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看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是改编自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的真实故事,由宋佳主演,有笑、有泪、有信仰、有情怀、有艰难,也有人心所向。跟之前那部因“魔改”引得众怒的电影,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家千万别错过这部好剧。真的要赞美一下主创团队尤其是四位女编剧们。就找省委shuji拨款“网大鱼”那个戏剧段落,写得真的跟相声的包袱似的,一环扣一环,三翻四抖,再加上几位老戏骨的默契表演,差点把我笑死。书记说300万拨款时,张校长激动想站起来,县长眼神示意,坐下。说500万,张校长和教育局周局都激动了,又被县长眼神摁住。说800万时,县长自己按捺不住,激动得站起来了……最后,书记问,给你们批860万,行不行?张桂梅校长的用眼神瞅着县长,“够还是不够啊”的眼神。
一开始,张校长为了及时赶回来,挤着拉猪的大货车回来的,一夜衣服都臭了。县长和周局说,你身上什么味儿啊。到谈完正事,书记委婉让校长不要送了,先去换身衣服的call back。真的非常细腻,代表这个领导也在关注张校长这个人的艰辛。还有一段也跟小品似的那么搞笑。周局为了说服马县长支持张桂梅当校长,说了一通什么“愚公移山”的话。他说服了县长。第二天,县长开会,把周局的话背诵了一遍。周局悄悄吐槽,一个字都不带错的,记性真好。当时弹幕上一片“哈哈哈,他说得都是我的词儿啊”,致敬沈腾马丽小品《扶不扶》的经典老梗。真的比小品还好看啊。之前我仅仅是知道“张桂梅”校长的名字和简单的事迹。为那些濒临失学的山区女娃娃们,能走出“宗法观念”“重男轻女”和“贫困”的泥沼,读高中、上大学、有不一样的人生出路,张校长克服万难,做着这个了不起的事业,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但她誓要做成这件事的信仰何在,我并没有任何的了解。(一开始我都不知道她和她的故事,究竟发生在哪里。)电视剧的一开始,张桂梅急匆匆地骑着小摩托进山。在一个村子里,路边一个满脸稚气的孕妇,跟她打招呼:“张老师。”她手上的活计没有停,背篓里还有一个孩子。张桂梅继续赶路,她要去找刚辍学的学生“谷雨”。谷雨的妈妈生儿子时难产去世,父亲开始酗酒,每天烂醉如泥,躺在猪窝边上。谷雨照顾着家里还有弟弟。这个14岁的女孩,即将迎来一场相亲。父亲希望她能换来3万元的彩礼,帮助家里养活弟弟。张桂梅一次一次地来挽回这个学生。迟了,她很快也要变成路边那个小小年纪的孕妇。在敲锣打鼓的相亲队伍身后,是一个穿着红衣已经疯了的女孩。女孩一会儿笑嘻嘻地说自己是“新娘子”,一会儿又凄厉地哭喊:“不是我克死的,不是我克死的……”两句台词,都足以让人脑补出她的经历。央视《面对面》栏目曾经专访过张桂梅。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东北。17岁,她到云南支边。后来,她与丈夫同在大理喜洲一所高中任教。喜洲是她丈夫的老家,她以为那里将是她余生的归宿。然后,1996年,她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张桂梅悲痛之下,申请从大理调出,来到丽江华坪民族中学任教。不到一年,她就被医院查出子宫内有一个五斤重的肌瘤。她的积蓄差不多都给丈夫治病用了,她自己觉得可能是活不长了,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她纠结又难过。学校的老师知道后,告诉她“你好好治疗,还有我们呢”。
县长也来看望她:“张老师,你不用怕。我们再穷,也要救活你。”县里开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们给她捐款。甚至从山里来的只有5块钱回程车费的代表,也把钱留下来了。张桂梅想:“我没有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我却给小县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干什么?我就想做点事。”2001年,华坪县成立了“儿童之家”儿童福利院。身为老师的张桂梅,被捐助人指定要求担任院长。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福利院里这些孩子的“妈妈”。福利院里,有不少被遗弃的健康女婴。因着这两段经历,张桂梅萌生了要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她这个想法,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把男女硬性分开。而且办一所女高,哪有那么容易。张桂梅说,“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我不服气。越说不行,我偏要干。”张桂梅的初衷简单而清晰——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果一个女人她有文化,她会把生的姑娘丢掉?她不会。她只会好好培养女儿。福利院有个弃婴,长大后上了浙江大学。她也生了独生女,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教育得非常好。张桂梅开玩笑问她,你咋不生个儿子了?你老公也是独生子。她说:“老妈,你忘记我的身世了,你忘了我受得教育?”她要通过教育,坚决“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去家访。她正在读高三的学生,在家里干农活。但读初二的弟弟,被父母送到县里上补习班。张老师没客气,质问妈妈:“你脑子是不是有病?你姑娘高三了要高考,你不送这个去补习,你反而送小的去补习。”妈妈回答说,因为是儿子。张桂梅心里非常生气,她于是更加坚定要把这个免费女子高中办起来的信念,“把命搭上都是应该的”。她从2002开始,就为这个旁人看起来疯狂的梦想在奔走。甚至曾经带上自己的身份证、教师资格证、荣誉证书、新闻报道,像乞丐一样,去城市里“化缘”。连续五年,她利用寒暑假四处募款,最终她只筹集了一万元。就在这时,转机突然出现。她被选为十七大代表,进京开会。县里给的7000元置装费,她给学生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然后,穿着自己的旧衣裳就进了人民大会tang。她的裤子破了一个大洞,走出大厅时,被一位女记者敏锐地发现。然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她被更多人看到,助力开始出现。后来,丽江市和华坪县各出资100万元,帮助张桂梅把学校初步建设起来。电视剧第四集,张桂梅校长去昆明的大学招老师。一开始,来求职的毕业生们接都不敢接张校长递过来的招聘简章,太苦了,谁都知道太苦了。后来,一位叫“魏庭云”的姑娘,坚定地把自己的简历,交到张桂梅手上,说:“我大学就爱读秋瑾、吕碧城,我知道她们兴女学、办女报、兴女权,倾家荡产争取女性权益,带领女性游行示威,为的就是让她们通过读书写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我的眼泪哗得一下就涌出来了,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她懂得张桂梅校长想做的那件事究竟是什么,我也忽然懂了。2008年9月,华坪女高开学,第一届招收了100名女生。因为招生没有分数线,学生们的成绩良莠不齐。一开始,学校其他老师心气不高,能读个“职大”就行。张桂梅深知,一个读书的女娃娃,能带给整个家庭的巨大影响。她找到老师们,下了军令状——至少二本。不行,你们就辞职走人。又有6个学生走了。张桂梅一家一家地找,终于又捞回来两个。96个学生,张桂梅说什么也不让她们再离开了。学不会,那就从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道题一道题地算。繁重的教学任务,让剩下的8名老师不堪重负。县里决定让女高的学生们分流去其它高中。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学生和老师的资料,准备办理交接。但在整理老师的档案的时候,她眼前一亮。“8个老师,6名dang员,我的底气、希望一下就来了。”她把另外五个老师找来。“如果是抗日战争时期,只要这个阵地还有一个dang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是六个dang员,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dang丢掉?”张桂梅说:“咱们开始重温入dang誓词。”没有钱买dang旗,他们在墙上画了一面。誓词还没念完,他们六个人全哭了。从此之后,女高的学生们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所有的时间都被严格管理,一切都为了把学习成绩提升上去。老师为了孩子们,付出太多太多。孩子们拼命刷题,“拼了”。“有人说刷题不好,但我们没有办法。我的学生不然怎么能考到浙大、厦大、武大、川大?都可以上。我们老师说,别人教书付出的是什么,在我们这里几乎是用命换来的。”2011年,华坪女高毕业生第一次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100%。从此之后,华坪女高的高考成绩,排名全市一直都是第一名。张桂梅校长说:“清华北大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我们要培养这个孩子一辈子的这个信仰是坚定的,对人民有用,对社会有用,是社会脊梁的这么一个人。”
我相信,不仅是她的学生们,就连我们也可以从张桂梅校长身上学到这三件事: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华坪女高的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刚入学的女孩们,连字可能都认不全,更别提是理解校训的精神内涵。但很快,在张桂梅校长和老师们的引领下,在学业上拼了的女孩们,日常被红色教育洗礼。她们也开始明白校训里蕴藏的精神,跟《烈火中永生》《闪闪的红星》这些红色故事里的英雄人物,是一样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她们,走出大山,走向新的人生,必须磨砺出的精神硬度、精神广度、精神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