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标志着秋季的起始,
也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立秋之际,斗指西南,
太阳黄经达135°,
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
8日或9日。
在中华文化中,
“立”字代表开始之意,
而“秋”字则象征着禾谷的成熟。
这一时节,
从盛夏的阳盛逐渐过渡到阴盛,
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标志着万物从繁茂成长到
逐渐成熟的转折点。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
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
在节气排列顺序上,
处暑在立秋之后,
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
立秋三侯
一候凉风至
西方吹拂着凄清之风,
这便是凉风。
随着气温的变化,
凉气开始逐渐弥漫,
标志着天气已经不再
是暑天的热浪了,
而是开始呈现出转凉的趋势。
二候白露生
大雨过后,清新凉风习习,
气温渐渐降低,
空中出现了朦胧而白茫茫的雾气。
这个时候,虽然尚未凝结成水珠,
但是已经被称作白露的景象。
它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
金黄色和白色的美丽。
简单来说,就是早晨的时候,
大地上开始出现了雾气。
三候寒蝉鸣
在深秋时节,
那些因感受到阴冷而鸣叫
的寒蝉也开始奏响它们的歌声。
寒蝉的鸣叫,
象征着天气的逐渐转冷,
预示着秋天的深入。
就如同布谷鸟在夏天
带来的热烈与生机一样,
寒蝉的鸣叫也成为了
秋天特有的标志,
向人们传达着季节更迭的信息。
秋
立秋
新秋
【作者】齐己
【朝代】唐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秋之日,民间有庆祝收获、
祈求丰收的传统。
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
如“贴秋膘”、“咬秋”、“晒秋”等,
以祈求秋季的丰收和家宅平安。
同时,立秋还有祭祀土地神等习俗,
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
和对农业生活的珍视。
这些习俗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也传承了民间智慧和信仰。
其中晒秋
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
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
生活在山区的村民,
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
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
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