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急管理部组织编制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百问百答》(以下简称《百问百答》),旨在更好地服务广大基层,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解决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中的疑点难点问题,提高基层应急预案质量。
《百问百答》定位于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解疑释惑”,分别从预案类型、编制程序、编制内容、预案管理等四个方面,梳理了101个问题及其解答。
(1)负责人牵头组织。乡镇(街道)应急预案一般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或指定负责人牵头成立编制工作组,组织所属机构、有关单位、上级部门派出机构等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可由具备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应急处置专业知识或突发事件处置经验,熟悉本地区情况、本单位现有资源与职责范围,熟悉应急预案编制过程和方法,能够把握突发事件应对需要、代表其部门或机构提出切实可行意见的人员参加。建议有关编制人员通过学习、培训、调研,观看应急处置纪实的视频、研究同类突发事件处置案例,邀请有现场处置或应急预案管理经验的人员指导等方式,提高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乡镇(街道)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案例分析、风险识别、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写、征求意见和审议发布等步骤。(参考《乡镇(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考》“3编制程序”。)
(1)预案编制前开展准备工作。乡镇(街道)成立编制工作组,确定编制责任人,明确编制小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并开展资料收集、风险识别、应急资源调查、典型案例分析等前期准备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资源调查、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2)预案编写时把握定位及结构。根据本地区主要风险和应急工作实际,统筹考虑相关领域、相邻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及后果影响,确定所编制应急预案的种类、功能定位,明确相应的基本结构及要素,进而研究编写应急预案。
(3)预案初稿形成后征求相关方意见。结合实际需要征求相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的预案文本要按程序审议发布。
预案修订时,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等重要内容的,按照上述程序组织进行;仅涉及其他内容的,修订程序可根据情况适当简化。
(1)收集必要资料。根据需要收集有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突发事件典型案例以及应急预案管理有关要求等材料,收集上级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模板范本。
(2)识别主要风险。在应急管理、消防救援、林草、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指导下,识别本地区主要突发事件风险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明确主要风险,提出针对性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建议。乡镇(街道)可结合实际组织所属村(社区)集中力量一并开展风险识别和应急资源调查。
(3)调查应急资源。依据风险识别结果和应急工作需要对本地区应急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清应急资源底数,确保资源充足且能及时到位。必要时,可以开展应急能力评估、调查毗邻地区应急资源等相关工作,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开展应急能力评估与应急资源调查工作,确保成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4)分析典型案例。整理乡镇(街道)参加突发事件处置的相关案例,分析相关领域的典型案例。必要时可构建突发事件情景,梳理应对流程、职责任务和处置措施。
需要做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资源调查、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考虑到乡镇(街道)的职责和能力水平限制,风险评估工作可以简化为风险识别。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组织所属村(社区)集中力量一并开展风险评估或风险识别。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风险评估等形成的成果,可提供基层单位借鉴使用。
关注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回复“百问百答”,获取下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