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唯晨
来源:唯晨(ID:weichenip)
《淮南子·说山训》有云:“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古人可以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现实中的我们也可以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看到整个事件的形式和发展方向。
能够以小见大是一种能力。而养成这种能力的方法,除了知识的积攒,更多的是个体的思考及分析能力。
人生就是这样,见多才能识广。无论是行万里路,还是读万卷书,都是为了增长见识。
拥有识人本领者,并非天生就会识人,他们只不过比普通人多了些细心。能够通过现象去分析本质,更愿意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定期复盘。
这世上所有的经验都不是等来的,而是个体通过一点一滴地分析,总结成独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
有的人生经验只适用于某个人,有的人生经验,却适用于大部分人。
人性没有太大的差距,吃饭时有以下四种习惯的人,往往人品欠佳,遇到要小心。
逃避买单,借口一大堆
在人际交往中,饭局是很常见的社交方式。观察一个人在吃饭时买单的行为,就能将其人品推断个大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始终在寻求公平与互惠。无论自身条件如何,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吃亏,自然不会再愿意与对方交往。
懂规矩的人不会让对方吃亏。饭局之后的买单就是交换关系的重要环节,若一个人频繁逃避买单,就说明这个人不可共事。
当然,逃避买单的人不会直接逃避,而是会给出一些看起来说得过去的理由。这些理由完全经不起推敲,属于借口。
或许会有人说,逃避买单者可能是因为经济比较困难。而事实上,一个人品佳的人无论再怎么贫穷,也不会生出占人便宜的想法。他们宁愿逃避饭局,也不会选择在吃完之后溜走。
总是劝酒,歪理说不完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劝酒常常被视为热情好客的体现。然而,当这一行为超越了合理的限度,就成了其他情感。
有些人在社交场合过分强调自己的存在感,他们试图通过劝酒来控制他人的行为,从而满足以自我为中心的愿望。
即便别人给出了解释并表明不能饮酒之后,依旧歪理一大堆不达目的不罢休者,实在不值得交往。
这样的人充满了支配他人的欲望,无法做到理解包容。
其实,在酒桌上看人要比生活中看人更准。那个在饭桌上不断劝酒,试图展示自己社会影响力的人。其内心深处都藏着对权力的渴望和对他人的不尊重。
自私自利,好菜全霸占
与人交往难免要共利。而共利最考验的就是双方的人品。若与人品差者共利,除了有可能吃亏,还极有可能会踩坑。
在饭桌上对食物有极端占有欲的人,在生活中也会对资源有不合理的把控。
如果一个人在吃饭时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见到好菜恨不能全部占为己有。那么,他们在生活中也会对稀缺资源十分贪婪。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分享,不愿意分享的人,人品欠佳。
在饭桌上看到的,虽然只是餐桌利益,但它能反映出个体自私与否。
占有欲的强弱已经形成,很难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有太大的变动。尽量远离自私的人,是做人的清醒。
爱摆架子,服务要求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他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品质。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无法表达出最基本的尊重,通常意味着其缺乏同理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在饭桌上摆架子,为了彰显自己的威风,对服务员提出苛刻的要求,这种人的人品往往不怎么样。
对他人苛刻的行为是权利感的体现,或许他们在职业和社会地位上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摆架子。
认不清自己的人,在单位当领导,回到家里还要当领导。认得清自己的人,无论身居何位,都能对家人朋友温和友善。
远离那个在饭桌上对服务员吆五喝六的人,人品欠佳的人不只会对陌生人苛刻,待到与熟人翻脸时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