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东航停飞这条国际航线!多国同时停摆中国航线,背后有“大文章”?原因太不简单!

乐活   2024-10-16 07:21   英国  


太突然!

2024年5月以来,多国相继宣布暂停飞往中国的航班这一波操作不仅涉及到英国、澳大利亚,还波及了文莱、菲律宾等多个国家。


各国航司一反常态,在疫情消退、跨国旅行需求逐步恢复的背景下,居然反其道而行之,集体停飞中国航线,这背后难道有我们没看透的“隐情”?为什么多国突然一致行动?真相似乎没那么简单。


与此同时,国内航空公司也没有置身事外,它们同样面临复杂的挑战……



根据彭博社报道,中国东方航空决定取消温州到马德里的航班,这条航线去年11月才开通,如今却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宣布停飞!


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情况?  

航空公司接连停飞中国!



从2024年5月开始,西方国家的航空公司接连宣布停飞中国航线。


澳大利亚率先宣布,7月28日起将暂停悉尼至上海的航线。紧接着,英国的维珍航空在7月17日宣布无限期停运伦敦到上海的航线。而8月8日,英国航空BA也跟风宣布将暂停伦敦至北京的航线,停飞将持续到2025年11月!



其他的航线姑且不提,但是这条伦敦往返北京的航线,自从1980年开通以来,便一直像一位老朋友一般陪伴着无数往来英国与中国的国民与外国友人。


这些一度被认为“最重要”的航线,居然在疫情刚缓解不到一年多时间里,纷纷“说停就停”。


不仅如此,美国的达美航空原本计划在今年秋季恢复洛杉矶到上海的直飞航班,结果临时取消。而墨西哥航空公司,疫情停飞至今也没有复航迹象。


甚至连德国、法国这些欧洲大国的航空公司也在观望,随时可能加入停飞的行列。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按理说,疫情消退,各大航空公司应该抓紧恢复国际航班,争取更多乘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巨大,需求旺盛,为何各大航空公司不但不拼命抢市场,反而撤离?




  国内航司也在“熄火”:

温州到马德里航线停飞!



不仅外国航空公司在调整,国内航司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据彭博社最新报道,中国东方航空将于本月底停飞从温州到马德里的航线,这条去年11月才开通的航线,如今不到一年时间就宣布停航。


这让人不禁思考,国内航司也陷入了无法“卷动”的困境了吗?



温州虽然人口接近1000万,但国际航班相对较少。根据环球旅讯的分析,这次停飞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补贴减少和需求低迷。


中小城市的国际航线开通往往依赖地方政府的补贴,但今年8月出台的新规让这种支持大幅缩减。温州到马德里的航线在补贴取消后,盈利压力骤增,需求疲软的状况下,东航不得不放弃这条航线。


这种情况其实并非个例,东航、南航、国航这些国内大航司多年来都依赖政府补贴来维持部分国际航线的运营。随着补贴减少和国际旅行需求波动,即便是中国的航空公司,也开始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



  停飞原因:

真的是没乘客?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如此多国际航班都停飞中国?


各国航空公司给出的官方解释,都是“因为跨国旅行需求减少,客座率下降,航线不再盈利”。通俗点说,就是乘客少,赚不到钱。


维珍航空和英国航空都强调:中国的旅行需求恢复得比预期慢。


可是这个解释一出,大家都有点懵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今年1到6月,全国出入境人数高达2.87亿人次,同比增长70.9%。


其中内地居民的出入境人数达到1.37亿人次,这还不包括大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中国人怎么可能不出国?而且,最近出国游学、旅游的人随处可见,机票常常一票难求,怎么可能没人坐飞机?


这与“商务旅客不足”的现实结合起来更加复杂……


温州到马德里的航班一度推出低至1.6万元的商务舱往返票价,极其诱人。然而,超低票价却也意味着航空公司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特别是面对国际航线高昂的成本,国内航司难以长久维持这种亏损局面。


难道,航司们说的“乘客减少”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



 护照管控/手续繁琐:

出国旅行真的难了吗?



有关人士分析,其实这里可能另有原因。


最近网上有传闻称,国内某些地区和行业要求上交护照,甚至有银行、医院、大学等单位也纷纷采取了类似措施。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解释原因,但让人不禁猜测:是不是护照管控变严,导致部分人出国受限?


一些人宁可选择国内旅游,也不想因为手续繁琐折腾办理出国手续。




不可否认的是,商家的嗅觉一向最为敏锐。外国航空公司一旦发现中国的出国人群减少,盈利预期不如以前,自然会迅速做出调整,把运力投向更赚钱的航线,比如飞美国、欧洲或其他地区。


或许这样一想,们选择了暂停或减少飞往中国的航班就不那么奇怪了?



  停飞背后:

俄乌冲突是否也有一手?



除了乘客减少,航线停飞还有一个隐藏的“大麻烦”——俄罗斯关闭领空。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对欧盟、英国、美国、加拿大等36个国家和地区关闭了领空。


这直接导致欧洲航空公司飞往中国的航线不得不绕道。


举个例子,过去从伦敦飞北京,航线可以直接穿越俄罗斯领空,大约9小时就能飞到。但现在,欧洲航司只能绕过俄罗斯,从高加索地区飞,航程变长,时间一下子延长到11小时以上!



这意味着燃油成本大幅增加,还得多配一组机组人员进行轮班,否则就违反了劳动法规。英国航空甚至不得不在伦敦至北京的航线增加一名机长,光是机组成本就比过去高出不少。


而我国的航空公司,由于与俄罗斯关系友好,依然可以正常飞越俄罗斯领空,省时省油。北京到伦敦只需9小时,航程缩短,效率更高,成本却远低于外国航空公司。


这让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航司如何与中国航空公司竞争?估算下来,外国航司在中欧航线上的运营成本比中国航司高出25%到30%,长期下去,外国航司自然吃不消。



  国外航司被逼撤退,

国内航司乘机抢占市场



多国停飞的背后,是中国航司迅速扩展国际航线、抢占市场的现实。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航司在中欧航线上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而国外航司的份额只有不到30%。疫情之前,国内航司和外航的份额差不多是对半开,但现在,中国的航空公司开始逐步挤压外航的市场空间。


比如,2024年6月,首都航空开通了杭州到墨尔本的航线,每周三班。同月,东方航空也开通了南京到墨尔本的航线。



再加上南方航空、国泰航空都纷纷恢复了广州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珀斯的航班,国内航司正疯狂加码,积极拓展国际航线,特别是飞往欧洲和澳洲的航班。


这种情况下,欧洲航司能有什么招?别说跟中国航司竞争,连生存下去都成了问题。奥地利航空甚至直接拒绝了东方航空申请的上海到维也纳的航线,理由是“不公平竞争”。看来,欧洲航司的压力确实不小。




  中东航线逆势崛起  

西方航司反被边缘化?



不仅如此,中东航司也趁势崛起,趁着西方航空公司退缩的空隙,迅速与中国加深合作。


今年5月,巴林的“海湾航空”开通了上海和广州的定期航班,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航线扩展。中东地区的航班恢复情况远远超过欧洲、北美和澳洲,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面对中东航线的繁荣,欧洲航司无奈看着市场被中东和中国瓜分殆尽。即便是阿联酋航空,也悄悄换掉了北京、上海航线上原本使用的空客A380大飞机,改用了较小的波音777以应对成本压力。


未来,中东航空公司和中国航司联手崛起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航空市场的暗流涌动:

一边停飞,一边狂增航线



多国停飞中国航线,乍一看是需求不足,航司亏损,但细看下去,我们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欧洲航空公司面临绕道飞行带来的成本压力,而中国和中东航空公司却在积极抢占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航空公司疯狂开通国际航线,意图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一边是外国航司无奈撤退,那一边是中国航司和中东航司强势进军,国际航班市场格局悄然改变。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内航空公司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是否会引发价格上涨或服务下降的隐忧?当一方垄断市场,消费者失去了选择权,谁来保障服务质量?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远没有结束,未来会如何演变,还有待观察。



总结来说,多国航班停飞,表面上看是一场航空市场的博弈,但背后可能有多重的复杂因素,让整个局面显得扑朔迷离。


停飞只是表象,究竟还有多少看不见的暗流?未来国际航空市场会不会发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变局?恐怕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无论如何,希望航班的“瘦身”,不会影响大家的自由的国际出行啊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和我们讨论!






好文推荐



图片及信息来源非注明原创均来自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络留言,会立即删除。


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和图片等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完全真实性,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非获授权不可使用本公众号的内容,违者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公众号不对文中出现的所有第三方广告,以及发布的所有广告负有任何责任。


Sources of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ll non-watermarked or specified are from the Internet

Disclaimer: The articles and pictures published on this official account are for the purpose of disseminating beneficial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and do not mean agreeing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ing the complet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 and do not make any guarantees about their scientificity and seriousness. Other media, networks or individuals are not allowed to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official account without authorisation, and those who violate it shall bear legal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copyright. This official account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ll third-party advertisements appearing in the article, as well as all advertisements published.

最英国
带你领略最逗趣、有爱、槽点多、又富有魅力的英伦和海外生活,get各种奇怪的英国知识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