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录丨韩进录 人大代表 就要为百姓排忧解难

民生   2025-01-24 15:07   青海  

代  表  风  采  录

韩进录

人大代表 就要为百姓排忧解难


全国劳动模范、青海省优秀农民工带头人、青海省工商联商会副会长、海东市工商联副主席……说起海东市都市绿洲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进录,他的各种荣誉可以用尺子量了,但他最看重的称号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大代表。

韩进录是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30多年前,韩进录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名普通的拉面匠做起,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中逐渐站稳了脚跟,并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他获得的荣誉和奖章,无不诉说着他所经历的艰辛创业故事。

韩进录出生时正好赶上3年自然灾害,那时候家庭比较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在困境中,人总会被激发出极大的生存能量,所以韩进录自小就磨砺出了不怕苦、不怕累、敢拼敢闯的性格,这也给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南下经商的讯息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当听说有人到广州开拉面馆挣到了钱时,韩进录来不及细细琢磨,便跟着村里几个胆大的年轻人,一头扎进南下创业的大潮。

“刚去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缺少资金。白天找店面,晚上睡在乡亲的饭馆里……”1988年,在大家的帮助下,韩进录在福建省厦门市开了第一家拉面馆。

刚开业的时候,因雇不起人,洗菜、打扫卫生、采购、管理都是自己干。经过几年的艰难打拼,韩进录在拉面馆里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化隆人开始外出务工开面馆,一人带一人、一家带一家、一村带一村,化隆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民营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眼光独到的韩进录看到这一契机,于1991年回到家乡,开办了第一家粮油加工企业;2000年,韩进录又和几个致富能人转战到西宁市,成立了西宁大西门餐饮有限公司。从这一年开始,他的事业进入上升期。2001年,他开始尝试在其他行业发展,成立了海东高原汽车贸易有限公司。2006年,他又投资60多万元,在原西宁豪龙宾馆成立了大东门餐饮有限公司。2008年4月,投资1100万元在平安区实施了“都市绿洲生态园”项目。2010年5月,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经过30年的艰苦拼搏,韩进录已经成为海东市知名的民营企业家,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总是尽力为家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百姓排忧解难。”自从创办企业以来,韩进录累计安置就业岗位600余个,年发放员工工资700万元以上,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盈利的目标。

与此同时,他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00多万元,参与公益光彩、慈善事业捐赠30多万元,每年组织化隆拉面人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累计为化隆教育捐款达2000万元。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老百姓既然相信我,选我当人大代表,我自然要时刻不忘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肩上的使命和职责。我要努力做好百姓的传话筒,切实为百姓解决困难。”韩进录说。

为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韩进录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和调研活动,系统学习监督法、代表法、选举法、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有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深入研究人民代表制度理论和人大代表工作规律、特点、程序,努力掌握履职所需的基本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对人大代表职责的认识。他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社情,认真加以整理,为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作好充分准备。

履职这几年,韩进录关注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如何引导拉面产业发展、如何扶持化隆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凭借务实、善思、敢想、肯干的企业家特质和干劲,他所提的建议,都得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实实在在解决了问题。

他提出的《关于加大化隆县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填埋等项目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重视和解决化隆县境内黄河沿岸塌陷区整治工作问题的建议》等都得到了重视和回复,并得到了解决。























遇见高原
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