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小年在南北地区的日期有所不同,北方多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则常为腊月二十四。传说灶王爷每年此时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善恶。人们为了让灶王爷 “上天言好事”,保佑自家新的一年平安顺遂、吉祥如意,便在这天郑重地举行祭灶仪式,精心摆上各种供品。这些供品不仅是对灶王爷的敬意,期望能得到庇佑,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
年
小年的由来
SPRING FESTIVAL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古时,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在北宋时,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贴窗花、祭灶等。
俗话说,“小年”不小,
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常见习俗
SPRING FESTIVAL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盛大春节的序幕开端。在小年,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祭灶:是一项古老的习俗,是老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小年这一天人们不仅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糕点等,人们通过祭祀灶王爷,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风调雨顺。也会把旧的灶神画像换下来,贴上家家户户“请”回来的一帧新灶王像。
除尘迎新:印象中,小时候的小年特别忙。因为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在小年必定是要大扫除的,为的就是辞旧迎新。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床,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加入到了大扫除的队伍中。一家人,齐心协力,将温馨的小家彻底清洁,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彻底打扫室内卫生,俗称为扫尘。而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吃灶糖:小年这一天,还有吃灶糖的习俗。灶糖起初为祭灶、辞灶时的供品,主要原料是麦芽糖。人们认为灶糖富有粘性,用糖祀灶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和过错;又因为其味甜,灶王爷吃糖后嘴甜,就会多说好话。
蒸花馍: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花馍,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剪窗花:小年通常是在为过春节做准备,而剪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剪纸品种之一。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沐浴理发: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汉族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寓意是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去除,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有辞旧迎新之意。
婚嫁: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小年”到了
团圆也就不远了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卸下所有的疲惫和风尘
和至亲至爱的人在一起
享受幸福和美好
大约就是团圆最好的模样了
2
5
年
0
1
月
2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