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 海口作家曾万紫的党报情结

时事   2024-11-10 09:07   海南  









“这是我多年来收藏的《海口日报》。副刊版上有我很多文章,有写历史文化的,有写人文风情的。”11月9日,在海口作家曾万紫家中,她摊开一大摞《海口日报》,如数家珍般给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11月9日,海口作家曾万紫在认真阅读《海口日报》。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鹤 摄


曾万紫是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海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虽然我从事外语教学工作,但这并不影响我创作文学作品。而我的文学之路,起点就在《海口日报》的前身《海口晚报》,所以说这张报纸是我多年的良师益友。”曾万紫说。


“还在读大学时,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经常向《海口晚报》副刊投稿,创作的体裁涉及诗歌、小说、散文和译作等多种。”曾万紫介绍,副刊编辑也鼓励她多写稿多投稿。“因为我在海口长大,从小穿梭在大街小巷,熟悉并热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因此海南粉、文昌鸡、骑楼老街、水巷口等很多本地特色都成了我的创作源泉。”


三十多年过去,曾万紫和《海口日报》一起成长。现在的她已经出版了十多部文学书籍,发表在《海口日报》上的作品达到200多篇。曾万紫说,她的文学处女作发表于这张报纸,她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中的大多数文章也曾在这里刊发,可以说,这张报纸伴随着她的成长和创作之路。


“副刊是党报的一扇窗口,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个性与地域特色。”曾万紫说,从《海口晚报》到《海口日报》,这张报纸的副刊依然叫“阳光岛”,依然重视名家名篇,发现新人新作,特别注重培植海口文学新生力量。很多副刊作品以文学的笔触描摹昂扬奋进的时代画卷,汇聚文化赋能的发展动力,在不断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党报副刊的文化自觉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发表优秀作品的宽广舞台,为读者奉献高雅优质的精神食粮,文化自信在于传承优秀品质,焕发创造活力。”曾万紫说,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每天阅读《海口日报》的习惯,并将其推荐给很多学生和朋友。她认为,作为党报,《海口日报》具有权威性,老百姓信得过;具有收藏价值,它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时代档案。


她相信,《海口日报》及其副刊将继续承接传统,引领时代,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促进海口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提升。







来源: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曾昭娴


编辑:陶志博

审核:郑春祥

监制:陈新卫


海口日报社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海口日报社原创生产,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海口日报社新媒体部联系授权,凡侵犯本报社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xmt66829878@163.com



海口日报
带你走进海南自贸港核心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