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将至,我市人口众多,假日期间外出返乡人员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各种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增高。在此特别提醒大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当前东南亚、南美洲等地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国内多地出现登革热输入病例及本地病例。
主要预防措施:①防止蚊虫叮咬。到户外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②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③增强自我就诊意识。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游史信息。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该病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起病急,病死率高,危害严重。
主要预防措施:①减少暴露。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晾晒衣物;户外活动时,应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异丙啶等。②做好蜱虫控制工作。保持居住环境周边卫生,定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体表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药剂进行驱虫。③及时主动就诊。如被蜱虫叮咬,不要生拉硬拽。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初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寒战、背部疼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从斑疹、丘疹、水疱疹逐渐发展为脓疱,并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主要预防措施:①避免与猴痘病例发生密切接触,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②前往中非、西非猴痘疫区旅行居住期间,避免接触啮齿类及猿、猴等灵长类野生动物,避免与罹患猴痘的人发生性行为及接吻、拥抱等亲密行为。③前往非洲以外地区的出境人员,应避免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避免多伴侣性行为。④如在国内外有可疑接触史,应做好21天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猴痘样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如实报告流行病学史。
有出行计划的人员在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健康风险提示,及时了解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合理安排行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
旅途中,注意手卫生,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客运场站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出行期间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挡口鼻。外出时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前往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自然疫源地时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
返程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
来源:阜阳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