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弹指一挥间。
年轻时,总希望日子可以过得轰轰烈烈,
可是忙来忙去,直到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才明白“无病一身轻”才是真正的幸福。
正如《小窗幽记》中说的一句话:
“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便是笙歌”。
尤其人到中年,不管过去是辉煌是落魄,都要警惕这三种“病”,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身体之病
有人说,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健康。
因为健康是一切生活的前提和本钱,没了健康,生活也就没了意义。
正如英国教育家罗伯特•欧文说:
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世俗的一切成功和幸福,都必须建立在健康活着这个基础上,任谁都逃不过。
很多人自持人生还长,觉得自己还有任性的资本,于是肆意地透支身体,挥霍健康,
殊不知病来如山倒,等到你察觉到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怕是已经来不及了。
周国平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在健康时,他在世界上的可能性似乎是无限的,但那时候他往往眼花缭乱,主次不分。
人这一生忙了大半辈子,金钱权利,房子票子,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健康地活着,才有可能享受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生命只有一次,绝对不会重来。
尤其人到中年后,岁月开始催人老,千万别等到身体走下坡路时,才幡然醒悟,原来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
心情之病
心情要是生了病,生活也就跟着遭了殃。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郁郁寡欢:
今天下班路上,不小心丢了50块钱,好几天的菜钱没了……
挤公交不小心被人踩了一脚,对方不但没道歉,还扭头怪自己没站稳……
一个月辛辛苦苦写的方案,领导看都没看就被搁置了……
于是,自己陷在这种忧愁苦闷的情绪里无法自拔,辗转反侧,最后费神伤身。
伏尔泰曾说过: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说到底,人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受自己的情绪控制,
心情好了,一切都是春光明媚的样子;一旦心情被蒙了灰,那周遭便都成了黯淡无光的景象。
其实,人们大多数时候的“担忧”,根本就是自己放不下而已。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要求30人把自己未来七天内所有忧虑的“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进“烦恼箱”中。
结果七天之后,这30个人依次打开自己的“烦恼箱”,发现之前自己在纸条上写下的事情,一个都没发生。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
人们的烦恼迷惑,实因看得太近,而又想得太多。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算咬牙坚持,抗过了所有的苦难,结局也未必就一定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皆大欢喜。
既然这样,又何必整日忧愁,让心情生病?
唐代高僧无门慧开禅师曾经劝人要做到心中无事,他写下一首诗:
便是人间好时节。
以后的日子里,不妨学会卸掉心中的枷锁,放下身上的包袱,只有心情舒畅了,世间美好才会不期而遇。
灵魂之病
有人说,人这辈子,最难走的是心路,最难跨的是心坎。
之前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在一户人家里,有两个四五岁左右的小男孩。
一天,兄弟二人看着家中紧闭的窗户,他们觉得室内太暗了,看到外面灿烂的阳光,很是羡慕。
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吧。”
于是,两人便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但无论他们怎么尝试,始终没办法把阳光扫进来,开始着急。
这时妈妈看到了他俩奇怪的动作,问:“你们在做什么呢?”
两兄弟答道:“房间太暗了,我们想扫点儿阳光进来。”
妈妈笑了:“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我们的灵魂,又何尝不像一座窗门紧闭的房间,你迎着它朝前看,眼里便皆是光明,你背对着它向后看,所见则俱是阴霾。
林语堂说过:
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
走过大半辈子,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的生命开窗,努力让阳光住进心里,未来的日子就会脚步轻盈。
正所谓任世事沧桑,你我内心安然无恙。
人生短短不过数十载,这一路上,有悲亦有喜。
正如《花田半亩》中说:
生命中,我们都接到不同的剧本。
有的平淡,有的浓烈,有的是笑,有的是泪,不管怎样,我总要演好,直至落幕。
愿我们在未来的路上,都能看尽世间好风景,识尽世间有情人,
从而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