种群数量稳定向好。有序开展海洋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显示,2016年至2023年,我国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175个,覆盖沿海11个省(区、市),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52.58亿元,带动全国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680公里、滨海湿地超过75万亩。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仍需持之以恒,不断深入推进。
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要持续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调查评估,摸清海洋生物多样性本底。同时,及时掌握海洋动态变化趋势,识别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安全的风险因素,提前做好防范。对于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要强化全过程跟踪监测、效果评估以及后期管护,保障修复的成效。
海洋生态系统自有其运行规律。修复海洋生态系统,要坚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避免人为过度干预,着力提高海洋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要避免为了修复而修复的“盆景”项目、形象工程,这种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还可能会影响海洋的自然修复。要坚决杜绝借海洋生态修复变相实施围填海、非法占用海域等问题发生。
海洋生态修复存在成本高、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一些地方对于生态修复项目积极性并不高。面对治理周期长、资金短缺等现实困境,要大力拓宽资金来源,积极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开展了不少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供借鉴。
比如,浙江省洞头诸湾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限等方式,吸引民营企业参与沙滩、码头、养殖渔区生态修复,发展“沙滩经济”“夜光经济”。广东省湛江市积极开发红树林碳汇经济,“卖碳”收益用于红树林修复地块的管护以及社区参与等工作。各地要尝试探索更多利用生态杠杆撬动产业崛起、居民增收,从而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海洋与湿地、森林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关乎建设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更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继续科学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让健康的海洋成为支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来源:中国环境)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环保科普365
环保在路上,你我共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