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在北京音乐厅和中国交响乐团联合作“西藏交响音乐作品展演”,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交响乐团长尼玛终于松了一口气。当聊起此次演出的感受,他非常自信地表示,这场音乐应该能给首都的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美好的印象。
图为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交响乐团长尼玛 摄影:王茜
尼玛的自信首先来自优秀的交响乐作品。他告诉记者,“这些作品有讲述西藏解放历史、建设西藏历史的红色歌曲,也有当今一批优秀创作人员创作展现现在美好生活的作品。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作品推给全国的观众。”
老一辈音乐家罗念一曾在雪域高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被藏族人民亲切称为贡嘎巴登,意为“受众人喜爱的有才华的人”。在此次展演中,《西藏组曲——献给我的第二故乡》改编后再次在音乐殿堂奏响,观众依然能从旋律中感受那炙热的感情。
团里的演奏人员和歌手,由来自不同的地方的藏族、汉族、回族、土族等多民族人员组成。各个作品在保留民族旋律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同时,又具有不同的地域风格和特色。比如著名作曲家格桑达杰的《西藏风情》以及扎西次旺的《夏尔巴舞曲》展现西藏风土人情,《囊玛》是中国藏族古典音乐,曾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雪域之子组合演唱的《江措塘》改编自昌都的民歌,《故乡情》具有山南风味,《珞巴随想曲》具有明显珞巴族的特色,还有《西藏风情》中的藏北牧歌,音乐粗犷豪放,别具风情……
图为演出前彩排,乐器为“赤布” 摄影:王茜
“我们交响乐当中使用了不少民族乐器,有藏族的传统乐器藏大号、藏钹、扎木念、赤布(藏铃),也有二胡、鼓、笛等等,这也使得作品跟其他乐团不一样。”尼玛说,“交响乐有了民族乐器的加入,这种中西结合让作品国际范儿中有了民族风味,这也是我们所做的一些创新和融合,也展现了西藏音乐特有的魅力。”
“这些交响音乐作品已经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多地巡演了十几场,受到很多好评,大家也特别喜欢。在此次展演与中国交响乐团排练的时候,还有一位小提琴手感慨‘这个旋律怎么这么好听!’,她把小提琴放在那里,一直在听。”尼玛说,“这是我们想带给听众的感觉,让大家感受到交响乐的美,感受到西藏民族音乐的美好和丰富。”
图为演奏人员演奏乐器 摄影:王茜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交响乐团真正走向专业化在2010年左右。在西藏展开演出,以普及交响乐为主,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一年公益表演会有40场。让尼玛感到欣喜的是,现在西藏喜欢听交响乐的观众越来越多。后来乐团慢慢走出西藏,到各大城市去演出,有越来越多机会和各地优秀的交响乐团合作、交流、学习。目前,他依然急切期盼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乐团。他一直相信,乐团发展会越来越好,西藏音乐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责 编丨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