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为乡村生活带来无限收获

政务   2024-11-13 18:01   贵州  





“在家就业就是好,还能照顾老和小!”在枫香镇花茂村,这句话已成为真实写照。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曾经荒田遍地,茅草丛生,是一个贫困村,也是红军长征的途经之地。当年,红军队伍来到花茂村停留、住宿,并在相邻的苟坝村召开会议,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实现历史转折之后,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为更好地宣传苟坝会议红色文化及花茂村乡愁文化,以路带动沿线乡村发展,2014年,播州区交通运输局开始实施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的景观绿化工程及路面改造工程,并于2021年8月开展了全线提升改造。

枫元至石头城农村公路连接花茂村

全长118公里的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全部按照四级县道打造,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路的畅通,为花茂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交通+旅游+农业”的多元发展规划,更让当地居民的收入翻了几倍。


“近年来,花茂村居民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传承创新制陶技艺。”枫香镇花茂村原党总支部书记藩克刚表示,过去,5000多人的花茂村有2000多人外出打工;如今,在路的带动下,“红色苟坝·乡愁花茂”红色旅游项目逐渐被人们熟知,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到了家乡发展产业。

美丽的花茂村里,一幢幢白色小楼错落有致。其中有一户农家院,白色外墙上写着“红色之家”4个醒目的红色大字。这是当年红军在花茂村住宿的院落,也是村里第一个农家乐。

“从来没想到,家门口的农村公路上能停满车!”说起家乡的变化,“红色之家”农家乐的负责人王豪感慨万分,2014年农家乐刚开张时,每天只有三四桌,仅能维持基本开销,如今年均纯收入可达六七十万元。


土陶制作工艺在花茂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花茂村村民母先才便是其中的传承人之一。2014年,在政府帮扶下,母先才贷款80多万元建造了“母氏陶艺馆”。“刚开始的时候,心里没底,一想到贷款,愁得睡不着。”母先才回忆道,随着红色乡愁路的修通,土陶产品的运输问题得到解决,通过“线下+线上”的销售模式,他把独家文创土陶产品销到全国各地,仅用两年时间,就还清了80万元的贷款。


近年来,播州区把建设好“四好农村路”作为新时代践行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新途径,初步形成了内联外通、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红色乡愁路的助力下,沿线花茂村获“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2023年以来,全村的综合旅游收入超过5000万元,旅游人次超过100万人次,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47元。之前的“荒茅田”变身为“花茂村”,实现了花繁叶茂。

来源:《中国公路》杂志节选


# 温馨提示 #


微播州的粉丝朋友们,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消息哦~~




欢迎关注微播州视频号

↓↓↓




审:丁思江    
二审:田维野
一审:何   艳         
编辑:何   艳  
校对:张鑫鑫


微播州
传播时讯、解读政策、服务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