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60多名学生中招!累计损失6000万!

时尚   2025-01-21 23:10   广东  
近期,香港的大学成为诈骗重灾区!
香港大学本月16日向学生发送电邮指出,近月超过60名港大学生遭遇诈骗,累计损失超过6000万港元。据悉,受害人主要为内地生。
一名来自内地的18岁港大女学生更是被骗920万港元。
警方表示,早前接获一名女学生报案,她指在2024年11月27日接获来电,对方自称为内地执法人员,指控她涉及一宗洗黑钱案件,要求她转账约920万元至3个银行户口,以作调查。
事主转账后,对方销声匿迹,女生怀疑受骗报案。
警方经调查后,将案件列作“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处理,交由西区警区刑事调查队第4队跟进,正追缉5人,暂时未有人被捕。
除港大外,香港城市大学发布数据显示,去年校方接获逾30宗学生遇诈骗事件,涉款约1500万港元。
近期,为提高学生反诈意识及警觉性,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间高校都已安排学生完成防骗问卷,未完成的学生甚至可能会被限制进出图书馆。
电信诈骗猖狂,一份有效的防骗指南刻不容缓,综合香港警务处下设的反诈骗协调中心(ADCC)及网络信息,以下几点请务必谨记:
了解电诈常用手段,关注新型电诈案件
电诈人员经常会假冒香港警务处、入境处等权威机构,称受骗者涉嫌国际性洗钱案件、银行卡被盗信息、违规某条款后果严重等藉口,劝说你将钱财转移出去,得手后便失去联系。类似的手段还包括假冒银联国际、保险公司、快递平台、拍卖平台、刷单商家、旅行社、商场药店等,了解更多诈骗手段可关注反诈骗协调中心官网。

同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骗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革新,无孔不入,多关注相关新闻,了解新型的诈骗手段,切记不要掉以轻心,牢记“你没有被骗是因为为你量身打造的骗局还未来临”,所以要时刻保持警惕。
拒绝一切转钱行为,切勿暴露银行卡重要信息
如果不幸与骗子交流,那么当对方提出任何理由需要你转钱时,请拉响“防骗警报”,拒绝转账,特别注意如转数快等即刻到账的方式,骗子得手就在您按下“转账”的那一刻。

除此之外,切勿向陌生人(包括来历不明的应用程式或网站)透露个人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银行户口号码及密码等,不法分子很可能利用这些信息骗取您、甚至是您的家人和朋友的钱财。
眼见不一定为实,保持清醒冷静对待
电骗通常为团伙作案,道具齐全,受骗者看到的警服、公安局背景、盖章文件都由诈骗团伙伪造而成。然而,骗子会利用这些道具对受骗者进行震慑,并可能伴随着催促和恐吓,目的在于不给受骗者更多时间思考其真实性,尽快得手,当受骗者觉得不对劲时,钱财早已落入骗子的口袋。所以,哪怕是亲眼见到也不应深信不疑,尤其是对方令自己感到害怕、被催促时更要保持冷静,不被骗子“带节奏”。
没有“#”号勿轻信,提防钓鱼短讯
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已推出“短讯发送人登记制”,“已获认证的发送人”发出的短讯名头将会以“#”号开头,以协助市民识别真正的短讯发送人,提防电话及短讯诈骗。换言之,若收到的短讯名头不是以“#”号开头,则不予理会,切勿相信,切勿轻易点击不明连结,否则重要信息可能会被窃走。

最后,若您怀疑自己遇上诈骗,应立即致电24小时防骗易热线“18222”,寻求帮助。

若您怀疑或已发现身边亲友正在遭遇诈骗,且多番劝告后对方仍不相信自己被骗,也请立即致电24小时防骗易热线“18222”。
以上防骗指南请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诈骗手法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
声明:本文章只提供分享和交流,转载及商业合作请联络我们,如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为了防止失联,请加粉丝群和楼主私人号。请转告朋友们关注本号,有任何香港相关的问题咨询或者购物,请联系楼主微信honey3000

烟雨楼带你逛香港
香港旅游购物资讯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