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掌上东农”关注我们」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龙里服务队于2013年成立,2014年正式派遣志愿者。十一年来,已向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选派研支团志愿者63人。团队始终秉承着“博学笃行,明德亲民”的东农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黔山秀水间播种知识,传递能量,将提升自己与服务他人相结合,努力肩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1
以队伍建设为基,聚焦思想引领
以党建带领队伍建设。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成立党小组,坚持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8次。同时开展实地党课学习,实地调研走访当地红色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参观贵州省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猴场会议旧址,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汲取奋斗力量。
2
扎根三尺讲台,聚焦实践育人
东农研支团团队5人分别在龙里县摆省小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龙里县第七小学任教,承担语科音体等8个科目的教学任务。同时,团队成员均在学校少大队、党政办等部门担任行政教师,部分成员兼任班主任职务。
坚守第一课堂主阵地。团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认真备课,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公开课听评等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截至目前,成员进行校级公开课展示10余次,团队成员所教班级成绩均有明显提升。
抓牢第二课堂新机遇。成员们依托服务学校“红领巾”社团建设和品牌活动,着力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好少年。面向全校组织开展少代会、法治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育、铭记九一八等系列活动40余场。同时,根据青少年现实发展情况,丰富研学活动,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
传递温暖能量,聚焦志愿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团队成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嘱托,接过十年接力棒,坚持以“1+8+N”的服务模式即“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1”个核心;“刺梨映像”筑梦观影、“心幕象牙塔·黔行大学梦”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一城一名悦中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一纸童心·锦绣黔景”关爱留守儿童传承非遗文化爱心行动、“小小红色讲师团”—“刺梨花开”小小讲师赋能项目、“七彩假期·圆梦课堂”“黔景跃纸上·黔志现歌中”易扶点留守儿童“变形计”项目、“农科向黔”智慧农业科普实践项目—“8”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铭记九一八”“致敬最可爱的人”“巫山峡谷”志愿服务等“N”项志愿活动,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着力打造以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为主,以助力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为辅的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持续擦亮品牌志愿服务项目
“刺梨映像”筑梦观影活动是在团龙里县委的指导及龙里县星空影城的支持下,由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于2014年创办的公益活动项目,为龙里县青少年儿童提供去影院免费观影的机会,丰富课余生活、开阔人生视野。已组织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再见土拨鼠》等多场富有教育意义的主流文化电影。2024年下半年,成员们在国庆期间组织易扶点儿童26人,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本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展70+场观影活动,6000+儿童受益。
“心幕象牙塔·黔行大学梦”和“一城一名悦中国”志愿服务项目研学活动,是在团县委、县教育局等单位的支持下,团队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带领学生走进高校校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地,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了解大学、了解社会的机会。2024年,团队成员带领学生们走进贵阳学院,实地参观、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在他们心底种下“追求梦想”的种子。团队成员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清明节组织洗马小学学生前往遵义烈士红军陵园管理所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国家公祭日组织龙里县第七小学、龙里县观音小学学生前往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红色文化展馆进行参观学习。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召开活动310余次,捐赠学习生活用品累计3700余件,价值57800余元。讲解大学校园、历史、文化活动共计120余场,参与人数达4200人次。累计带扶农民工女3000余人、留守儿童2000余人。
“黔景跃纸上·黔志现歌中”易扶点留守儿童“变形计”项目和“一纸童心·锦绣黔景”关爱留守儿童传承非遗文化爱心行动,团队带领学生了解苗族文化,学习绘制苗族农民画,促进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热爱。2024年,团队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特色课堂10次,带领学生尝试平面、立体双线平坡农民画。本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服务300余次,超3000余名留守儿童受益。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小小红色讲师团”—刺梨花开小小讲师赋能项目,团队以奋进社区党史馆和龙里七小为主要阵地,打造一支“三好”小小讲师队伍。2024年,结合学校“红领巾”社团建设,开展红色党史学习、演讲口才培训、讲解体态训练、实地讲解训练等专题课堂30余次。本项目年均开展培训170余课时,实地宣讲10余次,培养优秀小讲师30余人。定期带领孩子们前往红色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将所学转化为实践。项目曾获首届黔南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七彩假期·圆梦课堂”志愿服务项目,2024年,团队在奋进社区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关爱儿童、陪伴成长系列活动。暑期,团队围绕科技创新、思想引领、美育建设等多方面开展课程,累计课时达150余小时,累计参与易扶点儿童达631余人次。九月底至今,团队每周六上午在奋进社区开展“圆梦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同时担任中国少年先锋队黔南州龙里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红领巾小小主持人社团辅导员,每周六上午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小小主持人培训,为龙里县儿童提供多样化课程,提升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
(二)强化创新志愿服务新思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弘扬革命文化”。2024年,东农研支团创新性开展“银河计划”—儿童红色剧社,项目以“小小红色讲师团”—“刺梨花开”小小讲师赋能项目为基础,通过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戏剧,将红色文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儿童,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截至目前,已累计招募小演员21人,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12岁,其中包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儿童16人,形成红色话剧《黔中星火永相传》。结合“九一八事变”“抗美援朝纪念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等重大时间节点,将革命历史、英雄故事搬上舞台,累计开展主题活动40余次,进行专业化的语言表达、体态神态、表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引导易扶点少年儿童突破“方言口音难关”“性格内向险关”“肢体表达阻关”,累计开展专题课程50余次。形成成熟剧目后,走入学校、走下乡村、走进城市,通过儿童演绎,全社会聆听的方式,让红色文化以更加直观、更好理解、更有感染力的角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小手拉大手的红色同心圆,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和宣传范围,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共青团龙里县委员会和龙里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大力支持下,本剧目代表龙里县,在第二十届“群星奖”贵州省选拔赛黔南州初赛中获得戏剧类三等奖。截至目前,剧目已面向全社会展演12次,累计观看3850余人次。切实发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展现新时代少年风貌。
4
以新媒体为媒介,聚焦多媒体矩阵构建
东农研支团贵州龙里服务队构建以“NEAU研支团”公众号为主阵地、“黔行东农人”视频号、抖音号为辅的多媒体矩阵,截至目前,公众号累计浏览量9000+,抖音号、视频号浏览量累计24000+。2024年支教团累计受到中国日报、天眼新闻、中国青年网、西部志愿汇、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等各级各类报道92次。
黔程万里,笃行不怠。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未来,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出色圆满地完成支教工作,做好志愿服务接力,真正做到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让青春之花在黔山秀水间绽放出别样风采,持续为贵州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在黔州大地上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
讲述东农的故事为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发声
在评论区留言你想看到的主题
下期“掌上东农”由你来决定
来源 | NEAU研支团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龙里服务队
制 | 尹依琦 李宣颖 薛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