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金鹅湖波光粼粼,“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内,创新热潮涌动。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研究院就坐落在这里。2021年6月,为落实省委关于建设“浙北硅谷”的批示精神,我县与浙江工业大学达成校地合作,莫干山研究院作为共建新型创新载体,于2022年1月正式运行,开启了我县科技创新的全新探索。
昔日这片乡村田野如今已是人才荟萃、动能澎湃的科创高地。莫干山研究院共孵化培育科技企业128家,引进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50余人,探索出一条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有效路径。
不管建设什么样的研究院,有一个理念是共通的:人才是根本。
目前,莫干山研究院已引育和建设一支“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为核心、青年博士人才集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一批高水平复合应用型研究生高素质人才,现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0余人,博士后36人。
一个研究院,何以“才链全球”?求贤若渴的心思,从招才引智的一揽子政策中显而易见——德清县与浙江工业大学设立特聘研究员岗位,推出人才引进“双融计划”,帮助申报人依托高校在莫干山研究院申报国家和省级重要人才项目,同时也享受地方人才政策和学校科研平台、学术资源。在政策激励上,研究院接连出台了《德清县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博士后支持政策》《德清县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科研人员聘用管理办法》等提高人才待遇;根据院校博士后“人人进团队”的原则,研究院为每位博士后匹配了高校重点教授团队,进行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目前已受理发明专利82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申报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等超1000万元。科技型企业成长,需要高端人才支撑,却总是遇到资金瓶颈。如何承接?莫干山研究院做了示范。“我们采取了‘联培’形式,除企业工资外,人才可以再拿一笔研究院的薪水,由我们帮企业减轻负担。”莫干山研究院执行院长陶鹏表示,如果双方合作非常契合,就可以进行后续的长期合作。设立在浙江海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院企联合研发中心,梁健鹏博士作为院企联培博士后,由研究院与企业共同招引,主攻抗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发,目前研发的猪瘟E2蛋白亚单位疫苗已到临床申报阶段。前不久,研究院人才工作迎来阶段性的重要节点。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24年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单中,莫干山研究院榜上有名。从省级晋升为国家级,为研究院进一步加速壮大博士后队伍奠定了基础。当一位又一位青年人才汇聚德清,扎根莫干山研究院,这无疑是对这座创新热土投出了信任之票。随着“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的产业升级、功能升级、形态升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优势将持续显现,吸引更多目光聚焦于此。今年年初,多方联动的“百名教授联百企”助企行动中,浙工大食品学院的教授们发现了湖州维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烦恼,即难以开发新产品。碰巧的是,浙工大食品学院刘建华教授手握的全谷物营养食品加工技术,与企业高度适配。今年6月,湖州维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威与刘教授的团队在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达成合作 ,三方联合创立新公司,维禾生物由此诞生。在维禾生物,王威的企业占股67%,刘教授团队以技术入股占30%,而研究院则以实验室建设、咨询服务等作价入股,占3%股份。
“一方面,我们紧密关注县内企业需求,另一方面,我们有专人对接学校科研成果,做好校企连接的纽带,也成为实验室通向市场的‘高速公路’。”在陶鹏的描述中,研究院就像是技术“经纪人”的角色,让产品和创新思想在产业端落地,从而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今年9月,研究院获批成为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首批试点单位,为科技企业研发过程中的关键卡点提供保障。“传统保险保障聚焦单一经济赔偿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科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风险需求,推广科技保险模式具有积极意义。”莫干山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办工作人员江为赛表示,目前,研究院与中国人保正积极推进企业中试过程中的“财产损失、设备机损”等综合风险保障,为项目方因中试试验未达预期而终止所造成的费用投入损失提供保险保障。
莫干山研究院产业创新园占地面积100亩,如今,这里孕育出了23万平方米的新兴创新空间,不仅为新产业的入驻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二次焕新”。走进创新园,可以发现,这里的新建厂房不是常见的单层厂房,而是多层楼房。陶鹏道出了原委:“横向拓展没有空间,我们就培育‘上楼企业’,向纵向发展要土地,一幢楼就是一种产业。”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研究院做了不少积极探索——近日,位于5号楼与7号楼之间的污水处理系统开始陆续施工。这套价值400万元的公用污水处理系统一旦交付,就意味着研究院培育、招引的生物医药类项目,可以免去早期个体污水处理设备的投入,很快入驻。与此同时,关于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大类的三个概念验证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高校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将在这里从实验端走向产品端,进行小范围的市场化运营。培育一个成熟的产业,就像是组装一台精密的机器——基础部件决定功能部件,功能部件又决定了主机性能,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在陶鹏的电脑里,有一张研究院运行模式的概念图,顶尖创新平台、概念验证中心、研发中心和大学科技园就是一辆车的四个轮子,想要跑得快跑得稳,缺一不可,在“四轮驱动”下支撑着“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的培育计划,也支撑着面向全县域的“3+X”产业。“我们先期会围绕地理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碳中和、数字经济等X个领域开展科技、人才服务。”在迈向国家领先科技园区的路上,莫干山研究院诞生了“类硅谷”的发展路径——“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这一点,杭州鹰展无人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胡艳果深有体会。去年,鹰展落地雷甸镇(高新区临杭产业新区),今年1月,首台大载荷、长航时的YZ700油驱无人直升机下线,可载重300公斤,最快飞行速度可达160km/h。YZ700的投产,不仅攻克了电驱无人机在极端天气下飞行续航的行业痛点,也让鹰展实现了从拼装进口零部件制造有人机到自研“智造”无人机的跨越。
胡艳果是浙工大毕业的校友,此前她看中了无人机在农业、应急救援、物流等领域的广阔市场,却苦于没有技术支撑。在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鹰展与浙工大机械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成功“牵手”,解决了无人机飞控系统的难题,如今,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多出自合作高校。传统产业,因“智”而潮;未来产业,蓄势待发。如今,已有128家科技型企业从这里中走出,莫干山研究院正不断从发展高科技的“试验田”蝶变成为科技含量高、产业质地好的亩均“高产田”。
过了第四季度
莫干山研究院恰好迎来3周年
由“闯”起步,靠“创”加速
如今的研究院
正怀揣一个个令人新潮澎湃的目标与远景
正勾勒出厚植新质生产力基础
塑造发展新动能的新图景
-END-
记 者:徐晟昱
编 辑:陈羽然
审 核:甄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