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扇面》与赶大营

文摘   2025-01-05 16:48   天津  

《画扇面》与赶大营

{《画扇面》与赶大营}


作者

郑耀庭

西北民歌中,有一支名叫《画扇面》的小曲十分著名,不过歌词描写的内容并非西北风情,而是演绎津西重镇杨柳青的民间故事。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西北与杨柳青远隔千山万水,这首小曲为何能在西北各地生根发芽呢?

原来,这与清代杨柳青人赶大营密不可分。光绪初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因连年饥荒而四处谋生的杨柳青三千货郎纷纷随军西征,在西北沿路进行生活日用品交易,从而大大缓解了军队后勤补给的不足。因货郎随军营行动,后人便把这一历史事件称为“赶大营”,那些因赶大营而定居新疆的杨柳青人则被称为“大营客”。大营客不仅把商品、物资带到了西北,还成为了东西部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从小曲《画扇面》的流传,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画扇面》起源于杨柳青,随着大营客的一路西行而流向四方。时至今日,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在大营客当初走过的几条路线中,沿途各地均有《画扇面》这一小曲的流传。它就如同路标一样,标注了当年杨柳青人赶大营义无反顾、不畏艰难的足迹。

清朝末年,在几代人的不断开拓下,终于形成了几条较为稳定的赶大营路线。这几条路线所到之处,虽风土人情各不相同,但大营客都把这支小曲带到了那里,和当地文化融合发展,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画扇面》。无论哪种风格的《画扇面》,都是以杨柳青小曲为母体衍化而成。

在华北,《画扇面》发展成为单弦中一个固定的曲牌;在东北,《画扇面》成为二人转流行的小帽;在西北,这支小曲更是遍地开花,仅陕北各地就有十几种不同风格的《画扇面》流传。《画扇面》的影响力从渤海之滨的杨柳青,直到天山脚下的新疆,覆盖了半个中国。

最初杨柳青人离开故土,远赴西北的时候,他们可能只是为了获得温饱和简单的生活。这些人大概不会想到,他们的赶大营不但带去了天津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将天津的文化带到了西北,带进了新疆。从《画扇面》小曲的流传,我们能够看出杨柳青人赶大营对于东西部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何其重要的作用。我想,今天当各地再次唱起《画扇面》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当年杨柳青“三千货郎满天山”的壮举,更不该忘了为当地发展而世代定居新疆的天津老乡——大营客及他们的后人。



来源:西青档案


古镇杨柳青
弘扬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宣传古镇历史底蕴,展现传统民俗文化。发布最新动态,传递最新资讯。了解杨柳青从关注魅力杨柳青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