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林小舍”如何越办越好?

政务   2024-10-08 16:49   上海  



在“公益服务‘林’距离”主题下,有便民健康测量;在“多元活动‘小’确幸”主题下,有围棋启蒙、音乐启蒙活动;在“社群共创‘凡’花社“主题下,有贝壳风铃DIY、雪媚娘手作活动……国庆佳节刚刚过去,位于西泰林路、由三林镇倾力打造的首座 “林小舍”社区共享空间已连续运营了一个季度,活动愈发丰富,吸引越来越多附近居民前来参与体验。









在“三个圈层”融合发展背景下,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三林镇的首座“林小舍”如何越办越好?下一座“林小舍”还可带来哪些新惊喜?三林镇既问需于民,也问计于专家。近日,“‘议起来,共创繁花 ”——“林小舍”系列沙龙活动举行。多位社区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头脑风暴”,为“林小舍”社区治理创新路径与品牌可持续发展策略出谋划策。



自7月1日试运行以来,参加“林小舍”活动的居民已超3000人次。沙龙讨论中,上海商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刘东从“治理创新与治理品牌建设”角度,提出“聚、拓、闯”三个关键词。其中,“聚”体现在如何进一步“凝聚人气、凝聚资源、凝聚智力”;“拓”在于如何进一步“拓展人群、拓展空间功能、拓展服务种类与品质”;“闯”则需要“闯难题、闯机制、闯理念”。“现在的一老一小活动几乎做到‘天花板了,如何才能将活动人群拓展到中青年?活动能否从唱唱跳跳闯出去?”在他看来,“林小舍”还可作为社会新型人群“遮风避雨”的精神港湾,也可打造成为一个矛盾调解、业委会讨论空间,真正闯入社会治理第一线。


大人策划活动,孩子参与活动,似乎“天经地义”。“林小舍”里的亲子活动,能否改变这种状况?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孙小悦提出了这个问题。“社区里、家庭里,小朋友参与决策的机会太少了。”她从儿童友好社区理念出发,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方法路径。结合自身调研经验,她强调培养儿童的社交表达能力与社区参与意识,并从儿童发展的视角设计社区服务,提高儿童的社区归属感与参与感。


从运营“林小舍”出发,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赵文聘带来了《治理共同体的形成逻辑和策略》主题分享。他强调,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应该做到“有求必有应,有呼必有从,有为必有成”,只有做到社区上下一致性与主体多样性兼容,同心圆机制完善,才能更好地实现美好社区行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吴磊认为,社区治理品牌的两个重要载体是“品牌的组织”与“品牌的项目”,“林小舍”应与“天时、地利、人和”理念相呼应,结合不同社区情况与不同人群需求,发展自身的独特道路,形成创新性经验。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学系教授彭善民则表示,“林小舍”的发展可从“破圈、立标、正名”三个角度考量,突出公共生活概念,学习其他优秀范例,定义概念与总结成果。


“林小舍”空间内,沙龙讨论得火热;空间外,公益集市以火爆人气展现出“林小舍”第一阶段的成功。在三林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与三林镇社工站主办下,集市设置爱心捐赠区、便民服务区、互动游戏区、公益宣传区、服务体验区五大区域。活动现场,居民们踊跃捐赠闲置物品、图书、衣物,传递温暖与关爱。志愿者招募处成为社区居民贡献力量的热情阵地。便民服务区提供了修伞、磨刀等日常实用服务,深受居民好评。互动游戏区则设置了桌游足球、丢沙包等趣味游戏,大人孩子齐参与。此外,在三林镇城镇精细化管理办公室、三林房产公司、三林食药安办等多个单位的支持下,活动还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食品安全与租赁风险公益宣传。与此同时,公益咖啡、非遗漆扇、面塑等特色服务,让居民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公益的深度融合,也对“林小舍”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期待。


文字:曹之光

供图:三林镇

编辑:朱少昱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浦东发布
生活在这片开发开放的热土,与浦东共成长。我们为您提供引领区的重要动态、新鲜资讯、便民服务信息,欢迎关注支持浦东发布哦!
 最新文章